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娥
(廣州市白云區(qū)人和鎮(zhèn)第八小學,廣東廣州 510470)
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是無處不有,無時不在,信手拈來,只要稍加塑造,就可以編織成一張道德教育網(wǎng)。但同時,小學生們的注意力很不穩(wěn)定,缺乏一定的思維能力,我們對小學生的道德教育則要堅持一個從無到有、從外部調(diào)節(jié)到內(nèi)心自覺,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發(fā)展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要妄圖以開展一兩個活動就可以讓孩子們明白什么是道理,然后就成為一個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因為年紀小,好動、對什么東西都有好奇心,什么都想試,什么都想摸,對是非分辨不清,對一些壞行為,模糊知道做了不好,但還是控制不住去做,即使真明白了,也不懂得該怎么做,不經(jīng)過教師反復的叮囑,耳聽面提,是不能內(nèi)化為行動的,更談不上升華為自覺行為。
課堂是教師對學生教育的主戰(zhàn)場,而新課程標準的教材中許多的主題和數(shù)據(jù)材料中就蘊含著大量的德育素材,巧用、善用,則讓教師在德育工作中事半功倍。如在《傳承中華民族好家風》主題班會中,教師可以事先進行調(diào)查:孩子們,有哪個爸爸媽媽不知道你的生日的嗎?爸爸媽媽為你慶祝過生日嗎?生日送什么禮物給你?當同學們熱烈討論收到什么禮物最高潮時,教師話鋒一轉,父母為你們慶祝生日,你們多高興,那請問你們有誰知道自己爸爸媽媽的生日?請舉手。最后通過兩組數(shù)據(jù)的結果對比,在情感上讓學生有所觸動,“父母視我們?yōu)樽钫滟F的禮物,那你又回報了你父母些什么呢?”(1)當父母還沒吃早餐就送你上學時,你該做些什么呢?(2)當父母下班很累很晚還要為你做飯時,你該做些什么呢?(3)當父母大冷天在學校外面等接你放學時,你該做些什么呢?(4)當父母生病了,你又該做些什么呢?這時候,當教師徐徐播放孤兒的圖片,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通過討論、觀看視頻,把父母對自己的愛、無私的付出觸動孩子的心靈,讓學生們被觸動的內(nèi)疚升騰到最高點,產(chǎn)生要立刻為自己的父母做些什么的時候,讓他們暢所欲言,最后布置實踐作業(yè):為父母或者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就這樣,理論、實踐活動相結合,把人類的孝悌、仁愛、正直、善良、勇敢和擔當深深扎根在孩子、班級、家庭,乃至一個民族的骨髓里、血脈中,這就是德育教育的魅力。
兒童的德育教育,不能單方面行動,只有學校和家庭,行動一致,信念一致,原則一致,兩者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才能達到雙贏??梢?,家長是否有效地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德育滲透教育,對學校的德育教育的效度起到至關重要的教育,很多教師們都說,在學校,孩子是那么友愛、守紀律、文明誠信,但只要家長的壞行為一示范,我們的努力差不多付之東流。所以,我們要爭取家長的配合,開展家長道德行為培訓,讓家長的道德素養(yǎng)提升;而教師也要對任教孩子的家長的職業(yè)、受教育、對孩子的期望值、對孩子的寵溺程度等各種狀況有所了解,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爭取到家長的配合,是提高學校德育教育效度的關鍵。
曾記得又一次開家長會,家長們坐在自己孩子的身邊共同聆聽專家 “如何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的講座時,孩子們見到家長的興奮,家長們見到孩子的萬種表現(xiàn),使整個課堂像一鍋沸騰的熱粥,更有幾個平時搗蛋的孩子更是像脫韁的野馬一樣,在班的后面上躥下跳。盡管班主任在不斷地提醒大家要注意紀律,不要說話,但收效甚微。終于,講座好不容易聽完了,輪到筆者講話時,筆者站在講臺上足足一分鐘沒有出聲,漸漸覺得奇怪的家長都望向了講臺,這時候,筆者沒有責怪也沒有批評地說:“很多家長很不愿意來開家長會,以為家長會就是告狀會,但我今天說,家長會不是告狀會,是讓大家真實地看一眼你的孩子跟你在家里看到的是否一樣,在座那么多的家長,也有好幾位的老師,我們的孩子尚且如此的活潑好動,那么大家試想,當堂上只有一個老師在管的時候,老師是要想多少的辦法和花多少的時間才能把課上好?所以,我們今天聽這個講座非常的必要。”接著,筆者大力列舉表揚了幾個在開會時候比較認真的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贊揚了幾個把有靠背椅讓給父母坐而自己坐小板凳的學生以及好幾個在提醒自己孩子紀律的家長。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表揚往往比批評的效果更佳,只有真正讓家長真正地明白到自己以身作則的榜樣力量,自身的言傳身教的正面教育是至關重要的,才會與學校的教育產(chǎn)生共鳴,才會樂于配合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只有這樣,學校的德育教育才不會流于形式,特別是筆者剛剛布置的相關實踐活動,才會持之有效,否則,就會變成毫無意義的活動。
德育教育最大的難點不是怎樣去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也不是如何去爭取家長的全力配合,而是想辦法尋找班里后進生的突破口,轉化他們。由于這些后進生長期以來因為學習或者品行方面落后于其他學生,而且后進生的毛病也相對比較多,多動、紀律相對較差、喜歡打鬧和運動,渴望得到別人的注視卻容易與其他同學產(chǎn)生矛盾,愛表現(xiàn)自己卻容易失信于人,不穩(wěn)定性更大,長期被各任課教師重點看顧,故而稍有風吹草動,他們的叛逆性和反抗心理就更強,所以老師的愛之深,恨之切,也往往造成更惡性的循環(huán)。故而,我們要轉化后進生,就更要有十二分的愛心和耐心,同樣的要求,一般的兒童講一兩次就可以,但面對后進生,我們短短的40min或許要分一半時間去提醒、糾正、監(jiān)管他們。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我們在進行后進生德育教育的時候,要針對每個后進生的特點,認真分析情況,找到每個后進生的切入點,在把握尺度的同時投其所好,與他們做“好朋友”“好哥們”,一步步把他們拉回來,不再讓他們成為好學生眼中的差生,不再讓他們成為家長眼中的壞榜樣,我們要找到他們的閃光點,用進步帶動發(fā)展,用成功換取蛻變,如:我們?nèi)昙売幸粋€全?!奥劽钡睦顭樛瑢W,家庭環(huán)境復雜,且父母已經(jīng)出國,屬于留守兒童,他曾因為被綁架過而對周圍的環(huán)境有異常的敏感,也經(jīng)常能揣摩教師的心理和理解教師對他的要求,但他總喜歡去黏著教師,有事沒事就在教師的眼皮下晃動,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只有先挖掘到他的閃光點,如性格開朗、喜歡幫教師干活獲取別人的好感得到表揚等,然后利用這些優(yōu)點在課堂、課余多提問,多布置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任務,每完成一個給他一點小獎品,樹立他的信心、消耗他多余的精力,作業(yè)也相應降低難度,提問他的問題相對較低,甚至“幫助”他拿到紀律好而見面作業(yè)的次數(shù)的獎勵,改卷的時候相對放一下“水”,讓他學習有所提高,用智育的發(fā)展帶動德育的發(fā)展,第一學期考試還拿了60多分,效果很是明顯,第二個學期德育發(fā)展有明顯的提高。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提出和付諸實施,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越來越重要,新教改更是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思想道德放在當代教育的首要位置,教育工作者肩上的重任任重而道遠,讓我們一線的廣大教師,克服重重的困難,沖出層層的困惑,用愛心、耐心、誠心和信心,引導孩子避開紅燈,扣好人生的第一顆紐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