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康縣大南峪鎮(zhèn)焦家溝小學 陳玉剛
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文字的使用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歷史的發(fā)展,也加強了人與人的交往。中華文化利用文字實現(xiàn)歷史傳承,不僅弘揚了中華文化,也讓中華文明流淌到了華夏兒女的血液之中??梢姡Z文教學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小學語文教育,采取故事教學法作為當前作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可更容易適應(yīng)小學生的學習生活,進一步刺激學生探求新知欲望,助其茁壯成長。
小學生進入語文課堂時,會凸顯出自制力差、注意力不太集中等問題,這與其年齡小語言接受能力相對較差相關(guān),在寫作學習上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無法堅持長時間精神訓練,大大削弱了學生對于作文的興趣度。一方面由于寫作本質(zhì)特征所致,另外一方面是長期單一化的教學模式造成的。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主體地位并未得到充分重視,導致教學氛圍沉寂,不利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此外,教師對于語文寫作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相關(guān)獨特性的教學手段,作文教學欠缺靈活性和自由度,教學的寫作訓練又通常在課下完成,針對性不強,導致寫作訓練的效果不佳,影響了語文整體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針對的是一群未達到正常語言表達能力的對象,其對語言和文字的理解能力弱。小學生具備簡單的書寫表達力,對于世界、生活、社會、人生、情感等諸多方面認識不到位,甚至缺乏基本常識,對于世界規(guī)律,以及萬物變化也尚未細致觀察,不能達到理想程度的表達。面對這樣的群體,要求其順利寫作,比較困難。如果單純在教學中下功夫,無法讓學生水平快速提升。因此,學生寫作能力不足的重要因素還在于教師對作文教學的認識嚴重錯位,應(yīng)將作文訓練注入其對于生活百態(tài)的觀察與理解之中。
故事教學法是當前語文教學初級階段作文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學中主要表現(xiàn)為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并進一步刺激學生對于生活的觀察和回憶,促使學生在生活畫面里寫作,在提高其對寫作的濃厚興趣的同時,加強了學生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死板、套路、模式化的作文教學樣式。
小學生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對于萬事萬物具備濃烈的探索欲望,也對故事具備濃厚的感知興趣,而故事教學法正是利用了小學生具備的獨特優(yōu)勢,因勢利導,讓學生更具寫作的激情與動力能夠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對于作文及世間萬物的認識高度。
經(jīng)過大量的作文教學實踐,故事教學法成了作文教學的重要方法,深受小學生喜愛,并具有絕佳的教學效果。故事教學法的核心在于將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接軌的同時,借助學生的求知欲,補充其知識儲備,增強其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濃度。故事教學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會課本知識,還可以拓展其知識面。
小學語文教學務(wù)必要針對教學對象開展富有成效的教學活動,對目標和教學主體一定要非常明確。語文寫作對于初級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解難度,無法做到融會貫通,而故事教學法正好可以規(guī)避以上出現(xiàn)的諸多問題,教學形式靈活多樣,與學生互動密切,有助于其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
作文的教學一半是情感的教學,教師采用故事教學法,勢必要積極地激發(fā)學生對于故事本身所寄予的情感產(chǎn)生認知和共鳴。在學生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時,加強對學生探求知識欲望的引導,調(diào)動學生對于人物和故事的理解力以及情感的釋放力,只有情感融于故事才能獲得更高層次的寫作啟蒙。小學生在故事教學法的學習中,不僅要對故事本身產(chǎn)生興趣,而且要對故事背后的深層含義予以思考,一方面積累了素材,另外一方面強化了其對素材日常收集的意識,并進一步培養(yǎng)了其觀察生活、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好習慣,在感興趣的話題上,學生的情感濃度自然會很密集,寫作的主動性勢必會增強。
總之,作文教學應(yīng)充分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在多種教學試驗中汲取寶貴的教學精華,以改善課堂效果,讓學生愛上語文,喜歡寫作。而采取故事作文教學法,實踐表明可更大程度上強化學生對寫作的向往程度,在小學階段注重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毋庸置疑對學生日后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有益。因此,此種教學法值得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嘗試、應(yīng)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