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世祥
【關鍵詞】 武術教學;武術禮儀;武術套路;安全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098—01
一、傳授武術禮儀,提高道德水平
良好的道德品質是一個人良好素質的核心。在中學武術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武德的滲透,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與實踐性。教師要結合武術教學的特點,將武德教育融入教學細節(jié)之中,并運用合作學習、小組評價等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知禮、明禮、學禮、用禮,從中感受武德的內涵,并內化成自身的行為準則,提高道德水平。
武術課堂是一個嚴肅的教育場所,師生要用武術禮儀的標準來約束自己,言行有禮。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武術知識之前應向學生講授武術行禮的來源和方法,例如,在武術中最常用的是抱拳禮,它是由中國傳統(tǒng)“作揖禮和少林拳的抱拳禮(四指禮)”加以提煉、規(guī)范、統(tǒng)一得來的,并賦于新的涵義。在室內進行武術課教學時,教師向學生傳授鞠躬禮,以示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在武術教材中只有武術套路練習,教師也可在教學中向學生講授武術中持器械的禮節(jié)。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讓學生了解禮節(jié)在武術中無處不在,使學生養(yǎng)成尊師敬友、謙虛謹慎的優(yōu)秀品質。教師在武術教學中向學生傳授武術知識的同時,更要向學生講明習武者要不斷加強內心的自我修養(yǎng),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教師應當認識到一些學生認為武術有一種神秘感,特別是受到一些武俠小說和功夫片的影響,覺得自己學到了一些武術知識就有了打架的資本。
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首先,端正學武的態(tài)度。學習武術是以強身健體、提高自身的道德水準為目的,以“道德我”克服“欲望我”,達到道德上的超越。其次,區(qū)別江湖義氣和信守諾言。武德要求習武者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為人以信義為重,但決不應該是“為朋友兩肋插刀”和“士為知己者死”的那種不分是非的江湖哥們義氣。最后,摒棄冤怨相報的武術陋習,培養(yǎng)學生開闊的胸襟。在傳統(tǒng)武術的概念中有一種“此仇不報非君子”的狹隘思想,針對這種思想,教師應當教育學生我們國家正在提倡“依法治國”,一切問題都可以通過法律的途徑來解決,如果用武力解決最后只能適得其反。同時教師還要教育學生習武的人要有開闊的胸襟,能容忍他人的小過失,同時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自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好公民。
二、根據身體情況,實施多樣訓練方法
青少年的骨骼比較柔軟,軟骨成分多,故彈性大而硬度小,但是不易折斷,易彎曲變形。收縮力量和耐力較差,易疲勞,但容易恢復。所以,教師在武術教學與訓練中應注意加強青少年正確姿勢的培養(yǎng), 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體態(tài)儀表,防止骨骼變形。在力量訓練中,負重練習要慎用,宜用伸展練習發(fā)展力量,力量訓練可逐漸增加。青少年身體各部分的肌肉力量應均衡發(fā)展,各項素質要搭配練習,為以后的教學與訓練以及運動技能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修煉武術套路,培養(yǎng)意志品質
在武術基本功練習中,學生要操練的是各種的腿法、步法、手型等基本動作,這些動作有的是以柔韌為主,要求學生拉長身體各部位的韌帶,在練習中學生會有強烈的疼痛感。這時教師就要不斷地變換練習方法,同時要親自示范并和學生共同練習,引導學生克服疼痛。長期堅持,就會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
武術教學離不開套路練習。動作較多,方向線路變化復雜,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的集中,特別是剛剛接觸套路練習時要想記住諸多動作要領,學生往往有一定難度,這就要求教師要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地講解、示范,并指導學生練習。有的學生練習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精益求精,這時就要求教師向學生講解武術動作的特點,要求學生在套路演練中應表現出武術的精、氣、神,從而培養(yǎng)學生頑強拼搏、永不自滿的品質。
四、重視安全問題,優(yōu)化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安全問題。因為學生處于生長發(fā)育中,其骨骼及軟組織易受到損傷,所以,在課堂的組織及實施中要把安全放到首要的位置。在對學生進行武術教學時在課程的安排上建議將壓腿等大強度的柔韌性練習去掉。因為多數學生進行武術課堂學習是為了增強體質,了解中華武術這一特殊技能,以及通過武術塑造自己的品質等,所以在安排中要精心設計課程,優(yōu)化教學方法,不僅要把難度過大、疼痛感較強的練習去掉,更應著重于對武術技術的傳授。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