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herwan Khaliq 文瀾妃
在漢語中,諺語是意義相對完整的固定的句子,是語言中一種重要的熟語[1]。在烏爾都語中諺語指可以用作例子的句子。在烏爾都語中,諺語被稱為“zarb ul misal”,“misal”的意思是“例子”,它表明一個可以用作例子的句子是諺語[2]。在漢語中,成語是一種習(xí)用的固定詞組或固定短句。成語一般由四個字組成的,也有五個或以上的字的成語,烏爾都語中的成語不固定字?jǐn)?shù)[3]。
成語的語言非常簡潔而全面、理據(jù)性強(qiáng)、四言成格。中文成語由四個字組成,可以找到源語,如朝三暮四、負(fù)荊請罪。成語和諺語的語言通常都是簡潔而全面的,成語有固定的語言結(jié)構(gòu)。成語被認(rèn)為是一個固定短語,它的含義、結(jié)構(gòu)和組成都是穩(wěn)定的,如“餐風(fēng)露宿”不能說成“飲露水吃風(fēng)”或者“吃風(fēng)喝露”、乘虛而入不能說“乘虛由入”或者“乘虛而出”。但諺語在某些方面與成語不同,諺語的組成和結(jié)構(gòu)并不固定,如“羊肉貼不到狗身上”可以說成“羊皮貼不到狼身上”。一些諺語在不同地區(qū)或國家有不同的含義和用法,如“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可以說成“鐘不撞不鳴、士不激不奮”。
成語的來源不一樣、它是不同的。成語有的來源于歷史故事,有的來源于神話傳說。通常來說,成語來自古籍、古代文學(xué)或古代典故。例如:“完璧歸趙”這個成語來源于藺相如順利把和氏璧歸還到趙國的歷史故事,類似的還有畫龍點(diǎn)睛。諺語主要反映人的經(jīng)歷,代代相傳,很難找到諺語的起源。有些諺語有來源是因?yàn)樗鼈兪怯霉糯鷷蛭膶W(xué)書寫的,但是大多數(shù)諺語的起源沒法找到,如農(nóng)業(yè)諺語“栽樹沒巧、深刨實(shí)搗”。成語和諺語的風(fēng)格不一樣,它們的寫作風(fēng)格也不同。大多數(shù)習(xí)語中通常會寫出一種古典中文,這很難理解。成語比較諺語書面性強(qiáng),而諺語的語言簡單樸素,如“狐假虎威”是成語、“打獵看山頭”是諺語。
在烏爾都語中,成語被稱為“muhawarah”,意思是談話和話語。諺語是經(jīng)驗(yàn)的總結(jié)和任何事件或談話的結(jié)果,而烏爾都語中成語不包括這一點(diǎn)。成語也有兩個以上的單詞,但成語和諺語之間的區(qū)別在于成語必須有動詞或“masdar”。masdar是表示動作的名詞。一個可以轉(zhuǎn)換為動詞的名詞叫作masdar,它是一種“不定式”,可以由名詞屬性變?yōu)閯釉~屬性。
Ulu banana.(使某人貓頭鷹。),意思使某人傻瓜、就是騙的意思?!癰anana”是masdar(可以變成動詞,如bana),烏爾都語里有些詞原先不是動詞(如banana),但可以放在名詞后面,就變成動詞。如“ulu”是名詞,后面加了“banana”之后(banana從bana變成了banana,bana是一個動詞,加了na就變成了masdar名詞,這意味著一個成語有masdar,在烏爾都語中可以用ulu banana,也可以用ulu bana或者ulu banaya)變成了賓語動詞。
Asmaan say baatay karna.(與天空交談),意思是“價(jià)格上漲”。成語里面“baatay karna”中的“baatay”的意思是“話”,本身是名詞,后面加上了“karna”,意思是“做”,那“baatay karna”就變成了賓語動詞,意思是說話。
Dill per qafal lagana.鎖定心臟(保守秘密),成語中的“qafal”是名詞,意思是“鎖”,后面加上了lagana,意思就變成了“鎖上”,成為賓語動詞。在烏爾都語中,banana、karna和lagana是masdar名詞,但是也可以作為動詞,masdar的意思就是不定式。
一些諺語在意義、形象、用法和漢語成語中是相似的,烏爾都語中的諺語和漢語中的成語在相同的情況下使用。
血債要用血來還。/血債血償。
Khoon ka badla khoon.“血液復(fù)仇之血?!?/p>
A blood will have blood.
在上面的漢語成語和烏爾都語諺語中,有一個含義是“血債要用血來還”或“血債血償”,措辭和含義幾乎相同。這句諺語在烏爾都語中用以表示報(bào)復(fù)仇人。烏爾都語中這句諺語非常普遍,因?yàn)橐了固m教書籍《古蘭經(jīng)》中也提到“血液會有血”。它表示,正義對所有人來說應(yīng)該是平等的,犯錯就應(yīng)該付出代價(jià)。由于兩種語言中成語的定義不同,這句話在漢語中被認(rèn)為是成語,但在烏爾都語和英語中被用作諺語,但其含義是百分之百相同的。此時(shí),漢語成語和烏爾都語諺語的意義、形象、用法完全相同。
對牛彈琴。[4]
2.1.3 個性特征及心理因素 不同心理應(yīng)激能力的患者,面對外界刺激時(shí)所作出的反應(yīng)也有很大差別,如某些長期患病或突發(fā)重病的患者,不能適應(yīng)喪失自我照顧能力的現(xiàn)狀,尤其是那些平日里獨(dú)立生活自理能力較差、而家庭和社會地位較高的患者,更難以適應(yīng)ICU的環(huán)境,ICU綜合征的發(fā)生率也相應(yīng)更高[6]。燕純叔[13]對入住ICU的250例患者臨床心理狀態(tài)分析顯示,文化程度較高的176例患者中,有124例不愿入住ICU,顯著高于文化較低的患者74例(P<0.01)。因?yàn)槲幕^高的患者自我保護(hù)意識較強(qiáng),考慮問題較復(fù)雜,容易導(dǎo)致情緒不穩(wěn)定。
Bhains k agay been bajana.“牛的前面彈奏管樂器?!?對牛彈琴。)
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
“對牛彈琴”的意思是“對方聽不懂自己的話”,它在烏爾都語諺語和英語諺語中有著相同的含義、詞匯和用法。
意義相同是指表達(dá)的含義一樣,形象部分不同是指用的詞語不同、表達(dá)形式不同。烏爾都語中有一些諺語的基本含義和用法是相同的,但使用的詞語(形象)與中國成語略有不同。
血濃于水。
Apna apna ghair ghair.“自己的是自己的,別的是別的?!?自己人總是自己人,別人總是別人。)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驕兵必?cái)?。[5]
Gharoor ka sar neecha.“驕傲的頭是向下面(的)?!?驕傲墮落。)
Pride hath a fall.
上面兩個漢語成語使用的措辭與烏爾都語的諺語并不一樣,但意義和用處是相同的。第一個成語“血濃于水”意味著家庭關(guān)系比社會關(guān)系更接近,也就是說,與你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比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更接近你,這個成語強(qiáng)調(diào)了家庭的關(guān)系。烏爾都語諺語“Apna apna ghair ghair”表達(dá)了同樣的意思,但是措辭不同?!癎air”的意思就是“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這里的措辭不同,但含義相同,使用的語境也相同。這個諺語大部分是在感情方面強(qiáng)調(diào)家人的感情深厚時(shí)才使用,和漢語的成語使用環(huán)境一樣。在另一個漢語成語中,“驕兵必?cái) 钡囊馑际恰耙恢С錆M驕傲的軍隊(duì)必將被擊敗”,簡單地說,一支傲慢的軍隊(duì)必將被擊敗,或者可以說,驕傲的人會墮落。烏爾都語諺語“Gharoor ka sar neecha”也表達(dá)了同樣的含義。該諺語表明,如果一個人變得驕傲,他應(yīng)該準(zhǔn)備好承受不好的結(jié)果。
一些烏爾都語諺語與漢語成語有相同的含義,但詞語(形象)的使用不同,意味著諺語與中國成語不同。但諺語和成語的用法是一樣的,在相同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這些諺語和成語。
聊勝于無。[6]
Bhagtay chor ki langoti he sahi.“從跑了的小偷那里得到一件大衣也是好?!?有一些比沒有好。)
Something is better than nothing.
三思而后行。
Khanay say pehlay dekho/Koodnay say pehly daikho.“吃之前看看。”/“跳進(jìn)去之前看看。”
Look before you leap.
漢語成語“聊勝于無”的詞匯和烏爾都語諺語“Bhagtay chor ki langoti he sahi”的詞匯不一樣,但意思是一樣的。同樣,另一個中國成語“三思而后行”和烏爾都語諺語“Khanay say pehlay dekho/Koodnay say pehly daikho”給出了相同的含義和用法,但是使用的詞匯不一樣。在漢語成語中,它被稱為“在你行動之前三思而后行”,在烏爾都語諺語中,“吃之前看看”是指在吃東西之前要看看自己吃的是什么,看清楚之后才會吃。簡而言之,這個成語和諺語是在一個人必須做某事時(shí)使用的。這意味著在做任何事之前都應(yīng)該小心,應(yīng)該首先思考,然后繼續(xù)任何工作。
總而言之,盡管兩種文化不同,但漢語成語和烏爾都語諺語仍然存在一些相似之處。在烏爾都語中,有一些諺語和漢語成語相似,基本上意義、形象、用法完全相同。另外,烏爾都語中的諺語和中國的成語意義基本相同、形象部分不同。在這項(xiàng)研究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烏爾都語諺語在漢語成語和英語諺語中具有相同的含義,所以,筆者添加了漢語成語和烏爾都語諺語的英語諺語,這樣讀者可以更容易閱讀本文,并從筆者的研究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