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全面細致的審訂、充實和提升
      —— 《漢語大詞典》二版修訂定稿略記

      2019-12-21 14:17:23陳增杰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2期
      關(guān)鍵詞:漢語大詞典義項

      陳增杰

      (溫州大學學報編輯部,浙江溫州 325035)

      2015年11月,受任《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分冊主編,并擔任第三冊(上半)修訂定稿任務。2016年2月起,放下手頭的所有事務,專力以赴。修訂定稿工作按照《漢語大詞典》二版編委會制定的“訂嚴補慎”的編纂方針和《分冊主編修訂定稿要求》進行,現(xiàn)今進程過半。為了總結(jié)經(jīng)驗,相為交流,回顧以往的工作,梳理逐日所寫《修訂日記》,擇舉若干例證,略事綜合歸類,撰為此文,用作交流,并祈廣大讀者教益。

      訂正誤失往往與修改、增補系聯(lián)在一起,故本文論述時將訂、改、補結(jié)合而言,融為一體。各小類舉有多個例證,限于篇幅,僅擇一二例說明?!稘h語大詞典》體例,援引古代書例均用繁體字,本文發(fā)表時改用簡化字,詞目仍保留繁體。

      一、訂正錯誤

      首先是關(guān)系立目、釋義、引例的誤失,尤其是所謂的“硬傷”,即明顯的錯誤或不該有的錯誤。對于詞典人來說,這些嚴重而又“幼稚”的錯誤,無異顏面上的傷疤外露,是頗令人?涊汗顏的,所以特別要引起重視。先舉幾個“大誤”的例子。

      (一)破讀書例立目

      【佶烈】猶壯烈。元張憲《陳橋行》:“唐宮夜祝邈佶烈,憂民一念通天闕?!?/p>

      按:此破讀張詩,將人名拆開,以“邈”為邈遠,于是解“佶烈”為壯烈,大誤。邈佶烈,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小字。李克用(其子李存勗建立后唐,尊為太祖)收為養(yǎng)子,改名嗣源。《新五代史·唐本紀·明宗》:“父霓(電),為雁門部將,生子邈佶烈,以騎射事太祖。為人質(zhì)厚寡言,執(zhí)事恭謹,太祖養(yǎng)以為子,賜名嗣源?!盵1]《舊五代史·梁書·王彥章傳》:“時彥章以重傷不能興,嗣源至臥內(nèi)以見之,謂嗣源曰:‘汝非邈佶烈乎?’邈佶烈,蓋嗣源小字也。彥章素輕嗣源,故以小字呼之?!盵2]張詩“唐宮”云云,正就后唐明宗言。元胡祇遹《過王彥章墓》詩:“威武那能屈壯懷,至死名呼邈佶烈?!盵3]所指同?!稘h大》未收“邈佶烈”條,應補目。

      (二)破讀書例立義

      【侈國】②大國。漢劉向《說苑·反質(zhì)》:“堯釋天下,舜受之,作為食器,斬木而裁之,銷銅鐵修其刃,猶漆黑之以為器,諸侯侈國之不服者十有三。

      按:這個義項是不成立的。后句應讀作:“諸侯侈,國之不服者十有三?!痹浴俺迖边B文而釋為“大國”,想當然之大誤。只要閱覽接下來的文句:“舜釋天下,而禹受之,作為祭器,漆其外而朱畫其內(nèi)繒帛為茵褥,觴勺有彩為飾,彌侈,而國之不服者三十有二。夏后氏以沒,殷周受之,作為大器,而建九傲,食器彫琢,觴勺刻鏤,四壁四帷,茵席彫文,此彌侈矣,而國之不服者五十有二?!盵4]即可明白,不煩詞費。其文出自《韓非子·十過》:“堯禪天下,虞舜受之,作為食器,斬山木而財之,削鋸修之跡,流漆墨其上,輸之于宮以為食器,諸侯以為益侈,國之不服者十三?!盵5]187那就更清楚了。

      (三)粗心的錯釋

      【侏優(yōu)】侏儒與優(yōu)伶。宋王安石《相國寺觀戲者》詩:“侏優(yōu)戲場中,一貴復一賤?!?/p>

      按:對王詩的理解有誤致錯。侏優(yōu),指侏儒之充任優(yōu)伶者,非謂侏儒與優(yōu)伶。王詩之“一貴復一賤”,系就侏優(yōu)扮演的角色而言,或飾貴者,或飾賤者;非謂侏貴優(yōu)賤,或侏賤優(yōu)貴。故接下二句云:“心知本自同,所以無欣怨?!盵6]言不過飾貴飾賤而已,其實則同。所以,宋韓淲《澗泉日記》卷下引荊公詩評云:“此語雖非圣道,亦足銷人榮辱之悲也?!盵7]原引有欠完整,以致誤解(以為侏貴優(yōu)賤)。宋謝維新《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外集·音樂門》:“京師置左右敎坊,掌侏優(yōu)雜技。自是不隸太常,以中官為敎坊使?!盵8]可證其義。又,王詩原題《相國寺啟同天節(jié)道場行香院觀戲者》,不算太長,沒有必要刪簡。

      (四)粗心的錯引

      【修練】①指道教的修道煉氣煉丹等活動。《續(xù)資治通鑒·宋太宗雍熙元年》:“正君臣同德、興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練,無出于此?!?/p>

      按:上句言“正君臣同德、興化致治之秋”,下句“勤行修練”怎么扯上了道教?啟人疑竇。及檢《續(xù)資治通鑒》,原文是:“帝之即位也,召華山隱士陳摶入見……琪等從容問摶曰:‘先生得玄黙修養(yǎng)之道,可以化人乎?’對曰:‘摶山野之人,于時無用,亦不知神仙黃白之事,吐納養(yǎng)生之理,無術(shù)可傳于人。假令白日上升,亦何益于世。主上龍顏秀異,博達古今,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同德、興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練,無出于此?!盵9]不禁啞然失笑。陳摶是勸告太宗君臣致力于政治,不要對道術(shù)感興趣?!扒谛行蘧殹闭f的是修治政事,并非“道教的修道煉氣煉丹”,原引完全理解錯了。

      此類錯誤,雖在全書中屬極少數(shù),但卻傷筋動骨,一經(jīng)拈出,便掉身價,故不可不注意。

      二、詞目方面

      (五)相關(guān)聯(lián)條目的處理

      同一字頭下的相關(guān)聯(lián)詞語,宜作通盤考慮,合并釋義引證,俾能全面詮闡詞義,詞條也會顯得豐滿。

      【來祀】來年;后世。漢王充《論衡·答佞》:“太史公記功,故高來祀,記錄成則著效明驗,攬載高卓,以儀秦功美,故列其狀?!币槐咀鳌皝怼??!端螘ぶx靈運傳》:“撥楚旅之休烈,傳芳素于來祀?!?/p>

      按:兩目宜作主副條處理?!緛盱搿恳嘧鳌皝矶T”。引《論衡》“一本作‘來禩’”即可?!緛矶T】見“來祀”。不必重復引錄。

      原釋“來年”,即明年,于義不合。緣未細讀和讀懂原文?!墩摵狻吩撈疲骸疤K秦約六國為從,強秦不敢窺兵于關(guān)外;張儀為橫,六國不敢同攻于關(guān)內(nèi)?!薄爱敶酥畷r,稷契不能與之爭計,禹、皋陶不能與之比效?!逼洹肮χ?,載紀竹帛,雖賢何以加之。太史公敘言眾賢,儀秦有篇,無嫉惡之文”[10]。本例云“太史公記功,故高來祀”,乃緊承上文言司馬遷記事,重視晚近之世(對上古而言),以張儀、蘇秦功業(yè)顯達,故列之入傳?!皝盱搿被颉皝矶T”,是指后世,原釋“來世”未確切?!端螘ぶx靈運傳》則是指后代。又,原引“撥楚旅之休烈”,“楚旅”不通,“旅”為“族”之誤。中華書局標點本《宋書》《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六五《宋謝靈運集·撰征賦》均作“族”。另可補引南朝陳江總《修心賦》:“感意氣于疇昔,寄知音于來祀?!盵11]4068亦指后世。本條可改釋:后世;后代。

      【侵克】與【侵剋】【侵尅】,原釋各自為政,感到十分單薄。歸并后可分立五義:①侵凌;欺辱。②侵犯掠奪;侵吞克扣。③非法占有。④傷害。⑤冒犯;干擾相克。引例從略。

      (六)詞目調(diào)整

      【倒宅】換宅;搬家。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三折:“早把倒宅計安排定。”明朱有《曲江池》第三折:“被他老虔婆用了個倒宅計?!?/p>

      按:所引二例都作“倒宅計”,故當宜以【倒宅計】為目。改釋:亦作“倒寨計”。換宅、搬家以避人跟尋之計。補引元石德玉《紫云庭》第三折:“若還俺娘知咱這暗私奔到毒似那倒寨計?!盵12]

      (七)詞目增補

      典故性詞語?!举柜{】等待車乘。喻指行動遲緩。見《論語·鄉(xiāng)黨》《荀子·大略》《后漢書·朱儁傳》《文苑英華》卷五九〇引唐王晙《謝追赴大禮表》、宋黃沃《知稼翁詞·青玉案》跋等。又如:“侍車”“佩?!薄昂畎拧钡龋搜a收。

      反映當時習俗的有特色的詞語?!窘枋小拷杞o財物幫助經(jīng)營。宋車若水《腳氣集》卷上:“劉漫塘云:‘向在金陵,親見小民有行院之說。且如有賣炊餅者自別處來,未有其地與資,而一城賣餅諸家便與借市,某送炊具,某貸麥料,百需皆裕,謂之護引行院,無一毫忌心。’此等風俗可愛。”[13]《宋元語言詞典》釋:“臨時借用別人財物經(jīng)營?!盵14]572此類雖屬孤例,亦應廣予收列。

      需要解釋的詞語?!舅讐邸糠鸾讨^僧尼的實際年壽,以別于“僧臘”(受戒后的年歲)。見唐黃滔《福州雪峰山故真覺大師碑銘》、宋秦觀《慶禪師塔銘》、明王世貞《月潭和尚塔銘》。

      專科詞語?!緜l糴】宋初實行的市糴名目之一。先行估算農(nóng)戶田入多寡,預借官錢,至秋成以米麥粟納還。見《宋史·食貨志上三》《文獻通考·市糴考二》。

      成語?!舅谞顗m容】俗人的狀貌容態(tài)。言舉止不高雅?!窘璁Y釀酒】喻以他物為具替己牟利?!疽杏褫筝纭恐^高攀或親附賢者。常用作謙辭?!镜拐頁€牀】形容煩躁、憤懣的樣子。

      【佌】下復詞【佌佌??】卑微庸陋。見清張玉書《誥授奉政大夫山西布政使司參議蓼庵袁公墓志銘》。【佌俿】迷離之意。見明鄭善夫《寄惟可》詩。【佌?】卑微庸陋。見宋李若水《雜詩》之一、明李攀龍《德王冊國記》。

      多義項詞語?!疽谰汀靠蓺w納 4個義項:①依靠;安處。②投靠;歸附。③依從,聽從。④依舊。(例略)

      從原引例中離析的詞語。如從【供過】離析出“供過人”(指以技藝服務于人的女子),從【供2認】離析出“供2認不諱”(法律常語),從【依類】離析出“依類托寓”“依類托喻”(用相類事物托意曉示。亦謂比照同類事物,探尋其蘊托的寓意),從【借聽】離析出“借聽于聾”(讓聾子去聽聲音。比喻求教于一無所知者,沒有助益。多用于自謙之辭)。

      同族詞語的推廣,如由【倛頭】推演出“倛面、倛首”;由【使旃】推演出“使斾、使旄、使旌、使旜”;由【倉聖】推演出“倉帝”;由【來示】【來命】【來函】推演出“來表、來通、來郵、來移、來誠、來難、來譽”等。

      三、釋義方面

      (八)探尋本義

      集思廣益,廣泛借鑒古今辭書和有關(guān)專著。當然,這種借鑒不是原封不動的抄襲,不是作文抄公,而是要細加查考,審校確實,力求有新的內(nèi)容和補充。

      【倀】①無所適從貌。②舊指為虎所食或溺死者的鬼魂。③舊指為盜賊察情探路的人。

      按:倀之本義為“狂”?!墩f文·人部》:“倀,狂也?!盵21]116《南史·恩幸傳·茹法珍》:“奄人王寶孫年十三四,號為‘倀子’,最有寵,參預朝政?!盵22]1934倀子,即謂狂童?!顿Y治通鑒·齊東昏侯永元二年》“號為倀子”胡三省注:“倀,狂也?!?/p>

      (九)于有影響的舊注不妨兼收并蓄

      按:高誘注:“茲,年也。”高注雖于字義訓詁失據(jù),然后世廣有影響,如宋張頤正《芥隱筆記》、王應麟《困學紀聞》、明方以智《通雅》等均見援錄,所以不當棄舍。高注后可加引陳奇猷校釋:“楊樹達曰:‘茲無年義,以音同叚茲為載耳?!福浩?,此也。禾,春種秋收;麥,冬種至次年夏收。今此是今年,則來此即是明年。高蓋輾轉(zhuǎn)為訓耳。楊說亦通?!盵23]如此則能交代清楚。

      (十)典語溯源

      【信友】誠實守信的朋友。唐元稹《葬安氏志》:“適予與信友約為浙行,不敢私廢?!?/p>

      按:釋義未及語源?!靶庞选北局^取誠信于朋友,出于孟子之說(見《中庸》,不見《孟子》本書)。語本《禮記·中庸》:“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笨追f達疏:“言臣欲得君上之意,先須有道德信著朋友?!盵24]1632后人沿用例極多,如宋張栻《孟子說·離婁上》“順親信友”、宋程俱《江仲舉墓志銘》“悅親信友”、清孫奇逢《中州人物考·方正·顧端肅佐》“故獲上者,必先信友”等。原釋為其引申義。

      (十一)注意詞義的轉(zhuǎn)化

      【依皈】皈依。佛教謂身心歸向佛門。

      按:由專科義轉(zhuǎn)為語詞義,可補二義:②倚仗;依托。見宋黃震《祭江西提舉省齋麋先生》、明馮從吾《明道先生集抄序》等。③歸從;尊奉。見宋李曾伯《上京湖陳制帥啟》、元王義山《上待制劉后村論提綱衍義書》等。

      【便門】除漢長安城門名、正門以外的旁門義外,還有佛教說的“方便門”,即隨機度人降福的法門。見唐劉禹錫《送宗密上人歸南山草堂寺因詣河南尹白侍郎》、宋李昭玘《敕謚靈慧大師傳》、明馮從吾《答李翼軒老師書》。

      (十二)詞義專指、泛稱之別

      【倉雅】《三倉》《爾雅》等文字訓詁之書的統(tǒng)稱?!段簳ぴ絺鳌罚骸爸苡[書傳,至于詁訓倉雅,偏所留懷?!鼻遐w翼《題李靜庵印譜》詩:“此編援倉雅,耽玩勤所肄。”

      按:《三國志·蜀志·來敏傳》:“涉獵書籍,善左氏《春秋》,尤精于《倉》《雅》訓詁,好是正文字?!盵25]《宋史·文苑傳三·徐鉉》:“先儒許慎患其若此,故集《倉》《雅》之學,研六書之旨,博訪通識,考于賈逵,作《說文解字》十五篇?!盵26]和原引《魏書》例,均為實指(《魏書》標點本作“訓詁《倉》《雅》”)?!侗笔贰と辶謧飨隆し睢罚骸吧罴绒D(zhuǎn)經(jīng),又讀諸史,及倉雅、篆籕、陰陽、卜筮之書。”[27]和原引趙翼例,為泛稱。故釋義宜作:指《三倉》《爾雅》。亦泛稱文字訓詁之書。雖改動不多,卻是必要。

      【倉1】原釋:儲存糧食的場所、房舍。按:字義擴大,泛指儲藏物資的倉庫。見《隋書·百官志下》《宋史·蠻夷傳三·撫水州》、歐陽山《柳暗花明》八六。

      (十三)釋文貧乏

      按:既無釋義,亦無引證,顯得十分貧乏。特作如下補釋:①童子?!墩f文新附·人部》:“侲,僮子也。”[21]168《廣韻·去震》:“侲,侲子,逐厲鬼童子也?!盵28]明周嬰《卮林·增姚》:“幼穉謂之侲,本《史記》‘秦使徐福入海求神異物,遣侲男女三千人資之?!盵29]按,傳本《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作“振男女”,裴骃集解引薛綜曰“振子,童男女”[30]。參見“侲子”。

      (十四)義例不符

      孤證條目最容易出現(xiàn)這一問題。

      【使旃】猶言執(zhí)掌使官之職。旃,純赤色的曲柄旗。宋陸游《江西到任謝表》:“施及妄庸,亦蒙省錄,甫停追詔,還畀使旃。”

      按:“執(zhí)掌使官之職”中,“使官”指什么?本書【使官】使臣。但陸文題目《江西到任謝表》,顯然不是出使;再說陸游也沒有奉命出使擔任使臣的仕歷。據(jù)于北山《陸游年譜》,這是淳熙六年冬改除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12月到任撫州所作謝表。顯然,這個“使”并非使臣。使旃,出朝外任官員配建的旗幟。還畀使旃,言還朝旋又改授外職。奉命出任外職也稱“奉使”,如陸游《福建到任謝表》:“奉使有指,遽叨臨遣之榮。”[31]1975

      經(jīng)檢索得到的其他用例,也有指使臣的。所以該條需要作改訂和完善。改釋如下:亦作“使旜”。使臣或外任官員配建的旗幟。宋宋庠《遲明出都》詩:“委佩辭朝紱,鳴笳逐使旃?!盵32]用以尊稱使臣或外任的官員。宋王珪《賜契丹皇太后賀乾元節(jié)大使茶藥詔》:“敕卿通歡鄰契,修慶誕期,俯夏籥之御辰,嘉使旃之勤命,用持邦錫,以輔時休?!盵33]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五五:“隔絕朝廷,薦更歲籥。偶使旜之及境,附奏牘以披誠?!盵34]元柳貫《送陳昭祖憲副移江西》詩之一:“溪風轉(zhuǎn)柁催郵傳,嶺瘴分疆避使旃。”[35]明顧清《明故江西按察司副使致仕過公墓表》:“其后南遷,而公興海壖,入秉刑書,出參使旃,若晨星麗躔,垂五十年。”[36]也指授任外職。原引陸游例。

      (十五)釋義管不住所有例證

      這是多書例條目容易存在的問題,亦是義例不符之一種。釋義是從書例中概括出來的,如果不能包容所引例證,考慮即欠周密。原釋此類紕漏比較多一些,姑舉二例。

      【佩犢】《漢書·循吏傳·龔遂》:“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躬率以儉約,勸民務農(nóng)?!裼袔С值秳φ撸官u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后因以“佩犢”喻帶刀持劍,不事生產(chǎn)。亦指拿起武器爭斗或作亂。《陳書·世祖紀》:“自頃戎,游手者眾,民失分地之業(yè),士有佩犢之譏?!彼卧枴堕單涮谩吩姡骸傲g自詫投壺樂,桑下方安佩犢行?!?/p>

      按:帶牛佩犢,是結(jié)構(gòu)特殊的縮語,意即帶刀而不引牛,佩劍而不牽犢。曾鞏詩寫自己出任郡守,幸逢“朔馬不窺”,“四封無事”,府僚投壺,民人佩犢(牽犢),一片盛平景象。其與“帶刀持劍,不事生產(chǎn)”毫不相干,更沒有“指拿起武器爭斗或作亂”的意思(《陳書》例亦無此意),不知這句話是怎么得出的?綜合考察,后人使用“佩犢”典,其實含有兩層意蘊,宜應表述清楚:

      ①喻帶刀持劍,不事生產(chǎn)。原引《陳書》例。蘇軾《次韻蘇伯固游蜀岡送李孝博奉使嶺表》:“野無佩犢子,府有騎鶴仙。”程演注:“謂人不事武而皆耕種也。”[37]明何喬新《送太守孫侯赴京序》:“未嘗戒師旅,嚴逐捕以御盜也,而大山長谷之間無帶牛佩犢者。”[38]

      ②謂棄武務農(nóng),牽耕田畝。原引曾鞏例。宋張維之《謝及第啟》:“帶牛佩犢,久窮南畝之耕;潄石枕流,已遂北山之志?!盵39]宋陳元晉《贛州清平堂記》:“庶幾箬鹽荷飯,佩犢帶牛,復見太平之舊?!盵40]清查慎行《羅舊驛》詩:“此日蠻人皆佩犢,不煩布谷苦催耕?!盵41]

      另如【佩?!康湓聪嗤笕擞美舶松鲜鰞蓪右馓N(不贅引),可以互證。

      【俟河之清】等待黃河由濁變清,比喻期望之事不可能實現(xiàn)或難以實現(xiàn)。

      按:其釋不錯,惟引例中有周劭《閑話皇帝·寫家老舍》:“想到報載茅盾、郭沫若、巴金都有巨額稿費捐獻國家或設立獎金,真惋惜老舍不能活到俟河之清?!崩x卻非原釋所能包容。該文是惋惜老舍含冤早逝,沒有待到清明盛世,與釋義“比喻期望之事不可能實現(xiàn)或難以實現(xiàn)”毫不搭界。實則成語“俟河之清”還有另一個意思:期盼明時,喻指升平盛世。《文選·張衡<思玄賦>》:“俟河之清。”劉良注:“黃河千年一淸,以喻明時也?!盵42]287用例如宋李新《賀河清表》:“歷觀有國而來,未如今日之盛治之極也,表而出之。俟河之清,目方欣于有睹;如山之壽,志并祝于無疆?!盵43]元李祁《曠筼谷墓志銘》:“盡歡以娛親,隆師以訓子,買田以祀先,交友待下,急人之難,罔不曲當。方期俟河之清,以佚其老,而時與志戾,病且不起。”[44]原引周劭例亦是此義。所以應該另立義項。

      (十六)準確釋義

      【倒身】③置身;插足?!冻蹩膛陌阁@奇》卷三六:“所以曉得他心事如此,倒身在里頭做馬泊六,弄得他兩個情熱如火。”

      按:馬泊六,舊謂男女淫亂之撮合者。引例前頭還有一句:“這奶子是個不良的婆娘,專一哄誘他小娘子動了春心,做些不恰當?shù)氖帜_,便好乘機拐騙他的東西?!痹浴爸蒙恚徊遄恪贬屩?,尚欠確切?!端卧Z言詞典》云:“倒身,傾身。”[14]755釋是。傾身,就是竭盡全力。“倒”應讀 dào而不讀 dǎo,當另立詞目【倒2身】。《清平山堂話本·錯認尸》:“且說喬俊在東京賣絲,與一個上廳行首沈瑞蓮來往,倒身在他家使錢?!盵45]義同,可作先例補引。

      (十七)概括未確切

      【侍子】古代屬國之王或諸侯遣子入朝陪侍天子,學習文化,所遣之子稱侍子。引《后漢書》等四例。

      按:原釋初看似無不當,及見《漢書·躬息夫傳》:“可令降胡詐為卑爰疐使者來上書曰:‘所以遣子侍單于者,非親信之也,實畏之耳。唯天子哀,告單于歸臣侍子。愿助戊已校尉保惡都奴之界?!盵46]2183又《西域傳上》:“于是樓蘭遣一子質(zhì)匈奴,一子質(zhì)漢……征和元年,樓蘭王死,國人來請質(zhì)子在漢者,欲立之。質(zhì)子常坐漢法,下蠶室宮刑,故不遣。報曰:‘侍子,天子愛之,不能遣。其更立其次當立者?!盵46]3877侍子是去作抵押的人質(zhì),名為侍奉天子,故稱侍子,實即質(zhì)子,并不是派遣前往“學習文化”的?!段倪x·陸倕<石闕銘>》:“教臻侍子,化洽期門。”劉良注:“侍子謂諸蕃質(zhì)子奉侍天子,故稱侍子?!盵42]1033十分明確。原釋離棄本義,應作修正。原條缺引《漢書》《文選》例,亦為明顯滯后和不全?!笆套印币徽Z,頻見《漢書》有十數(shù)例之多,固不當闕漏。

      (十八)概括未周到

      【侯1】④古時對士大夫的尊稱。引唐杜甫、宋孫光憲二例。

      按:原釋概括尚欠全面?!昂睢笔菍偌澋淖鸱Q,除士大夫外,還包括官員。如宋林景熙《平陽縣治記》:“大德四年九月朔,判官王侯秉仁來諗于予……侯請勒石,以詔厥來?!盵47]元李孝光《蕭山縣公署記》:“至元五年,居延崔侯嘉訥為縣尹……凡役皆次第以成,而侯且代去,縣尹李侯守其政如崔侯?!盵48]應改為:對士大夫或官員的尊稱。

      【倚郭】亦作“倚廓”。宋元時州、路治所所在之縣。引宋蘇軾等例。

      按:唐僅見杜荀鶴詩,當時尚無倚郭縣之建置。宋元明均有此置,不局限于宋元。路、府、州所轄之倚郭縣不止一個,除治縣外,還有別的縣。改釋:亦作“倚廓”。指倚郭縣。宋以來稱路、府、州治所所在之縣或毗鄰治縣的較重要的縣。唐杜荀鶴《贈秋浦金明府長》詩:“倚郭難為宰,非君即有私?!盵49]1741宋范仲淹《奏減郡邑以平差役》:“如河中府倚郭二縣,惟河東縣主戶四千,不致逼迫;河西縣主戶一千九百,內(nèi)八百余戶屬鄉(xiāng)村。”[50]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公廨三·諸縣倉庫》:“于是敕各置倉,閩、侯官、懷安,以倚郭不置,馀九縣皆置?!盵51]《元史·地理志一》:“大名路……縣五:元城,中,倚郭。大名,中,倚郭?!盵52]1361明李東陽《梧州府重建廟學記》:“廣西梧州府倚郭曰蒼梧縣,舊各有學。”[53]《四庫全書總目·雜家存目九·湘煙錄》:“義渠字駿甫,此書亦題為烏程人,而太學題名碑作歸安人,蓋二縣同為湖州倚郭也。”[54]

      (十九)扣緊詞語簡準釋義,不說多余的或發(fā)揮性的話

      【來舍】回歸而有所定止。表示安定而集中?!肚f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攝汝知,一汝度,神將來舍?!背尚⑹瑁骸笆諗z私心,令其平等,專一志度,令無放逸,汝之精神自來舍止?!?/p>

      按:原釋發(fā)揮過多,溢出本義。來舍,前來依附?!坝兴ㄖ埂?、“表示安定而集中”云云,只能說是撰者對本句的理解,而并非這個詞的固有意義或普遍意義。其語已見《莊子·人間世》:“夫狥耳目內(nèi)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成玄英疏:“虛懷任物,鬼神冥附而舍止。”[55]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鬼神也會來依附。”[56]《人間世》屬內(nèi)篇,更正宗,且成疏亦更明白,原引可予更換。后人使用之例,如漢焦贛《易林·乾之姤》:“仁政不暴,鳳凰來舍,四時順節(jié),民安其處?!盵57]元李治《敬齋古今黈》卷六:“癡坐成頑,陰魔來舍,強制情欲,常若夢寐。”[58]義同并應補引。

      【保識】謂署名擔保某一將被擢用者的品行。宋王讜《唐語林·豪爽》:“大理寺官初上,召寺僚或在朝五品以上清資保識?!?/p>

      按:詞義就是署名擔保,“某一將被擢用者的品行”云,甚屬多余,是為蛇足。試看以下諸例:宋孫覺《上神宗辭免體量府界青苖錢》:“況大戶本不闕乏,徒以官中散錢使之保識,下戶不敢不請,下等細民多利得錢,而又患無保識,或有保識而所請不多,道途之費、給散之擾,十已耗其二三。”[59]宋黃震《黃氏日抄》卷七八:“詞訴條畫:不經(jīng)書鋪不受,狀無保識不受,狀過二百字不受,一狀訴兩事不受。”[60]《元史·食貨志五》:“仍召募有產(chǎn)業(yè)船戸,互相保識,毎一千引為一綱。”[52]2486均可表明,其與“被擢用者的品行”無關(guān)。又據(jù)孫覺《上神宗辭免體量府界青苖錢》:“又患無保識,或有保識而所請不多?!薄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國子監(jiān)學生應子弟在監(jiān)習業(yè)者,除實是開封府外,毎人召京朝官二人為保識,然后收試。”[61]還須加釋一句:也指出具擔保的人。

      (二十)避用多義詞訓釋

      【使】②使者?!蹲髠鳌こ晒拍辍罚骸氨?,使在其間可也?!薄秴问洗呵铩ば姓摗罚骸扒彩褂邶R,客而謝焉?!碧祈n愈《答渝州李使君書》:“使至,連辱兩書,告以恩情迫切,不自聊賴。”

      按:“使者”二讀多義,本書分立二目。【使者】(使讀上聲)①使喚之人;仆從,傭工。②節(jié)度使、轉(zhuǎn)運使等官員的稱呼?!臼?者】(使讀去聲)奉命出使的人。從原引例證看,《左傳》《呂氏春秋》指奉命出使的人;使臣。韓愈例則指送信的人。兩義殊異,應區(qū)分明白。又,韓例“使”讀上聲(從“役使”、“使喚之人”引申),歸在“使2”(去聲)下援引也是不對的。

      【俗尚】原釋“世俗的風尚”,亦屬這種情況,不夠明確?!帮L尚”多義:①指氣節(jié)。②風格。③風氣,習俗。從原引韓愈“棄俗尚而從于寂寞之道,以之爭名于時”、陸游“梏于俗尚,不能拔出”、《明史》“惟因其俗尚,用僧徒化導為善”諸例看,均屬義③。可為改釋:時世的風氣、習俗。

      四、義項方面

      依據(jù)紛繁的書例,提煉和概括詞義,恰當?shù)卮_立和區(qū)分義項,既求羅致周全,包舉無遺;又要做到義界清晰,條理明達,這是大型詳解詞典最見功力最顯特色的方面,同時也是詞典編纂者最感困難最費斟酌的地方。修訂中要保持原有傳統(tǒng),并根據(jù)新的語料和具體情況作必要的調(diào)整處理,精益求精,俾更穩(wěn)妥合理。先說義項分合處理。

      (二一)義項當合而分

      【保民】①安民;養(yǎng)民。②保護人民。

      按:從所引書例看,“安民;養(yǎng)民”和“保護人民”兩者有時很難劃分清楚。如《書·梓材》“欲至于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贰氨C穸酰苡??!薄秶Z·周語上》“事神保民,莫弗欣喜。”都可以進行解釋。故宜作合并,改釋:安養(yǎng)、保護人民。援用《書》《國語》《漢書》等例(《孟子》例【?!竣摺鞍捕ā毕乱岩?,此不用),期能包容。

      【俗】①習俗;風俗。②從其習俗。《荀子·性惡》:“上不循于亂之君,下不俗于亂世之民?!睏钭ⅲ骸八字^從其俗也。”

      按:辭書不宜隨文立義。像《荀子》這樣的活用偶見之語,不必分立義項,歸并在義①加釋一句“亦謂從其習俗”可也。

      (二二)義項當分而合

      審訂中感到,這方面存在的修改處更多一些。

      【保持】②保全。保護使不受損害。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衰世之中,保持名節(jié)。”《南史·范曄傳》:“初,熙先父默之為廣州刺史,以贓貨下廷尉,大將軍彭城王義康保持之,故免。”《舊唐書·酷吏傳下·姚紹之》:“紹之后坐贓污,詔傳弓按之,獲贓五千余貫以聞,當坐死。韋庶人妹保持之,遂黜放為嶺南瓊山尉?!?/p>

      按:編委審稿指出:“這里正邪截然有別,不能歸作一個義項?!彼f很對?!赌鲜贰贰杜f唐書》例都是包庇壞人(貪官酷吏),不能用“保護使不受損害”來解釋。應該區(qū)分為兩個義項:②保全。保護使不受損害。③庇護。前一意義,可補引: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至為禮法之士所繩,疾之如讎,幸賴大將軍保持之耳?!盵11]1321唐劉肅《大唐新語·忠烈》:“至忠泣而奏曰:陛下富有四海,貴為天子,豈不能保持一弟一妹,受人羅織。”[62]

      【俗眼】①淺薄勢利的世俗人的眼睛。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清談遷《竹云題跋·蘭亭十二種·馮承素本》:“或以為元章所臨,故作奇麗,以驚俗眼。”

      按:俗眼主要有兩層意蘊,一謂勢利之眼,如原引杜甫例;一謂平庸之眼,如原引談遷例。兩者意義上有質(zhì)的差別,現(xiàn)用“淺薄勢利”合而言之,容易混淆。他例如宋范公偁《過庭錄》:“吾儕志正堅如石,俗眼相看薄似云?!盵63]宋姚勉《贈高眼陳相士并序》:“俗眼窮則毀之,達則譽之者也?!盵64]皆謂勢利之眼。宋米芾《書史》:“真裂紋勻真古紙,跋印多時俗眼美?!盵65]言俗見只看書幅上題跋、圖章多寡。元夏文彥《圖繪寶鑒·宋》:“李東不知何許人,理宗時嘗于御街鬻其所畫《村田樂常酣圖》之類,僅可娛俗眼耳。”[66]明趙宧光《寒山帚談·權(quán)輿一》:“若仍用獨體之法,便不是書。俗眼似媚,難逃識者。”[67]皆謂平庸之眼。平庸之眼,謂一般人的識見、淺俗之見(與“具眼”相對),但并無鄙劣勢利的意思,故而宜作區(qū)分。

      【值1】③當;對。引《儀禮·喪服》鄭玄注“欲其文相值”?!墩摵狻嵵贰拔鋷煺灯淠埂?。元范詩“隔城正與祠相值”。

      按:原釋“當;對”,過于寬泛,理解起來難以分辨清楚?!秲x禮》鄭注是“相當”意,謂相適當。《論衡》、范詩是“相對”意,謂對著;面向。應分項別釋。前義例如南朝梁鐘嶸《詩品·總論》:“昔九品論人,《七略》裁士,核以賓實,誠多未值。”[68]清俞正燮《癸巳類稿·媒氏民判解》:“《白虎通》引《谷梁》說云‘男子二十系心,女子十五許嫁?!陻?shù)相值?!盵69]可補。

      另如【例封】【例授】【例贈】諸條,情況相同,不復贅述。

      (二三)義項交疊

      接上一話題,義項之分合安排,如何處理妥宜,有時頗費躊躇。

      按:義①與義②前半部分其實是一個意思,原釋不免交復疊合,應予歸并。義②后半部分“亦指帶子、繩索”,詞性已然轉(zhuǎn)變,用例亦多,應單獨自立義項。理清思路,略說如下:

      “係”之本義,以繩索束頸。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甲骨文‘係’字象用繩索以縛係人的頸部?!币嘀笇⑷死`、拘系?!兑住るS》:“係小子,失丈夫?!备吆嘧ⅲ骸耙岳K系人……殆指俘虜而言,乃小存大亡之象?!盵70]212《左傳·僖公二十五年》:“秦人過析,隈入而係輿人,圍商密?!睏畈ⅲ骸翱`係己之眾人偽為析之俘虜?!盵71]《國語·越語上》:“焚宗廟,係妻孥。”韋昭注:“係,系也。”(原義①引)《新唐書·鄭元璹傳》:“攻拔其城,係致軍門,釋之,授太常卿?!保ㄔ僖┓褐咐υ?、縛系。《說文·人部》:“係,絜束也?!倍斡癫米ⅲ骸敖e者,麻一耑也。絜束者,圍而束之。”[72]381左傳·襄公十八年》:“獻子以朱絲係玉二瑴而禱。”(原義②引)漢枚乘《上書諫吳王》:“夫以一縷之任,係千鈞之重,上懸之無極之高,下垂之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保ㄔx②引)“指帶子、繩索”,可單獨立作為第二個義項。如此始能條理明晰。

      【修養(yǎng)】②指培養(yǎng)高尚的品質(zhì)和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態(tài)度,或求取學識品德之充實完美。③指養(yǎng)成的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態(tài)度。

      按:義③即義②之一部分,所引丁玲例與義②所引劉少奇例,意思相同,沒有道理分立兩個義項,應予歸并。

      (二四)義序排列失當

      義序排列,主要從考察字(詞)義即字(詞)之本義、引申義、轉(zhuǎn)化義的演化出發(fā),兼顧書例時代;在弄不清楚本義、引申義時才考慮依用例時代先后為序。

      【倩2】①女婿。②請;懇求。③倚近;挨近。

      按:原釋失收初義,亦未理清字義遷衍軌跡。檢索中見明皇甫汸《皇甫司勲集》卷六十《題周山人留別西湖詩后》有“倩衣于毛嬙,借飾于西子”句,這里“倩、借”對用,是倩亦借也。再檢《方言》第十二:“倩、荼,借也?!贝髡鹗枳C:“荼亦借義?!盵73]倩之“借”義乃可以確立,且為其二讀之初始義。又據(jù)《方言》第三:“壻謂之倩?!惫弊ⅲ骸把钥山栀灰?。”[74]則“壻謂之倩”的女婿義,是從“借倩”義引申轉(zhuǎn)化而來,故其女婿義應列次在后,原釋舉為首義,失當。改釋如下:①借取;借用。②請;懇求。③倚近;挨近。④女婿。

      【俟】①見“俟俟”。②等待。

      按:義序應作互換?!暗却睘槠浔玖x,見《書·金縢 》及孔傳、《詩·邶風·靜女》及鄭箋等?!百官埂敝?,為“騃”之借字,自當列次?!对姟ば⊙拧ぜ铡贰百官埂?,《韓詩》作“騃騃”?!墩f文·馬部》:“騃,馬行??也。”[72]466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并謂,騃乃正字,俟為假借字。

      【侵吞】①圍棋術(shù)語。唐杜荀鶴例。②用武力吞并別國或占有其部分領土??涤袨槔?。③非法占有公物或他人之物?!敦ポd繁華夢》例。

      按:原釋囿于所援書例時代,致序列前后倒置。茲予調(diào)整并補例:①侵占吞并?!读簳ど哿陻y王綸傳》:“侯景事等內(nèi)癰,西秦外同瘤腫,直置關(guān)中,已為咽氣,況復貪狼難測,勢必侵吞?!盵75]《舊唐書·郭元振傳》:“又虔瓘往入之際,拔汗那四面無賊可勾,恣意侵吞,如獨行無人之境?!盵76]宋樂史《太平寰宇記·河北道十六·霸州》:“大業(yè)末,劉黒闥兵亂河朔,侵吞郡縣。”[77]原引康有為例。②非法占有公共或他人財物。清孫承澤《春明夢餘錄·戶部一·賦役全書》:“民屯之出納宜清也。凡各省直賦役書內(nèi),多不載民屯銀,是以豪右得以肆侵吞,衛(wèi)弁得以恣乾沒?!盵78]《清律例·戸律·市?》:“牙行侵欠控追之案,審係設計誆騙侵吞入己者,照誆騙本律計贓治罪。”[79]原引《廿載繁華夢》例。③圍棋術(shù)語。原引杜荀鶴例。

      (二五)刪除不能成立的義項

      按:此釋甚無據(jù)。岳例“侈于一時”,謂顯耀于一時?!俺蕖睂僭將荨帮@揚”義。

      【俊】⑤玲瓏可愛?!都t樓夢》第四十回:“這里的雞兒也俊,下的這蛋也小巧,怪俊的?!?/p>

      按:這里的“俊”只是好看、美觀的意思,屬于原釋④“漂亮;秀美”義項下,且偶爾一用,沒有必要另項獨立。

      按:此則出于生造杜撰。蘇舜欽“因議論稍侵權(quán)貴”,又屬革新人士,被守舊派官僚借事(進奏院聚飲)誣陷,削職為民,這信是他答復岳丈時相杜衍寫的?!皞喨灰ァ保侵^被劾奏事下開封府“窮治”而最終幸得引退,倖然者僥幸也。原釋“不顧而去貌”,不符事實(實際則是蘇被除職),不合文意,且與“倖”之字義亦無有系聯(lián),毫無疑問應刪。另有其他書例,擬別立【倖然】目。

      (二六)增補義項

      【來1】立29義項,已經(jīng)相當細致,然尚有遺漏可補充者。據(jù)《中古漢語語料》提供的線索,“來”字有用在名詞或動詞前面,構(gòu)成“來……”的格式,猶言“尊……”“貴……”或“您的……”。從文獻書證來看,這種用法流行于魏晉南北朝時期,語例眾多。因予歸納,補立義項:用在名詞或動詞前面,尊稱對方寄達的公文書函、致贈的詩文、饋送的物品,以及公文、書函、詩文中所表達的意旨。也稱交談中對方的言論、發(fā)表的意見。參見“來示”“來旨”“來移”“來貺”“來論”(皆為新增詞目)。

      詞義明確,義界清晰者,雖孤證亦當別立。

      【借路】借道。引《史記》例。按:詞義引申轉(zhuǎn)化,另有:尋求門路。依托(權(quán)門)之意?!赌淆R書·王秀之等傳論》:“若夫根孤地危,峻情不屈,則其道雖行,其身永廢。故多借路求容,遜辭自貶?!盵80]

      (二七)詞語的常見義或特指意義不當遺漏

      【侵】義項眾多,然失收:指病情加重?!稘h書·史丹傳》:“上寑疾,傅昭儀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進見。上疾稍侵。”顏師古注:“稍侵,言漸篤也?!盵46]3377及《新唐書·李嗣真?zhèn)鳌贰盎实鄄∪涨帧薄⑺瓮醢彩对囋褐形褰^句》之二“白發(fā)無聊病更侵”等。

      【佳對】美好的配偶。按:另一常用義是:偶對工切的語句。唐范攄《云溪友議》卷七:“‘河勢昆侖遠,山形菡萏秋?!司鋵崬榧褜??!盵81]宋吳沆《環(huán)溪詩話》:“‘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偃龂@其佳對?!盵82]清吳景旭《歷代詩話·金詩·青奴黃妳》:“陳眉公云:‘墨兵、筆獄,可謂佳對?!盵83]

      【來書】原釋“來信”。失收需要解釋的特指義:稱對方上呈的奏記。三國魏曹叡《答東阿王論邊事詔》:“覽省來書,至于再三。朕以不德,夙遭旻兇。”[11]1102按:此“書”非謂書信,而是指臣僚敷陳言事的表奏?!墩摵狻ψ鳌吩疲骸胺蛏蠒^之奏記,轉(zhuǎn)易其名謂之書?!泵鲄窃G《文章辨體序說·書》:“臣僚上言,名為表奏?!笨勺C。

      五、引證方面

      討論引證的版本考校、引證的闕略、引證的對應和書例的選擇,如何更求確切以及增補、糾誤諸問題。

      (二八)引例應注意版本和考校

      引證中對于版本異文,凡屬兩通,一般不作糾纏,但要注意的是:如所據(jù)本錯誤,自然要加校正;若涉及詞目,更須詳作查考然后斟酌取舍。而同一字頭下所引同一部書的相同用例,亦須協(xié)調(diào)一致(采用同一版本)。

      按:編委審稿提示,原引“何條森”疑有訛。經(jīng)查,《文選》卷二三晉張載(孟陽)《七哀詩》之二:“白露中夜結(jié),木落柯條森?!雹傥臏Y閣四庫全書本《文選》,中華書局1977年影印李善注本(中冊,第330頁上)、1987年影印六臣注本(中冊,第430頁上)并同。此為張詩名篇,宋真德秀《文章正宗》卷二二上、明曹學佺《石倉歷代詩選》卷三、明陸時雍《古詩鏡》卷九、明張溥輯《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五三晉《張載集》及《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晉詩卷七所載并同,無版本異文。“柯條”連文,《文選》張銑注:“森,寒風振聲?!盵42]430柯條森,謂柯(枝)條蕭森(凋零蕭疏)。原引訛“柯”為“何”,遂以“條森”為詞,誤讀無據(jù)。所引《對床夜語》殆據(jù)中華書局 1983年版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xù)編》本,實不可靠。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即作“柯條森”,益證中華本為刊刻中訛字,殊不足據(jù)。中華本《歷代詩話續(xù)編》廣為流行,而??蔽淳?,誤訛甚多,使用時宜注意。該條予除目。

      中華書局二十五史校點本使用方便,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可以依從,但有時也并非正確或最佳之選擇。

      【來思】《隋書·隱逸傳·徐則》:“故遣使人往彼延請,想無勞束帶,賁然來思,不待蒲輪,去彼空谷。”

      按:“無勞束帶”的“帶”,四庫全書本作“帛”,是;原引據(jù)從中華書局校點本,誤。此句前文是:“晉王廣鎮(zhèn)揚州,知其名,手書召之曰……市朝之隱,前賢已說,導凡述圣,非先生而誰!”束帛,延聘之禮物。《易·賁》:“束帛戔戔?!蓖趺C注:“道德彌明,必有束帛之聘也?!盵42]71此寫晉王楊廣竭誠延納賢者,言深谷幽士,無勞束帛之禮,不待蒲輪之請,會很快前來就聘。作“無勞束帶”,不能講通。

      【信意】誠意?!度龂尽の褐尽ょ姇鳌罚骸拔乙援斠孕乓獯耍瞬划斬撐?,我豈可先人生心哉!”四庫本、盧弼《三國志集解》及《資治通鑒·魏元帝咸熙元年》均作“信意”,中華書局校點本作“信義”。今按:“信義”雖亦通,然作“信意”為佳,可從庫本引錄。

      四庫全書因避忌而存在改竄的情況,往往為學者所詬病,然其優(yōu)勝處,則不可忽略。除上舉二例,又如【保本】①守住根本?!秶Z·周語中》:“寬,所以保本也;肅,所以濟時也?!彼牟總湟?、四部叢刊本韋昭注作:“本,謂寬則得眾,故可以守也。”[84]欠明白。四庫本作:“本,位也。寬則得眾,故可以守位?!币暾鞔_,有助釋義??蓳?jù)以加釋:保本,謂守住王位。

      (二九)引證失據(jù)致繆

      書例未經(jīng)校核,造成釋義錯繆。

      【倒拖】猶言倒狀。宋朱敦儒《憶帝京》詞:“你但莫多愁早老,你但且不分不曉。第一隨風便倒拖,第二君言亦大好?!?/p>

      按:原釋不知所云。朱詞收在《全宋詞》第 3冊。“隨風便倒拖”,解以“倒狀”,顯然說不通。拖,為“柂”形近之訛。柂,船舵。漢趙壹《刺世嫉邪賦》“奚異涉海之失柂”。隨風倒柂,為宋時習用成語,與“隨風轉(zhuǎn)舵、看風使舵”一個意思,比喻跟著情勢轉(zhuǎn)變方向。亦言隨口附和。宋陸游《醉歌》:“相風使帆第一籌,隨風倒柂更何憂?!雹贀?jù)四庫本《劍南詩稿》卷74、中華書局1986年校點本《宋詩鈔》卷69。柂,中華書局1977年版《陸游集》(第4冊,第1736頁)作“舵”。又,四庫本“何”作“可”,從《宋詩鈔》《陸游集》改。尤可為舉證者,宋無名氏《張協(xié)狀元》戲文第四四出:“〔末〕好隨風倒柁?!卞X南揚校注:“柁,原誤作‘拖’,今正。”[85]錢校是。柁,即舵。朱詞的“倒拖”應正為“倒柂”,《全宋詞》失校,不可據(jù)從。所以,這一條的釋義、引證都應刪除。(“倒拖”另找到別的意義的書例,故仍留目)。

      (三十)失引舊辭書古訓

      《漢大》一版釋文對古辭書的訓詁不怎么重視,往往加以忽略。如單字釋義,好多條目不引《爾雅》古訓、《說文》本義(包括注疏)。蓋當時主流的編纂觀念尚存在一些偏頗,過于注重作品用例,殊不知古辭書的訓釋不僅可作佐據(jù),也是表明此字此義存在的一個實例;而且此類寶貴的漢語史語料,在《漢大》這樣的大詞典中理應得到反映。這一相當多的欠闕,修訂中應盡量加以彌補。姑舉數(shù)例:

      【侯】⑦乃;於是。按:《爾雅·釋詁下》:“侯,乃也?!盵24]2576又義維;惟。(1)語氣詞。按:《爾雅·釋詁下》:“伊、維,侯也。”郭璞注:“《詩》曰‘侯誰在矣’。互相訓。”邢昺疏:“皆發(fā)語辭?!盵24]2577

      【俆1】同“徐”。遲緩。無引證。按:《說文·人部》:“俆,緩也?!倍斡癫米ⅲ骸芭c‘徐’義略同?!盵70]377

      【俳】①雜戲。也指表演雜戲的人,俳優(yōu)。按:《說文·人部》:“俳,戲也?!倍斡癫米ⅲ骸耙云鋺蜓灾^之俳,以其音樂言之謂之倡,亦謂之優(yōu),其實一物也?!盵70]380能簡要說明三個字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的確是該加援用的。

      【俵】①散發(fā);分給。引《舊唐書》等例。按:《玉篇·人部》:“俵,俵散也?!?/p>

      【倛】②見“倛醜”。無引證。按:《集韻·平之》:“倛,《淮南》:‘祈雨土偶人曰倛?!?/p>

      (三一)失引經(jīng)籍注疏

      前人確切恰當?shù)淖⑹?,能夠補證訓釋,有助理解詞義。初版在這方面時見疏略。

      按:《書·囧命》孔傳:“當謹慎簡選汝僚屬,侍臣無得用巧言無實、令色無質(zhì)、便辟足恭、側(cè)媚諂諛之人?!笨追f達疏:“便僻者,前卻俯仰,以是為恭。”[24]247蔡沈集傳:“便者順人之所欲,辟者避人之所惡。”[86]均應加引。又,例中“巧言令色、便辟側(cè)媚”都應作形容詞看,只是省略了“之人”二字。本書【側(cè)媚】①用不正當?shù)氖侄斡懞脛e人。引《書·囧命》?!厩裳粤钌恐赣没ㄑ郧烧Z和媚態(tài)偽情來迷惑、取悅他人。解釋都對。“便辟”亦不宜釋作名詞。

      他如【來】⑤招致;招攬。失引《呂氏春秋·不侵》高誘注:“來,猶致也?!薄緜E子】童子。失引《文選·張衡<東京賦>》薛綜注、李善注。

      (三二)重要例證不當以釋代引

      【來復】①往還;去而復來。語見《易·復》,謂陽氣經(jīng)七日已由剝盡而開始復生。

      按:《易·復》:“反復其道,七日來復。”王弼注:“陽氣始剝盡,至來復時,凡七日?!盵24]38來復,回轉(zhuǎn)復來?!兑住汀窞槭家娎?,原文及王注確而不冗,緣何棄而不用?處置頗失當。解釋的話“謂陽氣經(jīng)七日已由剝盡而開始復生”可以放在引例后(然不加亦無礙)。

      (三三)引證與釋義不對應

      按:釋“成”為成就,而所引馬氏通釋則是“重”,不能對應?!爸亍c“成就”找不到聯(lián)系。且“重”字多義,亦欠明確。馬釋將“來成”與后章“來崇”等義,也并不可取。清陳奐《詩毛氏傳疏》卷二四:“《樛木》傳:‘成,就也。’福祿來成,猶云福祿成之也?!盵87]宜易作陳奐傳疏:“成,就也?!?/p>

      (三四)正文與注疏不對應

      【來享】①亦作“來饗”?!对姟ど添灐ち易妗罚骸皝砑賮眇?,降福無疆。”鄭玄箋:“享,謂獻酒使神享之也?!币槐咀鳌皝硐怼?。

      按:本書以【來享】為正目,【來饗】為副目。然引《詩》正文作“饗”,鄭箋則作“享”來釋,不能一致。揣撰稿者之意,似以“饗”為正字,“享”為假字,非也。清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校云:“獻神為享,神食所獻亦為享,后儒曲為分別。唐石經(jīng)定本作饗,似是而非;俗本概作享,似非而是。此篇前享字,箋云獻也;后享字,箋云謂獻酒使神享之也。相承為說,當時斷非有二形也?!盵24]624所論甚諦。是古本作“享”,作“饗”者殆后儒所改。四庫本《詩經(jīng)注疏》作“享”,權(quán)威的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陳奐《詩毛氏傳疏》均主作“享”(馬引阮說)。故當轉(zhuǎn)換,易正文為“來享”,附注一本作“來饗”。如是不惟與鄭箋相應,亦更明確孰為本字。

      (三五)擇用意義明確的書例

      在不乏書證的情況下,應選擇詞義明確句意顯豁之例。

      按:原引“人”誤,應為“女”。毛傳:“條條然歗也?!标悐J傳疏:“重言曰條條。條條然者,歗聲也?!盵88]是謂長嘆之聲,雖然也可以說得通,但意義不夠顯豁;不如改引更明白之例,如《詩·唐風·椒聊》:“椒聊且,遠條且。”毛傳:“條,長也?!编嵭{:“椒之氣日益遠長?!盵24]362且,語氣詞。

      【使2官】使臣。三國魏曹操《善哉行》:“仲尼之世,王國為君。隨制飲酒,揚波使官?!?/p>

      按:引曹詩釋為“使臣”,難以說通。原釋殆據(jù)“文革”時安徽亳縣工農(nóng)兵譯注小組編、中華書局1979年出版的《曹操集譯注》的注解,不甚可靠。該注云:“揚波,當作‘揚彼’?!币鄬贌o據(jù)。曹例“使官”,似為任用官吏之意。對于這樣一些存在疑難不敢確定的書證,為求穩(wěn)妥,大詞典宜避而棄用,更換他例可也。茲保留原釋,改用《晉書·輿服志》:“應劭曰:‘高山,今法冠也,秦行人使官亦服之?!盵89]

      (三六)名物詞的書證擇用

      一要始見或較早用例,二要能于命名有所闡釋的書例,以能起到輔助釋義、提供信息和知識的作用。這樣比泛泛引例意義更大一些。

      【促織】蟋蟀的別名。引《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及唐、元、清、現(xiàn)代等6例。

      按:《古詩十九首》可能是最早例,自然要用,但要加引《文選》注。原引張中行《散簡集存》:“蟋蟀又名促織,諺語有‘促織鳴,懶婦驚’的說法?!贝酥V出自《通志》,如此征引不免數(shù)典忘祖。其他幾個例子也只表明這個詞在使用,屬于一般書例,不如改用更有意義的例句。茲改釋:蟋蟀的別名。取其鳴聲似催促女織之意。改引:《文選·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崩钌谱ⅲ骸啊洞呵锟籍愢]》曰:‘立秋,趣織鳴?!尉唬骸た?,蟋蟀也。立秋,女功急,故趣之?!盵90]《太平御覽》卷二五引《春秋考異郵》作“促織”。南朝齊謝朓《秋夜》詩:“秋夜促織鳴,南鄰搗衣急。”[91]《通志·昆蟲草木略二》:“蛬,曰蟋蟀,曰青,楚人謂之王孫,幽州人謂之促織。秋至則鳴,故曰:‘促織鳴,懶婦驚?!盵92]保留《聊齋志異》例。

      (三七)書證應盡量援用第一手語料

      凡后書轉(zhuǎn)錄或使用前書者(指文字相同或略同而不關(guān)詞目),須沿波討源,追溯本初。這于始見例來說尤其重要,可提前書證的時代。

      【依假】謂暫時按照。《三國演義》第七三回:“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quán)宜:上臣為大司馬、漢中王?!?/p>

      按:《三國演義》往往取錄《三國志》的文章。這是劉備進位漢中王后上呈的奏表中的話,按圖索驥,不難找到原始。所引實見《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惟“臣”下無“為”字,馀同)。釋義改為:按照;循例。

      其他如【修舊利廢】原引《漢書·司馬遷傳》,見《史記·太史公自序》?!疚臧痢吭侗笔贰づ岵瘋鳌罚姟段簳づ岵瘋鳌?。【侵傷】原引《南史·庾悅傳》,見《宋書·庾炳之傳》。【使弼】原引宋趙與時《賓退錄》卷四,見宋孔平仲《孔氏談苑》卷一。此類甚多(文句全同),均為首引例,定稿中應注意更換。

      箋注資料亦應援用最初的注說。

      按:朱傳取自毛傳,文同,應改援毛傳。

      按:仇注取自宋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詩》卷十二引“師云”(儀作議,馀同)。師指師尹。應換作:“郭知達集注引師尹云”。又按,檢《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卷六劉潛(孝儀)、《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全梁詩》卷十九劉孝儀名下均無《綠李賦》及此句,其為宋人所引,蓋佚句。

      (三八)直援原著,不作轉(zhuǎn)引

      原書若非散佚不存,通常不取間接或轉(zhuǎn)述之語。具體而言,又有兩種情況:一是原引已然提示出處或線索,那就必須追根尋底。

      【便】②謂選取吉利的時日?!顿Y治通鑒·漢安帝延光三年》:“壬戌,車駕還京師,便時太學,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綬?!焙∽⒁钯t曰:“且于太學待吉時而后入也,故曰便時?!?/p>

      按:此文見《后漢書·楊震傳》:“及車駕行還,便時太學,夜遣使者?收震太尉印綬?!盵93]李賢注文同。不當棄前書而援后書,倒失源流。

      按:所引為宋石曼卿《登第后被黜戲作》詩,見宋陳思編、元陳世隆補《兩宋名賢小集》卷七九《石曼卿集》,非為佚句,毋庸假手《筆談》。

      按:《居易錄》并非難得罕見之書,何必假諸《扶風傳信錄》作此輾轉(zhuǎn)?此見《居易錄》卷三十。原引且欠完整,下面幾句話不可刪略:“經(jīng)意殊不爾。因請之講《乾卦》妙義,皆出意表?!?/p>

      另一種情況是原引未示明來源,比較麻煩些,但也要盡量還原。

      【佳品】②珍奇的品物。明顧起元《客座贅語·筆墨研冠天下》:“其后翰林承賜者,皆廷圭雙脊龍樣,尤為佳品?!?/p>

      按:所記為宋人雅事,文見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事志》(卷九),“翰林”下有“諸君”二字,被顧錄略去。

      【俗諦】范文瀾《唐代佛教》:“所謂二諦,一是俗諦,二是真諦?!?/p>

      按:此見南朝梁蕭統(tǒng)《令旨解二諦義》:“所言二諦者,一是真諦,一名俗諦。真諦亦名第一義諦,俗諦亦名世諦。真諦、俗諦,以定體立名;第一義諦、世諦,以褒貶立目?!盵11]3070此為最先例,且更詳明。

      (三九)引例不夠規(guī)范

      【例】⑧一概;大抵。引宋岳飛《支撥戰(zhàn)馬狀》“例皆疲瘦”、《續(xù)資治通鑒》“例皆闕雨”。參見“例皆”。

      按:釋義已注明“參見‘例皆’”,而所引岳飛、《續(xù)通鑒》二例都是屬于【例皆】的書證,如此援用給人以鳩占鵲巢、越俎代庖的感覺,或者恐怕是出于找不到書例的無奈之舉。茲予刪移,改引唐劉得仁《贈陶山人》詩:“處士例營營,惟君縱此生?!盵49]1392宋陸游《書嘆》詩:“布衣儒生例骨立,紈绔市兒皆瓠肥。”[31]777

      (四十)例句引錄不完整

      按:引用鄭玄注文而隨便刪減,支離破碎,教人看不懂。鄭注原作:“《考工記》曰:‘薄厚之所震動,清濁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興。’有說,說或為申。”[24]1512引錄時不應用省略號將前二句刪去,影響了對詞義的確切理解。另外,鄭注“有說”,猶有曰,即“有人說”之意;“說或為申”,謂“工依於法游於說”的“說”,字或作“申”。原引截斷全句而單取“有說”二字,句意不通,讀之莫名其妙。

      【來】③指已婚女子回娘家省親。《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p>

      按:例文前頭還有一句:“冬,杞伯姬來,歸寧也?!盵24]1780是不該省略的。

      (四一)引例格式不合規(guī)定

      有以集名代篇名者。

      按:《太倉稊米集》為周紫芝所撰別集,怎么可以拿來充當篇名?所引見《太倉稊米集》卷六六《書送客詩后》。原引“無對者”下脫“信矣哉”三字。

      引例標注不明確。

      【倩倩】笑容。唐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披顏爭倩倩,逸足競?!彼乌w氏注:“言往披承諸公之顏,爭為倩倩以相待。《詩》云:‘巧笑倩兮?!髟诤跹孕σ?。”

      按:注見宋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詩》卷三六引“趙云”。趙氏,趙彥材也。應標作:郭知達集注引趙彥材云。

      (四二)例證增補

      這在二版修訂中是比較大量的,例不勝舉。以下幾種情況的增補尤其重要:1.孤證補例。2.提前書證時代之例。3.詞語或詞義古已有之且常用而引援的卻是現(xiàn)代書例。

      【佩】⑧欽佩;佩服。引陳毅一例。

      按:已見宋夏竦《賀樞密副使啟》:“某素仰聲猷,方增慰懌。重荷緘封之禮,過形撝抑之辭,感佩銘藏,不任下懇。”[94]明鄭紀《復岳蒙泉書》:“昨承手誨,以白金四錠助喪,足見仁人君子之用心也,銘佩銘佩!”[95]

      【俗名】②僧道等出家前的本名。引白樺一例。

      按:已見宋贊寧《宋高僧傳·感通五·僧緘》:“釋僧緘者,俗名緘,姓王氏,京兆人?!盵96]

      成語、諺語的孤例補充,顯得很必要。

      【倚酒三分醉】引《紅樓夢》一例。

      按:可補引《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四回:“賈大老爺是懂得相公堂子規(guī)矩的,此時倚酒三分醉,竟握住了奎官的手。”[97]

      (四三)糾正引文錯字

      審訂堅持“細大不捐”的原則,既要重視大的層面,也不忽略細微末節(jié),諸如引例文字衍脫誤訛等都要加意校正,不放過一個細小地方。

      尤要注意校正征引經(jīng)典名著出現(xiàn)的誤字。

      【借】②《論語·衛(wèi)靈公》:“吾猶及史之闕父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按:“闕父”怎么講?讀不懂。及閱原書,“父”為“文”之訛。闕文者,謂闕佚的文獻。

      有的錯誤,一經(jīng)鑄成,較難發(fā)現(xiàn)。

      【來者】③來的人。《左傳·宣公十七年》:“吾若善逆彼以懷來者,吾又執(zhí)之,以信齊沮,吾不既遇矣乎?”

      按:“吾不既遇矣乎”,粗看也不覺得什么,容易滑過,但總有點別扭。檢《十三經(jīng)注疏》《左傳杜林合注》等均作“吾不既過矣乎”。過,錯誤。下句承云“過而不改”,可證其義。原引作“遇”,形近訛。

      按:“賽和”應作“賡和”。此類明顯錯字,一般讀者都能發(fā)現(xiàn),亦屬不好看的硬傷,二版必須改正。又,《貢父詩話》,通行本作《中山詩話》,宜改。

      有時,為校訂一個字,還需稍事查考。

      【俗話】①庸俗的話。唐杜荀鶴《題仇處士郊居》詩:“洞里客來無俗話,郭中人到有公情?!?/p>

      按:下句“郭中人到有公情”,“公情”什么意思?本書【公情】“公眾的情感”,難以解釋。原句語意欠通,疑有訛誤。查四庫本《唐風集》卷二,文同?!度圃姟肪砹哦肮弊窒伦ⅲ骸耙蛔魃健!盵49]1747從句意說,一作可取。復檢《文苑英華》卷二三一載錄正作“山情”,且題下注:“棄官卜居?!币庀辔呛稀H〉靡罁?jù),因行校改。

      刪削衍文。

      按:校核四庫本、中華書局本《太平廣記》和上古校點本《北夢瑣言》逸文卷二,原引“安知之非奸細乎”衍“之”字,雖無礙文意,亦應刪正。

      校補脫字。

      【來】①小麥。《呂氏春秋·辯士》:“其為畝也,高而危則奪,陂則埒……一時五六死,故不能為來?!?/p>

      按:校核四庫本、諸子集成本、陳奇猷校釋本,原引“奪”前脫“澤”字,“時”下脫“而”字,予補。

      (四四)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按:原引斷句有誤?!鞍仓菥帒羯俑?,說不通。應作:“安州編戶,少府當為安州都督”。安州編戶,謂落籍安州為民。少府,縣尉。碧衣自言“某是生人,安州編戶”,少府則是指稱后任安州都督的杜鵬舉。文意甚明。

      【侵地】晉潘岳《西征賦》:“履犬戎之侵地,疾幽后之詭惑。”

      按:原引“幽”下打?qū)C€,以“幽后”為“幽王之后”(褒姒),誤。后者帝王。幽后指周幽王,下云“舉偽烽以沮眾,淫嬖褒以縱慝”,即寫幽王之惡行敗德,其非指褒姒甚明。故應在“幽后”下劃專名線。

      按:濫用省略號?!赌鲜贰吩淖鳎骸盀檎髂洗髮④姟⒔荽淌?,敕留西楚部曲助鎮(zhèn)襄陽”[22]1111。為省“江州刺史”四個字而施以省略號,這樣的引法也未免太任性了。

      猜你喜歡
      漢語大詞典義項
      “玄”“懸”二字含義不同
      鄉(xiāng)音(2024年12期)2024-12-31 00:00:00
      小心兩用成語中的冷義項
      從現(xiàn)存最早話本新詞新義看《漢語大詞典》晚收的詞條及義項
      評《〈漢語大詞典〉研究》
      辭書研究(2016年6期)2016-12-23 02:44:09
      敦煌碑刻文書詞匯與《漢語大詞典》釋義缺失例舉
      《漢語大詞典》中休閑一詞與大學體育發(fā)展的關(guān)系
      簡論《隋唐嘉話》中的新詞新義
      青年文學家(2015年5期)2016-05-09 13:51:01
      《漢語大詞典》義項失序問題研究
      辭書研究(2015年1期)2015-07-31 22:54:18
      兩用成語中的冷義項
      知識窗(2015年1期)2015-05-14 09:08:17
      Enhanced Precision
      Beijing Review(2012年37期)2012-10-16 02:24:10
      白城市| 英山县| 安平县| 砚山县| 铁岭市| 普兰县| 无为县| 新巴尔虎右旗| 高平市| 陕西省| 云阳县| 电白县| 剑阁县| 白河县| 南川市| 开平市| 武城县| 阜宁县| 华池县| 新野县| 长武县| 南开区| 临城县| 哈密市| 同心县| 尚义县| 长治县| 永和县| 安平县| 故城县| 崇文区| 兰溪市| 格尔木市| 淄博市| 杨浦区| 南木林县| 公主岭市| 肃南| 万山特区| 咸宁市| 孟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