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艷
摘 要: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知識能力的措施和技巧有很多,然而在新時期新階段的教育環(huán)境下,作為新世紀的教育者,僅僅掌握知識的灌輸方法是遠遠不夠的,越來越多的孩子表現(xiàn)出了在情感上的缺失。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意義更加重大,只有將情感教育與知識教育并重才能有效解決孩子綜合素質和身心健康發(fā)展不協(xié)調的問題,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好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綜合素質 課堂教學
語文學科教育目標分為三點,分別是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情感教育屬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情感是人所特有的與動物相區(qū)別的行為反應。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應以基礎知識為教學要點,但也應該把情感教育列為教學難點,使學生們能夠理解感受情感,提高學生的情商,以期更好地與社會相適應。實施情感教學也是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若想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展開實踐,并且還要進一步了解小學生的情感所在,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用正確的情感對其進行引導,從而讓學生真實體會到文章中的情感內容。
一、情感教育可以貫穿小學語文教育的始終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學習知識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最基本的教育功能,同時也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用情感教育的方式來彌補部分孩子的情感缺失,培養(yǎng)孩子細膩的情感認知,促進孩子在社會復雜環(huán)境下能夠有效地適應社會的現(xiàn)狀,理性處理自身矛盾的能力。語文教學中,尤其承載著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所以,要發(fā)揮出小學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特長,在課堂上適當地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與學生圍繞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增強學生處理自身相關情感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孩子在情感上融入家人、朋友、老師等,能夠打開孩子的心扉,走進孩子的心靈,這也為他們能更好地專注于學習而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擾提供了優(yōu)良的成長土壤。所以,為了有效體現(xiàn)情感教育的基本內涵,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就要有意識地分析每一堂課程的具體內容,將情感教育巧妙地滲透進去,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讓學生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以及審美等多個方面都能夠獲得顯著的提升[1]。
二、體驗情感教育,將情感教育有效引入教學情境
體驗情感教育,就是身臨其境?,F(xiàn)代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使我國大部分家庭都已步入了小康社會,馬斯洛所提出的最低層次的生存需要已經不再困擾現(xiàn)代人。因為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及個人財產的增加,每個家庭對于學生的教育投入也越來越大。所以在教學中可以以游學的方式,帶領學生去領略文化古跡或大自然的美好風光,真正做到身臨其境。游學在20 世紀以后流行,但在2000 多年以前,孔子帶領其門徒,周游列國,也是一種形式的游學。明朝書畫家董其昌更是提出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主張。小學教學中也可以借鑒這種游學式教學,身臨其境,感受各地美好風光。當然,這種游學是對于鄉(xiāng)村教育來說,可能是一種空中樓閣,但鄉(xiāng)村教師也應該從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習,可以帶領到田間地頭,看田野風光,看人生百態(tài),品人生滋味。這樣在學習詩歌,例如《憫農》《山行》《小池》等,將更好地體悟詩歌情感。也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讓學生把詩歌改編成話劇參與表演等,更好地感受詩歌情感[2]。
三、結合學生生活實踐,引發(fā)情感共鳴
知識來源于生活,語文知識更是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語文中的情感因素能夠在生活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所以脫離了生活實踐的語文教學便失去了生命和活力。據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將生活與學生的情感教育結合起來,結合語文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合理引導學生帶著情感去觀察和體驗生活,這樣就會使他們更加細心的感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奧妙。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打開學生情感教育的源頭,有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3]。
結語
總之,從情感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建適合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方案,可以為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綜合素質和身心健康的協(xié)調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為成熟的基礎條件,可以為小學語文綜合性教學價值的顯現(xiàn)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并保證小學語文教育工作的綜合質量得到全面的優(yōu)化處理。
參考文獻
[1]王海俠.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學周刊教學研究,2019(11):37.
[2]蔣鮮麗,余新瓊.小學語文高品質課堂滲透德育教育相得益彰之我見[J].教育理論研究,2019(6):5.
[3]廖俊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讀與寫雜志,2019(0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