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勤霞
河南省中醫(yī)院骨科,鄭州 450000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發(fā)病率逐年升高,發(fā)病人群呈年輕化趨勢。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不良生活習慣導致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表現(xiàn)為腰部及下肢牽拉性疼痛,伴行走功能障礙,影響患者功能活動,甚至導致生活不能自理,嚴重降低生活質量。且本病復發(fā)率較高,患者容易出現(xiàn)抑郁、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從而影響臨床治療效果。研究[1-2]表明,通過進行護理措施干預,能夠有效地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從而提高臨床療效。本研究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開展中醫(yī)情志護理,旨在探討其對患者負面情緒及腰部功能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32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6例。觀察組,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齡(46.72±9.34)歲,年齡范圍為26~67歲;病程(3.57±2.37)年,病程范圍為3個月~6年;寒濕阻絡型18例,瘀血阻絡型20例,濕熱阻絡型15例,肝腎不足型7例,氣虛血瘀型6例;受累責任節(jié)段L4/58例,L5/S15例,多節(jié)段突出者53例。對照組,其中男38例,女28例;年齡(46.98±9.09)歲,年齡范圍為25~68歲;病程(3.59±2.39)年,病程范圍為4個月~6年;寒濕阻絡型17例,瘀血阻絡型19例,濕熱阻絡型17例,肝腎不足型7例,氣虛血瘀型6例;受累責任節(jié)段L4/59例,L5/S17例,多節(jié)段突出者50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西醫(yī)診斷標準,經腰部X線、CT、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②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本病相關的中醫(yī)辨證標準,證型包括寒濕阻絡型、瘀血阻絡型、濕熱阻絡型、肝腎不足型及氣虛血瘀型;③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②凝血功能異常者;③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④精神障礙難以正常溝通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疾病緩解期在床上行腰背肌功能鍛煉、直腿抬高鍛煉;恢復期根據(jù)病情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散步等;禁辛辣刺激、肥甘厚膩、生冷苦寒等食物,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護理人員利用脊柱解剖模型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向患者解釋疾病相關知識,樹立正確認知,對患者提出的疑慮及時解答,取得患者有效配合,提高治療依從性。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開展中醫(yī)情志護理:①建立良好護患關系 與患者建立有效溝通機制,耐心用言語開導患者,幫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態(tài)面對疾??;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取得家屬的情感支持,建議家屬多加陪伴,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復。②移情療法 對患者及其家屬行疼痛教育,在疼痛之前或即刻,超前或優(yōu)先給予鎮(zhèn)痛治療;疼痛發(fā)作時,可以配合非藥物療法轉移患者負面情緒,囑患者閉目靜心、全身放松、緩慢呼吸,使周身氣血舒暢;通過聽音樂、看雜志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對于疼痛難以耐受患者,遵醫(yī)囑合理用藥。若條件允許,還可邀請治療效果明顯、預后較好的患者現(xiàn)身說法,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①負面情緒 根據(jù)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量表滿分均為100分,SAS≥53分即判定為焦慮,分數(shù)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嚴重;SDS≥50分即判定為抑郁,所得分值與抑郁程度呈正相關。
②疼痛程度 根據(jù)疼痛數(shù)字評分法(NRS)評估治療前后疼痛程度,將一條長10 cm的標尺,最左端0表示無疼痛,最右端10表示劇烈疼痛,數(shù)值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高,囑患者選出最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數(shù)字。
③臨床療效 采用JOA腰痛評價表[4]評估患者腰部功能,JOA評分改善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根據(jù)JOA評分改善情況評價臨床療效:治愈 JOA評分改善率≥80%,直腿抬高試驗陰性,臨床癥狀消失;顯效 JOA評分改善率50%~80%,直腿抬高試驗陰性,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可以基本恢復正常工作;有效 JOA評分改善率25%~50%,臨床癥狀減輕,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可疑,恢復部分工作;無效 JOA評分改善率<25%,臨床癥狀未改變,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治療前,2組患者SAS、SDS及N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SAS、SDS及NR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SAS、SDS及NRS評分比較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85%(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66,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骨科常見疾病之一,多見于從事體力勞動的中青年,常以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馬尾神經癥狀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該病復發(fā)率較高,疼痛程度較重,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并且病情容易反復,因此患者常出現(xiàn)焦慮、抑郁、煩躁等負面情緒,不利于病情恢復,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5]。
情志護理是指護理人員通過言行態(tài)度等與患者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減少應激反應,幫助患者以最佳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接受治療,從而提升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2組患者SAS、SDS及NR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85%。結果表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開展中醫(yī)情志護理,能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降低術后疼痛程度,促進腰部功能恢復。分析原因在于中醫(yī)特色護理以整體觀念為指導,突出情志護理優(yōu)勢,通過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有效取得患者信任,提高治療依從性;情志護理將疼痛護理與健康指導相結合,配合非藥物治療方法,對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治療效果具有積極意義;此外,幫助患者建立規(guī)律、健康生活習慣,減少外部刺激,可避免再次誘發(fā)疾病[6-7]。護理人員將情志護理用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實踐中,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減輕心理壓力,從而促進健康恢復。
綜上所述,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開展中醫(yī)情志護理,能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降低術后疼痛程度,促進腰部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