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
黑龍江省望奎縣有一座系統(tǒng)介紹林楓同志生平業(yè)績的傳記型專館——林楓同志故居紀念館。林楓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教育家。他是最早從延安來到東北開展工作的黨的領導干部之一,全面主持東北地區(qū)政府工作。
紀念館坐北朝南,青磚黑瓦,有正房七間、東西廂房各五間,大門是一座斗拱飛檐的古式門樓,一對用墨玉雕刻的獅子分立在大門兩側。紀念館建筑面積1790平方米,其中故居建筑面積402平方米。
林楓,原名鄭永孝,曾用名鄭伯橋、鄭凌楓、林碩石,1906年9月30日出生于望奎縣。目睹舊社會的黑暗,“改造社會、振興中華”成了林楓永遠的初心和使命。為此,他忘我讀書,1924年夏,考入天津南開中學后,在同學中廣泛開展進步思想宣傳活動,用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靠近。1927年3月,林楓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他的直接領導下,北平學生運動深入開展。同時,他全力協(xié)助劉少奇同志開展華北地區(qū)黨的工作,積極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林楓到山西工作,他是晉綏抗日根據地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
抗戰(zhàn)勝利后,林楓同志受中央派遣到東北工作。他最早率領一大批黨的中高級干部從延安迅速趕到東北,為創(chuàng)建東北根據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與周保中同志積極部署1946年4月長春戰(zhàn)役并取得了勝利。他長期擔任東北行政委員會主席,全面主持東北地區(qū)政府工作。他在干部分配、民主政權建設、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發(fā)展文化教育及文物保護事業(yè)、抗美援朝的支前等各項工作中,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1954年冬,林楓同志調北京工作。曾任中國共產黨第七、第八屆中央委員,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他全力傾注于教育事業(yè),提出了在文教工作中“合理布置、統(tǒng)籌安排、提高質量、適當發(fā)展”的總方針。1977年9月29日,林楓同志逝世。
林楓同志故居紀念館設有林楓生平事跡陳列、林楓故居復原陳列和鄭家實業(yè)再現三個基本陳列。展廳內陳列著1963年林楓同志陪同國家主席劉少奇訪問朝鮮時,金日成同志贈送給林楓的瓷茶具。這套茶具作為禮物,既表達了金日成同志對林楓同志在抗美援朝期間帶領東北軍民支援前線的感謝之情,更表達了朝鮮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厚情誼;還有林楓同志在東北工作期間使用過的公文包,它見證了林楓同志在東北工作的十年間,為東北各項事業(yè)發(fā)展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和取得的豐碩成果;還有林楓同志從1949年開始使用的茶缸,茶缸底部已經銹蝕脫漆很嚴重了,但是林楓同志始終不舍得換掉它,這個茶缸是林楓同志一生艱苦樸素生活的縮影……紀念館共展出林楓同志遺物6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7件,二級文物20件,三級文物21件,一般文物2件。文獻、照片等資料140余件(冊)。
從早期投身革命到領導愛國學生運動;從山西抗戰(zhàn)到致力于東北民主建政;從為教育事業(yè)嘔心瀝血到為祖國建設事業(yè)鞠躬盡瘁……林楓同志故居紀念館帶人們走近林楓同志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向革命先輩學習,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我們?yōu)閷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努力奮斗。
(圖片由林楓同志故居紀念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