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昌 雄
(中鐵五局機械化公司,湖南 長沙 430117)
近年來,隨著我國沿海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對土地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臨??诓捎么堤钌叭斯T斓亍⑴d建港口及碼頭等方式來擴大城市規(guī)模,而臨海區(qū)主要以軟土為主,軟土地基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公路的使用壽命,為了滿足地區(qū)的發(fā)展必須建設好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軟基上修建公路的難題就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而砂樁堆載預壓處理技術作為軟基處理的一種方法,非常適用于沿海地區(qū)含水量高的灘涂吹填路段的軟基處理,對提高地基承載力和減少地基沉降方面有非常好的效果[1]。在公路建設當中使用可以滿足公路軟土地基的驗收標準,在國內外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3]。砂樁堆載預壓處理技術與其他常見軟基處理方式如水泥攪拌樁[4]、CFG樁鋼管樁[5]相比,施工簡便快捷,且可以利用當地豐富砂料資源,具有較高的經濟性。因此,結合濱海東大道項目,對該項目中采用的砂樁堆載預壓軟基處理方式進行分析,并將其施工方案要領及其質量控制要點進行闡述,對同類工程項目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砂樁堆載預壓法[6]的加固原理主要靠振動沉管機把套管打入規(guī)定的設計深度,擠密套管周圍土體后,灌入中粗砂,緩慢提升及反插、振動密實成樁,且在樁的頂部設置砂碎墊層及縱橫向盲溝,形成由砂樁、砂碎墊層及盲溝縱橫向的排水系統(tǒng),再通過在砂碎墊層的上部進行土方堆載預壓,增加地基土壤中的附加應力,讓土壤中的水分能有效地通過砂樁和砂碎墊層排出去,使砂樁周圍的軟基土排水固結,大大提高地基承載力,而且對減少地基沉降有較好的作用。
濱海東大道(翔安東路—蓮河段)公路一標段路基絕大部分處于先期吹填造地存在軟基土,先期處理方式采用真空預壓,經處理后地質情況依次為素填土、填砂、淤泥、淤泥質粘土、殘積砂質粘性土,地表地基承載力在60 kPa以上。考慮到該段路基軟基處理工期較寬松,故采用工期較長、造價較低的砂樁堆載預壓復合地基處理方案,經處理后復合地基承載力可以滿足不小于85 kPa的設計要求。
在設計砂樁堆載預壓處理時,要依據地質情況,地下水位高程、工期、堆載土方來源、工程造價等,合理確定樁間距、堆載時間、堆載高度等關鍵參數,綜合考慮以上因素,砂樁設計采用樁徑0.5 m,間距1.8 m,正方形布置,堆載高度為路面頂高程加高2 m,堆載時間不小于6個月,且工后沉降滿足要求方可卸載。
1)砂樁施工順序。由于本標段砂樁數量大,施工前應將先后施工順序編號,繪制布置圖,根據進度安排,配置足夠數量的樁基,分段施工,砂樁施工順序采用從路基兩側向中間推移并不斷向前推進,且要跳躍間打相鄰兩根樁。
2)砂樁施工工藝。擠密砂樁施工流程如下:平整打樁場地→測量放樣→機具定位、打樁機進行垂直度調整→沉管→樁管灌砂(灌滿)→振動并提升樁管→機具移位進行下一根樁施工。
移動樁基就位,先進行對中調平,校正樁管垂直度,且垂直度不小于1.5%;檢查鉆桿長度,并在鉆塔旁用紅油漆標記深度線,確保樁身設計長度。準備工作完成后,在樁點位處堆少量的砂,以利于沉管對中;用振動沉樁機振動下沉至樁底標高。
到達設計樁底標高后,稍提升樁管使樁尖打開,停止振動,樁管內加足水量,使砂料呈飽和水狀態(tài),開始上料,一次上足或分兩次投料,亦可超量投砂。
為使樁管內投入砂料密實,在啟動拔管前先振動1 min,然后邊振動邊均勻緩慢提升樁管,提升速度控制在1 m/min~1.5 m/min,每提升1.0 m留振30 s。
當拔出樁管的一半長度時,邊加水邊加剩余的投料,直至裝滿為止;邊振動邊繼續(xù)加水,直至樁管提升至孔口。
在提升及反插過程中注意速度的均勻性,反插深度由深到淺,每根樁在保證樁長和灌入砂量的前提下,反插次數不少于5次,做到沉管每提升1.0 m反插一次,并根據成樁過程進行施工調整,保證成樁樁頂標高以及灌砂量滿足設計要求。完成該樁灌砂量,樁管提至地面,樁管移到下一樁位。
3)排水墊層施工。在砂樁施工完畢后,開挖至設計樁頂標高,清理樁頭覆蓋淤泥等雜物,以免影響砂樁透水效果。基底清理完畢后,將拌制好的3∶7的砂碎石分層鋪筑在砂樁頂面,為了保證預壓后地下水的排水,沿線路方向每隔50 m設置一道盲溝,將水排至盲溝兩端集水井,再通過排水溝排至路基以外。
4)采取分層堆載預壓。通過堆載預壓,加速路基的基底和路基本體下沉,降低空隙比和含水量,提高土體密實度,減小路基工后沉降量,確保路基的承載力和穩(wěn)定性。加載過程應分級進行,以保證每級荷載下地基的穩(wěn)定性。預壓土填筑過程要嚴格控制每層厚度,采用中型碾壓機具壓實,確保在填筑后壓實度不小于80%。預壓土超載填筑過程中加強沉降觀測,當變形過大時,應暫停加載,待查明原因及穩(wěn)定后,方可繼續(xù)加載,分層填至頂面標高,經驗收合格后并進行監(jiān)測。
5)卸載。根據沉降觀測數據進行工后沉降分析,結果同時滿足三項設計要求:砂樁段預壓期不小于6個月、由監(jiān)測數據推算的工后沉降量小于設計容許值、連續(xù)2個月觀測的沉降量每月不超過5 mm,方可進行卸載施工。
施工過程及施工后需檢驗砂樁施工質量、驗證軟基處理是否達到設計預期要求,并確定卸載時間,所以砂樁施工質量是軟基處理好壞的關鍵因素。施工時需對樁距、樁徑、樁長、灌砂量等指標進行嚴格控制外,需對樁體的砂密實狀態(tài)、單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等指標進行檢測。
1)砂樁要求樁體的連續(xù)性及密實狀態(tài),檢測的方法一般用動探Ⅱ型,檢測頻率控制在1%以內。以每貫入30 cm的錘擊數不小于標準值為合格。
2)單樁復合地基承載力靜載試驗,試驗頻率視工程大小而定,考慮砂樁的擠密作用,砂樁復合地基承載力按70 kPa控制。砂樁打設完成,并靜置28 d后進行,每級荷載增量均為17.5 kPa,分8級加載,最大試驗荷載加至140 kPa,P—S(荷載—沉降)曲線為平緩的光滑曲線,即滿足設計要求。
3)卸載后進行土工試驗,包括相對密度、天然含水量、天然孔隙比、飽和度、塑限、液限等,對比加固前后土工試驗結果,得出加固后淤泥的力學性質改變情況及加固效果。
砂樁的擠密、置換及排水固結作用,通過堆載預壓后可達到90%以上的固結度,從而較好地改變軟弱地基以滿足地基承載力要求,假如施工不當或技術要領把握不好,極易留下質量隱患,嚴重影響處理效果,所以施工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幾點:
1)砂料控制:砂料進場前按驗標要求進行檢驗,材料采用天然濕砂,顆粒細度模數大于3,含泥量不大于3%,滲透系數不小于0.05 cm/s。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2)樁孔內填料量嚴格按樁孔體積乘以充盈系數確定,其中充盈系數暫定1.3(最終以試樁參數為準)。施工過程中若地面出現沉降或隆起,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填料量。
3)施工過程中應嚴格保持打樁機機架穩(wěn)固可靠,套管上下移動的導軌應保持垂直,宜采用經緯儀隨時校準其垂直度,保證樁身豎直度。
4)砂樁施工過程中地面下1 m~2 m土層應采用超量投砂,并通過壓擠提高表層砂的密實程度,當砂樁實際灌砂量未達到設計用量時,應在原位將樁打入,補充灌砂后復打一次,或在旁邊補樁。
5)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施工工藝要求控制拔管高度和拔管進度,保證樁身的連續(xù)性,同時應避免反插深度有誤、塌孔、卡管活頁打不開等出現斷樁現象,如不慎形成斷樁,必須在旁邊補樁。
6)砂樁施工完畢后開挖出樁頭,并清理砂樁頂部,不得有淤泥雜質附著在上面,保證砂樁頂質量及透水性能,以便利于堆載預壓排水效果。
1)闡述了砂樁堆載預壓的基本原理,提出采取砂樁+堆載預壓處理的詳細設計方案;
2)設計具體的施工流程,包括砂樁施工順序、施工工藝、排水墊層施工、采取分層堆載預壓及卸載過程;
3)通過檢驗砂樁施工質量、證明軟基處理能達到設計預期要求,力學性質得到良好的改善,加固效果明顯;
4)從灌砂量、樁管豎直度、斷樁等施工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了砂樁堆載預壓過程中的控制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