蔡紅
基于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小班幼兒數學教育需將數學知識融入課程游戲化活動中,滿足小班幼兒學數學的欲望,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強調:幼兒數學教育可在游戲中進行。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能滿足小班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的需求,激發(fā)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熱情,不斷提升幼兒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數學無處不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開展數學教育的契機,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對小班幼兒開展?jié)撘颇臄祵W教育,讓小班幼兒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讓數學學習變得更輕松、更愉快。比如,小班幼兒早晨入園后,教師可以詢問幼兒:“你是幾點鐘到幼兒園的?”“今天我們班共有多少個小朋友來上學?”“還有多少小朋友缺席了?”小班幼兒中午就餐時,教師可以讓幼兒想一想自己所在的小組需要配多少個碗、多少雙筷子,就餐時需要各小組根據學號依次排隊等。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其實都有數學的影子。比如,在小班幼兒來幼兒園的路上,家長可以讓幼兒觀察汽車、摩托車車輪的形狀,觀察沿途建筑物的形狀、樹干的粗細與高矮;在動物園游玩時,家長可以讓幼兒數一數有多少種動物,每種動物的數量有多少等,還可以讓幼兒比一比哪種動物多,讓小班幼兒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學會數數,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游戲深受小班幼兒喜愛,教師要利用游戲開展數學教育,將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成鮮活、靈動、有趣的游戲,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興致勃勃地投入數學學習中,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玩以“撒圓片”為主題的數學小游戲,讓幼兒利用紅與綠兩種不同顏色的圖片開展游戲。游戲規(guī)則是同桌的兩個幼兒將相同數量的紅與綠的圖片從空中撒下,之后數一數有多少張圖片落在桌子上的指定區(qū)域內,圖片數量多的幼兒即為勝利。這樣的撒圖片游戲激發(fā)了幼兒濃厚的興趣,讓小班幼兒在游戲中學會了數數,強化了“數”的概念。
又如,在以“我是小建筑師”為主題的數學建構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如廢紙箱、飲料瓶、木板、塑料、木棒、輪胎等,搭建現(xiàn)代建筑、現(xiàn)代化的新型交通工具等,激發(fā)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數一數某一特定游戲材料的數量,游戲結束后讓幼兒歸納整理游戲材料,并統(tǒng)計其數量與游戲之前是否一致等。小班幼兒年齡小,難以保持長久的游戲注意力,教師要按照幼兒的實際情況調整游戲內容,還可以將與數學有關的兒歌、歌謠等融入游戲中,激發(fā)幼兒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效率。
好玩、好動是小班幼兒的天性,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地將小班幼兒數學教育與戶外體育游戲巧妙地融合起來,讓幼兒在體育游戲中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對現(xiàn)有的體育游戲進行創(chuàng)新性改編,將數學教育融入其中。比如,針對傳統(tǒng)體育游戲“拍皮球”,教師可以聯(lián)系數學中“1與許多”以及5以內點數的知識,為小班幼兒創(chuàng)新性地設計體育游戲。教師可以在傳統(tǒng)體育游戲的基礎上增加相關的內容,如可以增加“拍一下”“拍許多下”或“拍五下”等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小班幼兒邊玩游戲邊學習相關數學知識,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數學知識。又如傳統(tǒng)體育游戲“我們來排隊”“按大小排序”等,教師都可以引導小班幼兒在戶外進行。這樣的戶外體育游戲活動,不僅鍛煉了小班幼兒的身體機能,同時,又愉悅了小班幼兒的身心。
總之,教師要從小班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小班幼兒數學教育開展策略,利用小班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課程游戲化活動和戶外體育游戲活動等,對小班幼兒進行良好的數學啟蒙教育,不斷提升幼兒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促進幼兒幸福、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