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 李龍劍 徐小波
摘 要: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全面推出,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師必須要對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進行全面的總結。充分參考學生學習需求和教育需求,對現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這樣才能夠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性和科學性進行全面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閱讀能力、理解水平、思維發(fā)展等方面進行全面的了解,對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優(yōu)化,以此來全面吸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然后,結合整體的課堂教學進度,引進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方法,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熱情,同時也能為后續(xù)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深入開展營造輕松而良好的教學氛圍。
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觀念更新和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力度都不夠
盡管我國進行素質教育已有多年,但是應試教育的影響仍然非常嚴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教師通常將字詞句的認識和分析放在了首位,并且給學生布置大量的寫生字詞和作文的課外作業(yè),而對閱讀教學顯得重視不夠。
(二)重課內輕課外
部分小學語文閱讀教師認為,要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閱讀水平,關鍵還是依靠課堂教學,從而忽視了課外生活的重要性。有的教師意識到了課外也是學生提高閱讀水平的重要方式,但考慮到如果將閱讀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將加重教學任務,增加教學時間會,因此,仍將閱讀教學重點放在課內而非內外結合。大部分教師沒有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和學生做閱讀方面的溝通。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具體方法
(一)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新課改最顯著的特點就在于將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更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那么,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第一,結合生活趣事進行詞語教學。將生字新詞教學融入生活趣事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對生詞的理解,一方面可以避免枯燥的死記硬背。比如:教學《驚弓之鳥》時,在指導學生理解“大吃一驚”的意思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歷,談談自己在什么時候“大吃一驚”。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暢談自己的經歷,有些學生還把“大吃一驚”通過神態(tài)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樣對詞語理解更透徹。老師還可以故意寫成“大吃一斤”贏得學生開懷一笑,一來,加深了學生對這個詞語的認知,二來避免了學生在“驚”字上真的寫錯。
第二,課內外互補教學模式。在課文與人物關聯(lián)不大的文章中,教師可采用課內外互補教學模式讓學生加強閱讀的理解,這樣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利用傳統(tǒng)方法閱讀《開國大典》這篇文章時,學生無法體驗到開國大典時那種激情、熱烈的氣氛,只能在頭腦中想象。如果教師能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己搜集關于開國大典的素材,如影視劇、圖片、廣播或相關文章、資料等,并先對此進行自主學習,那么學生不但體會到文中情感,更能體會閱讀帶來的樂趣。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活學生情感
閱讀活動是一種主觀性的情感體驗過程,語文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是通過還原文中塑造的具體情境,感悟作者的情感,獲得間接的情感體驗。因此,還原文本情境是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步驟。但是,由于受自身發(fā)展階段和思維能力水平的限制,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是無法完全自主地還原文章情境的。因此,要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教師就要采取一定的教學措施,幫助學生還原課文情境。而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就是幫助學生還原課文情境的有效措施,所以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創(chuàng)設適宜教學情境的方式激活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閱讀體驗。
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以圖片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還原了詩歌情境,讓學生在圖片的感染下產生了對農夫不幸遭遇的同情與憐憫,然后帶著這種情感走入文本探究活動,在對農夫餓死原因的探究中感受了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不滿。
(三)組織主題活動,挖掘教學資源
當今時代是一個網絡時代,網絡給人們提供了大量的知識學習資源。在新形勢下,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不應該停留在“以一桶水知識教學生一碗水知識”的傳統(tǒng)教學認識上,而要將學生放置到廣闊的語文知識學習空間中,教給學生語文知識學習方法,讓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地擷取智慧的果實。
在這節(jié)課上,筆者以組織主題活動的方式將語文閱讀活動放置到了生活情境之中,拓展了學生的語文閱讀空間,訓練了學生的信息檢索和分析能力,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四)拓展課外閱讀實踐,促進學生感悟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閱讀教學中,應著力強化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教師必須清楚認識到,課內的內容,只是教會學生閱讀的方式和方法,體量上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推薦相配套的課外閱讀書籍的書目,讓學生讀后進行有效的交流。在書目的選擇上,應結合課文的內容,做一些延伸的閱讀。這種延伸,可以是內容的延伸,還可以是作者同類文章的延伸,比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讀同一個作者不同的文章。這種由課文的一個點,延伸出來的一個面,除了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還擴大了他們的閱讀面。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師一方面要盡快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課外閱讀實踐,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共情能力,全方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昱.解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68.
[2]李晶.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具體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