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
(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近30年來,隨著語言國情學的創(chuàng)立許多論著在對詞進行語義分析時都不同程度地關注到詞的伴隨意義(коннотация)。但對伴隨意義的定義卻觀點各不相同。蘇聯(lián)語言學家阿赫瑪諾娃(О.С.Ахманова)認為:伴隨意義是指詞的物指意義以外的附加語義或修辭色彩,用來表達不同的感情色彩和評價色彩。巴爾胡達羅夫(Л.С.Бархударов)站在翻譯學的角度上,把詞的伴隨意義解釋為“社會性感知”,即社會成員對某一語言符號的感知。法國語言學家馬丁內(A.Martinet)認為是個人的感情聯(lián)想。社會語言學家施維策爾(А.Д.Швейцер)和奈達(E.Nida)把詞的社會變體看作為伴隨意義,片面地強調伴隨意義同說話人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地位以及自身的文化程度等特點的聯(lián)系,而忽視了對那些在一定的社會文化領域具有感情色彩的“中性詞”的研究。蘇聯(lián)語言國情學的創(chuàng)始人維列夏金(Е.М.Верещагин)和科斯托馬羅夫(В.Г. Костомаров)將詞的文化伴隨意義定義為:能引起感情、倫理和審美聯(lián)想的詞,即“社會文化背景基礎上的附屬意義和由語言手段(如詞語和構詞法學)而產生的附屬意義”。國內對于詞的文化伴隨意義的研究,學者們的觀點也各不相同。王德春在《詞匯學研究》中指出,詞的文化伴隨意義是以詞的理性意義為基礎,通過個人主觀能動的聯(lián)想,主觀地反映出客觀對象的非本質特征的一種附加意義。倪波認為文化伴隨意義詞具有感情評價意味。高燕認為文化伴隨意義詞是具有象征、比喻意味的一類詞,又可將這類詞稱為征喻詞匯。吳國華則認為文化伴隨意義是一個詞除了基本概念意義以外,在特定民族文化領域所具有的特殊感情評價意義和文化歷史聯(lián)想。基于前人的各種研究成果,能夠得出,詞的文化伴隨意義指的是語言、 文化共同體的人們對詞語反映的事物所抱的態(tài)度、評價以及詞語自身美學形象的語義成分。而這種性質獨特的語義成分是附加的,和語言社群的社會意識相聯(lián)系,需借助人們的聯(lián)想來證實它們的存在。這種受民族文化制約的聯(lián)想成分的總和,被稱為詞義的文化伴隨意義,對詞語的內容進行補充,表達各類不同的感情色彩和評價意義,從而賦予詞或莊重,或輕松,或令人愉快,或使人痛苦的種種色彩。在不同的語言中,具有同一概念意義的詞往往有不同的文化伴隨意義。
熊這種動物一般生活在森林中,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它的數(shù)量在逐漸減少,直到如今幾乎只能去動物園才能見到熊。但是在許多諺語俗語、童話故事中我們仍然經常與它相接觸,比如漢語詞“熊樣”形容一個人很窩囊、沒本事,“熊瞎子掰苞米”指一個人學東西或者做事不扎實,最后一無所獲。俄語中 “Хозяин в дому,чтомедведь в бору”(家中的主人,林中的狗熊),明顯地體現(xiàn)了熊在俄羅斯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一般情況下,它給人的印象既高大勇猛,又愚蠢笨拙,在俄羅斯和中國文化中這一動物形象的文化伴隨意義相差甚遠,該文想通過分析諺語俗語、 文學名著等方式來對其進行對比分析。
медведь 一詞是由мёд(蜂蜜)和ведать(知道) 兩個詞構成的,意為知道蜂蜜在哪兒。民間創(chuàng)作中也將熊按其外形稱為Косолапый(腳趾內翻的)或按其顏色稱為Бурый(棕色的)。但實際上真正表示熊的名詞已經失傳,這是由于千百年來俄羅斯人為了表示敬畏禁止直呼熊的名字,而只能用代號。逐漸地,(熊)這一名稱也就沿襲下來。熊的地位不亞于中國的國寶熊貓,但是熊也代表著不同的感情色彩,在俄羅人心里它既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又代表著笨拙和愚蠢。
2.1.1 熊在俄語中的褒義色彩
俄羅斯人對熊的喜愛反映在語言上。熊被稱為Сладкоежка (甜食家)、Лакомка (美食家)等等,有許多關于熊的俗語、諺語來說明熊的正面形象,除此之外,熊的正面形象在一些文學作品中也得到反映。
(1)表示“權力、地位”。
①熊被稱為“Хозяин русского леса ”(俄羅斯森林之主)。
②Хозяин в дому,что медведь в бору. 家中的主人,林中的狗熊。
③Два медведя в одной берлоге не уживутся.一穴容不下兩只熊。
④普希金未完成的作品《Сказка о медведихе》(母熊的故事)中這樣寫道:此時此刻,大大小小的動物們,或立著步伐,或提足奔跑,紛紛聚到熊這位貴族跟前。
(2)表示“力量,強大”。
①Медведьневыходилизобклада,авсёходилкруго миревелстрашнымголосом. (Л.Толстой 《Охотапущен еволи》)熊沒有走出圍獵場,一直在兜圈子,發(fā)出可怕的吼聲。
②Счатливмедведь,чтонепопалсястрелку,истрел оксчастлив,чтонепопалсямедведю.熊沒碰上獵手很走運,獵手沒撞上熊也很走運
③Медведь неуклюж,да дюж.熊行動笨拙,但力大無比
(3)表示“機智、善良”。
①俄羅斯民間故事《Три медведя》(三只熊)講述了一個迷了路的小女孩偷吃了三只熊的食物,但是三只熊并沒有懲罰她,而是讓她得到了教訓。
②在童話故事 《Царевна-Лягушка》(青蛙公主)中,熊斗智斗勇,幫助主人公打敗了敵人。
③Логовообставленонастороженнымилуками,но медведьвсегдаобходитнасторожку. (И.Арамилев 《Вл есахурала》)洞穴里布滿了裝上機關的箭,可是熊總是避開觸發(fā)機關繞著走。
(4)指代“未婚夫”。
①俄羅斯人常說:夢見熊,意味著要結婚。(Видет ьмедведявосне— значитбытьсведьба.)被稱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的普希金在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描寫女主人公塔吉婭娜在夢到熊后不久就嫁給了莫斯科的一位將軍。
②契訶夫的一部輕喜劇《熊》 講述了女地主葉蓮娜·伊凡諾娃·波波娃和她的鄰居———中年地主斯米爾諾夫爭吵時罵他為“笨熊! ”最終兩人出人意料地在一起了。2.1.2 熊在俄語中的貶義色彩
盡管俄羅斯人總體上非常喜歡熊,但由于熊的自身特征,他也含有貶義色彩。
(1)表示“愚蠢”。
①медвежьяуслуга 幫倒忙??死茁宸蛟⒀浴锭抱濮悃?ынник и медведь》講述了一只熊為了趕走隱士朋友額頭上的蒼蠅,拿起一塊石頭砸向隱士的額頭,蒼蠅被打死了,隱士朋友也再也醒不過來了。
②КогдаСергейподошёлкИрине,онавсталаисказа ла:--Эх,медведь!Руки--какграбли...Ещёуронишь (ре бёнка)! (С.Бабаевский《Кавалер золотой звезды》)謝爾蓋走到伊琳娜身邊,她這時站起來說:“哎呀,笨熊! 兩手像個耙子...你還不得把孩子掉在地上! ”
(2)表示“笨拙、笨重”。
①Кряхтя,валит медведь несносный.(А.Пушкин《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討厭的熊笨拙地走著,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
②Ходить медведем.走路笨拙地像熊。
③克雷洛夫寓言《ТрудолюбивыйМедведь》(勤勞的熊)講述了熊想靠制作車軛賺錢,但他毀了很多樹也沒能做成一只,熊問農夫秘訣,農夫說:“耐心就是秘密,然而這正是你沒有的?!?/p>
(3)表示“貪婪”。
《Как медведь трубку нашёл》(狗熊撿煙斗)中的熊撿到了煙斗、煙袋,沒日沒夜地抽煙導致身體越來越差,最終被守林人抓到,賣了個好價錢。
熊在俄羅斯人心中是圖騰式的存在。因此在俄羅斯文化中熊的伴隨文化意義以正面、積極為主。
在漢語中熊的形象也是多種多樣的,既有褒義色彩,也有貶義色彩。下面通過分析漢語的成語、諺語以及文學作品中熊的形象來分析漢語中熊的文化伴隨意義。
2.2.1 熊在漢語中的褒義色彩
(1)表示“權力、地位”。
①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中有“自董卓作亂,以迄于今,將三十載,其間豪桀縱橫,熊據虎跱?!毙軗③N,比喻群雄割據一方,相互對峙。
②《史記正義》中記載“伏羲號黃熊,黃帝號有熊”。(2)表示“力量、強大”。
①《漢書·武帝紀》記載了夏禹化熊的故事。傳說大禹為了盡快鑿開山間通道,化為一只大熊,在山間往來開山鑿石,無意中被妻子涂山氏發(fā)現(xiàn)。
②熊羆之力。熊羆,猛獸。指強大的勢力。
(3)表示“身材魁梧健壯,勇猛”。
①《三國演義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孫堅出場的介紹:“為首一將,生得廣額闊面,虎體熊腰;吳郡富春人也,姓孫,名堅,字文臺,乃孫武子之后。”歷史上也正是孫堅斬華雄。
②清朝錢謙益《元日雜題長句》之五:“老熊當?shù)谰峤蜷T,一旅師如萬騎屯。”老熊當?shù)?,比喻猛將?zhèn)守要塞。
③黃燮清《黃天蕩懷古》詩:“八千勁旅走熊羆,曾斷金人十萬師。”
④成語熊羆百萬、熊虎之將、熊羆之士都比喻勇士。
(4)表示“吉祥的征兆”。
①飛熊入夢,原指周文王夢飛熊而得太公望。后比喻圣主得賢臣的征兆。
②熊羆入夢,舊時用于祝人生子。
③《詩經·小雅·斯干》中:“吉夢維何? 維熊維羆?!笕苏贾?,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眽粜?,指生男孩。后來夢熊之喜這一成語成為祝賀生男孩之語。
2.2.2 熊在漢語中的貶義色彩
(1)表示“平庸、軟弱無能”。
①諺語寧養(yǎng)一條龍,不養(yǎng)十個熊,比喻寧愿用心培養(yǎng)少數(shù)的人才,也不收羅眾多的庸才。
②歇后語“黑瞎子跳井——熊到底”指倒霉或無能到了極點。
③熊包、熊樣、熊到家了都指一個人軟弱,一般用作罵人話。
(2)表示“愚笨、愚蠢”。
①歇后語熊瞎子掰苞米——掰一個,丟一個。用來形容有些人學習、工作不得要領,不扎實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勞而無功。
②狗熊捉麻雀——瞎撲打。
③熊瞎子繡花——裝模作樣。
(3)表示“惡勢力、敵人”。
①清代洪升的《長生殿·疑讖》中:"不堤防柙虎樊熊,任縱橫社鼠城狐。"柙虎樊熊,指柙中的虎,樊內的熊。比喻被囚的惡人。
②《左傳 宣公四年》:“初,楚司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在這段語料中熊虎豺狼并稱,都是很厲害的角色。
③毛主席的《七律·冬云》中“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意為英雄豪杰面對虎豹熊羆,志不可改,氣不可奪,越是困難越能顯示出他們的本領。
根據上述分析,俄漢兩個民族文化背景不同,而文化與文化之間總是存在著某些相似的地方,因此可以總結出熊在俄漢語中的文化伴隨意義有一些相似之處和完全相反的地方。
3.1.1 相似點
(1)熊 的 形 象 都 有 笨 拙 之 意,俄 語 中Ходить медведем.(走路笨拙地像熊),漢語中有歇后語老熊爬桿——上不去,都反映了熊的笨重體態(tài)。
(2)都表示愚蠢。俄語中幫倒忙的熊,漢語中掰苞米最后一個都沒剩下的熊,都能用來指代某個人愚蠢的性格。
(3)熊出現(xiàn)在夢里,都是暗指有好事即將發(fā)生,在俄羅斯女人夢到熊是即將要結婚,在中國古代夢到熊,是要生男孩或者帝王即將得賢臣。
(4)都表示權力和地位,在俄語中有一穴容不下兩只熊之說,跟漢語的“一山不容二虎”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古代漢語中熊據虎跱把熊與虎并列,也足以證明這一點。
3.1.2 不同點
(1)漢語中熊有軟弱無能之意,有時用作罵人,如熊包、熊樣等,而俄語中并無此意。
(2)漢語中熊表示壞人、敵人,要與之抗爭,俄語中沒有此意。
(3)俄語中熊暗指未婚夫,夢到熊可能即將要結婚,如《葉甫蓋尼·奧涅金》中塔吉婭娜夢到熊,不久后就嫁給了一位將軍。而漢語中熊未曾指代過未婚夫。
(4)俄語中熊有善良的形象,如《三只熊》里的熊,只是嚇唬了一下偷吃它們食物的小女孩。在漢語中沒有。
(5)熊在俄羅斯被奉為圖騰,被稱為森林之主,地位很高,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與龍虎相比,熊的地位要低得多。
總體上來說,熊在俄語中更代表著積極的、正面的品質,而在漢語中更多的表達一種貶義,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它給中俄兩國人民留下的印象差異如此之大呢?首先,熊自身的特征和特質決定了在直觀上會給人留下笨重印象,熊的軀體粗壯肥大,行走時通常步伐緩慢,并且由于熊的步履總是腳趾朝內,因此中俄兩國文化里熊都有笨拙、愚蠢之意。
(1)從地理環(huán)境角度來看,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它還擁有特殊的地理位置——瀕臨北冰洋,在這里生活著很多的北極熊,它們也被譽為“北極圈之王”。并且,根據2010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俄羅斯的森林覆蓋率高達49.6%,從俄羅斯北部針葉林帶到南部高加索山區(qū)分布著許多棕熊,因此可以說,熊對俄羅斯來說毫不陌生。而中國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遠離北冰洋,地形多平原,森林與俄羅斯相比較少,因此在熊的數(shù)量上就略遜一籌。
(2)從氣候條件看,俄羅斯緯度高,寒帶和亞寒帶氣候帶分布較廣,尤其冬季氣候寒冷,無法耕作,久而久之,俄羅斯人開始打獵。在從前的俄國,無論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熱衷于打獵,作為古時候東歐平原上最大和最常見的動物,熊自然是獵人們經常覬覦的目標。獵人們覺得獵熊是一件十分光榮的事。從前冬天的時候熊皮僅用來鋪蓋馬車和臥室里的地板,有時掛在墻上用作裝飾,通常只有在富商巨賈或獵人的家中才能見到。而中國多為溫帶或亞熱帶氣候,農業(yè)發(fā)達,很少打獵,與家禽家畜的關系更為密切。
(3)歷史傳說和宗教因素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俄羅斯,傳說熊從前是和上帝一起住在一個錐形的帳篷里,由于它性情固執(zhí),不聽上帝的差遣而被貶到人間,成了人類的神。據史記載,古代人們認為熊原本是人,并具有人的特征,例如,可直立行走,眼似人、喜食蜜等,因而對它特別敬畏,直呼熊的名字在宗教上被認定為禁忌,因此,在俄羅斯民間,人們只能按熊的外形和顏色特征,將其稱為“腳趾內翻的”或“棕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