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池 鐘艷萍
摘要:立德樹人視域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高校大學生的發(fā)展及人才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結合實際工作經驗,以民族高校為例,分析提出民族高校應在立德樹人基礎上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大學生自身的專業(yè)學習和多種課程聯(lián)系起來,在教學、管理、校園建設、實踐活動等策略選擇上進行不斷的研究與探索,進而提高民族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率,同時為其他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立德樹人 民族高校 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2—0139—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精神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盵1]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民族高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讓大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體的深刻意義的同時,樹立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目標而奮斗的信念。當前民族高校教育的核心思想和發(fā)展目標是在立德樹人視域中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不斷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民族高校大學生全面綜合素質。
一、立德樹人視域中民族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
民族高校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有其他高校不具備的優(yōu)越性。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各民族豐富的思想文化給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了更鮮活、更充實的元素。學習與研究民族文化的內涵與特征,探索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體現(xiàn)多元一體的主流思想,汲取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精華,方能體現(xiàn)中華民族的意識與靈魂。
立德樹人視域中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利于我國教育思想的繼承與發(fā)揚,給大學生提供發(fā)展方向,推動學生形成正確理念。立德樹人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教育思想核心與目標。立德樹人思想來自于《左傳》與《管子》,恰好與當前的高校思政教育理念無間隙結合。我國當前教育所倡導的“立德”,就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樹人”就是完善我國的教育體系,源源不斷地培育高素質的社會主義人才。在民族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確立正確意識和價值觀的有效路徑。所以,要想實現(xiàn)這一教育目標,師生應共同努力探索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在信息化時代,民族高校大學生在面對多元文化時難免會產生錯誤的想法和偏激的觀念。民族高校易受經濟發(fā)展程度、新聞傳播迅速及少數(shù)民族分裂主義和極端宗教思想的影響,造成社會價值觀的多向發(fā)展、少量大學生不能全面認識現(xiàn)實社會的現(xiàn)象。由于大學生處于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既希望發(fā)展自身個性,又要顧及生存的現(xiàn)實,極易出現(xiàn)自卑心理和偏激思想。
民族高校很多大學生來自于經濟發(fā)展水平較落后地區(qū),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發(fā)展偏弱,各民族學生具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交流方式和宗教信仰,如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他們的固有觀念矛盾,他們就有可能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抵觸情緒,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難度加大。市場經濟的優(yōu)勝劣汰理念也容易讓大學生出現(xiàn)的重利輕義、拜金主義價值取向,不利于他們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很多學生只關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這種窄化標準思想,不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現(xiàn)實情況出發(f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更貼進現(xiàn)實,實現(xiàn)大眾化,以多樣、靈活多變的恰當方式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經過自身不斷的思索去接受思想規(guī)范并加以創(chuàng)新,在豐富大學生精神生活的同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立德樹人體現(xiàn)了民族高校以人為本的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高校要在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下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一些民族高校對立德樹人視域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沒有足夠的重視,沒有進行合理的整體設計和指引,沒有制定相關的詳細計劃和方案,而僅僅局限于理論層面,缺乏操作性強的實踐活動計劃,導致民族高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不足。民族高校教育應該培養(yǎng)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民族優(yōu)秀人才,充分尊重和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條件,促進學生自覺把個人理想與民族發(fā)展、祖國發(fā)展的需要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
二、立德樹人視域中民族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策略選擇
民族高校促進大學生掌握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應在立德樹人基礎上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大學生的專業(yè)課程聯(lián)系起來,多層次、多角度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識內容。在民族高校營造融洽、和諧的校園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核心價值觀教育對自身成長的意義和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如一地堅持立德樹人原則,體現(xiàn)民族高校特色,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魅力。民族高校教師需要付出比普通高校更多的努力去全面、深入了解教學內容,結合民族特色,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靈活運用于民族高校教學和生活實踐當中。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師要從專業(yè)角度去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形成過程、根本原則等,使授課內容真實可信;要合理調整教學方法,對枯燥的理論進行形象的講解,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變成鮮活存在,這樣學生才能獲得深刻的印象,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時要多采用符合民族地區(qū)實際的案例,以豐富的事實解釋枯燥抽象的理論;切忌滿堂灌,照本宣科,要為學生提供較多的思考與討論時間,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內容的能力與習慣。
學校管理要堅持立德樹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統(tǒng)一,讓民族高校大學生意識到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多元一體格局,只有實現(xiàn)國家的繁榮強盛,國際地位的提高,各民族、各地區(qū)才能真正共同繁榮發(fā)展,中國才能實現(xiàn)和諧穩(wěn)定,否則不管是個體還是整個民族的發(fā)展都要受到破壞,在國際社會上也要受到歧視與壓榨。
民族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師更應加強關注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感情的發(fā)展變化,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溝通與教育,大力宣傳利于民族團結的充滿正能量的行為和事跡,引領學生去研究良性行為和現(xiàn)象的發(fā)展規(guī)律,達到傳播正能量的目的;而對于一些負面的做法,要幫助學生了解和分析問題出現(xiàn)的主客觀因素和對民族、國家的危害。學校管理要采取多種形式,結合民族實際,做細致深入的工作,培養(yǎng)大學生形成積極的意識,產生自信和自我約束力。不要期望單純依靠思政教師授課,或通過幾次約談就能夠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對存在問題的學生不能一罰了之,而是要引導改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會貫通,讓學生自立自強。
在民族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堅持立德樹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園是大學生學習生活活動的場所,高校應注重校園的文化建設,以利于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對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民族高校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有先天優(yōu)勢資源和條件,民族高校大學生自幼就生活在多民族環(huán)境中,長期受民族文化熏陶,更注重友情、團結,這就為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取長補短、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文化提供了條件。校園文化包括物質、精神、制度等方面。從物質上來講,可采取多種形式的獎勵措施。當學生對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共同發(fā)展作出貢獻如進行積極的宣揚與實踐活動時,校方應適當?shù)亟o予實物或資金獎勵,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從精神上來講,校方應全力支持學生活動,在全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通過校園網絡、微信群、微博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形式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間休息時間也可以組織學習民族舞蹈等,讓大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融洽交流,建立起牢固的友誼;大力開展體育比賽和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討論會等活動,促使各民族大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加強民族團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而奮斗,成為促進祖國繁榮富強的有用之才。
從制度上講,高校要出臺一系列利于校園文化建設的規(guī)章制度,提倡正能量文化,對負面議論與行為進行及時糾正。民族高校是各種文化觀念聚集之地,各民族大學生在交往時可能會產生不和諧因素,這就要求校方立足于民族平等團結的大局,制定靈活有效的制度,作出必要的協(xié)調和引導,以中華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創(chuàng)建民族高校校園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
民族高校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堅持立德樹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立德樹人的視域中,民族高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需要走向社會,真正實現(xiàn)理論和實踐的完美結合。在實踐當中進一步提煉思想,這樣更利于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民族高校應定期組織學生舉辦民族團結活動,提倡公益活動、志愿者活動,如憑借民族語言優(yōu)勢,在民族文化藝術節(jié)和旅游活動中擔任志愿者,為游客進行引導和翻譯介紹工作,以集體形式為落后地區(qū)的學校擔任輔導員等。
三、結語
立德樹人是民族高校大學生教育的根本,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大學生最主要的素養(yǎng),民族高校要堅持在立德樹人視域中有效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開思政活動,在教學資源、師資力量、校園建設、實踐活動等方面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好地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摘登[N].人民日報,2017-10-03.
[2]肖川.教師成就希望[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張正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