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愿,閆飛
(常熟理工學院,江蘇蘇州 215500)
目前,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對于人才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加強對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更加全面的發(fā)展,更好地滿足當下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怎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就需要學校、社會以及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大學生主體意識是大學生在參與活動時對于自身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以及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性的認識。
縱觀當前高校大學生主體意識培養(yǎng)現狀,仍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不符合積極心理學的基本要求。對此,有必要加強在積極心理視域下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機制的研究,從學生自身、校內以及校外3 個方面制定出有效的主體意識培育機制并貫徹落實。
(1)對自身進行精準定位。
積極心理視域下,要想充分激發(fā)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大學生首先應做到全面認識自己,明確自身的主體地位以及能力,對自身進行精準的定位。只有大學生對自身進行客觀全面的認識,才能更清楚地發(fā)現自己身上的缺點,進而對自己做出清晰準確的定位,自覺意識到主體意識培育的重要性,使得自身的主體意識被充分激發(fā)出來。
(2)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水平。
積極心理學強調大學生必須要對自身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以及主體價值形成正確全面的認知,才能形成良好的主體意識。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水平可以使自己的眼界更加開闊,充分彰顯其自身的價值,這樣也有利于開發(fā)以及發(fā)展大學生的主體潛能,對自身主體地位進行更全面的認知。所以,要想培養(yǎng)較強的主體意識可以側重文化素質水平的提升。
(3)積極參加各項實踐活動。
大學生主體能力的提升可以通過參加實踐活動來完成,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對于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大學生在對自身進行明確的定位后,還應意識到實踐活動對于激發(fā)自身主體意識以及提升主體意識的重要性,通過積極參與各項實踐活動來喚醒自身的主體意識。大學生應充分利用每一次實踐機會,在實踐過程中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人或物,可以對自身的主體能力進行客觀認識與評價,為培養(yǎng)主體意識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1)高校方面。
針對高校而言,高校管理者需要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政策以及規(guī)定,為培育大學生主體意識創(chuàng)造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這也有利于實現高校的教育目標。要想使大學生更好地適應適應社會生活,盡快地適應社會生活環(huán)境,高校有必要以現實為依據,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方針,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做到尊重與理解學生,積極鼓勵大學生,建設出良好的主體意識培育環(huán)境,這也是積極心理視域下大學生主體意識培養(yǎng)的重點內容。
除此之外,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實踐過程的重視程度。實踐環(huán)節(jié)是連接大學生主客體的重要途徑,通過加強實踐,使大學生自覺形成較強的主體意識。實踐活動并非只是社會實踐,校內的所有實踐活動都包含在內。通過加強實踐,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而且可以促進其主體意識的潛意識發(fā)揮以及培育。
(2)教師方面。
針對教師而言,其作為日常接觸學生最多的對象,必須要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并充分體現在大學生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結合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開展各項實踐活動。與此同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做到因材施教,避免教學方法不當反而會影響到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
總而言之,高校在培育大學生主體意識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以人為本,并將這種理念貫徹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
(1)營造良好的大學生主體意識培育外部環(huán)境。
近幾年來,隨著互聯網以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為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提供機遇的同時也使其面臨著一定的挑戰(zhàn)。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各種各樣的信息漫天而非,其中存在很多不良信息。目前,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互聯網,這對于大學生而言雖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也對其思想狀況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不利于對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在積極心理視域下,為了改善當前這種局面,有關政府部門必須要對大眾媒體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與管理,社會媒體應充分發(fā)揮其積極作用,合理的利用大眾媒體進行宣傳,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為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媒體環(huán)境,積極發(fā)揮自身的正面作用。
(2)建設社會化大學生主體意識教育環(huán)境整合機制。
雖然大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校園,其接觸社會的時間比較少,但是仍不可避免受到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使得大學生的思想以及行為有所變化,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面對當下這種情況,在對大學生進行主體意識進行培育的過程中,應時刻注意社會的復雜變化情況,針對有利于大學生主體意識培育的社會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為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教育環(huán)境,做到與校內教育的有限銜接,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將不利于大學生主體意識培育的因素轉變?yōu)橛欣蛩亍?/p>
(1)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從積極心理角度出發(fā),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與肯定。教師作為學生主體意識培育的主導人物,在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師必須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水平,只有自身具備較強的文化素質以及道德修養(yǎng),才能更好地培育學生。另外,教師應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給予其學習以及思想上更多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行為意識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念,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創(chuàng)造,引導學生如何對事物進行客觀判斷,從內而外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生成。但是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正確地看待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來開展教學則會大大降低學生主體意識培育的效果。因此,教師必須正確認識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雙方皆是主體,而并非是主體與客體關系,這也是大學生主體意識形成的關鍵。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秉持這種觀念,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盡可能地給予其更多的鼓勵與肯定,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看待自己,充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加強對學生認識自我、開發(fā)自我以及實現自我能力的培養(yǎng)。
大學生主體意識培育的關鍵之處便在于大學生的自我認知?;诜e極心理學視角下,要想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性,需要大學生對自身進行全面的、深刻的認識,挖掘自身的潛能并努力實現自我價值。大學環(huán)境比較開放,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方面都比較輕松,需要大學生進行自主安排,因此,高校教育者需要通過合理的引導來幫助大學生去正確認識自我并開發(fā)自我,并且能夠實現自我,使大學生活過得更加有意義,積極開發(fā)自身的潛能,使得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高校在加強對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過程中,不能僅僅是一種意識上的培養(yǎng),而是要將這種意識落實到實踐的學習與生活中去,不斷突破自己以及豐富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
社會實踐是連接理想與現實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實現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的重要體現。在社會實踐中,學生可以對自身進行客觀全面的認知,進一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針對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應該有目的有意義的開展。在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高校必須對整個過程進行嚴格的管理,確保社會實踐活動有組織以及有計劃性的開展。在具體的操作方面,高??梢苑e極鼓勵大學生利用假期參與勤工儉學社會實踐活動,在組織具體的社會實踐活動時,應結合大學生所在學校性質以及專業(yè)特點來進行安排,通過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來豐富學生的假期生活,通過親身參與到社會實踐中鍛煉自己的適應能力以及自主能力,但是組織的實踐活動應與其所學專業(yè)相關,這樣不但可以促進對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而且可以促進其知識運用能力。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大學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長處,他們可以更直觀地認知到自身的價值,潛意識中形成較強的主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