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亞松
[摘? ?要]針對教材中“滲透作用裝置”演示實驗的不足,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既節(jié)省了演示時間,又大大增強了演示效果。
[關(guān)鍵詞]滲透作用裝置;改進;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 ? G633.9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32-0096-01
“滲透作用裝置”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中的一個演示實驗,教材安排此實驗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分析實驗現(xiàn)象,認識生物膜的作用,概括出滲透作用的概念和發(fā)生滲透作用的兩個條件,從而為理解植物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現(xiàn)象做好知識鋪墊。演示實驗應(yīng)該具備準備簡單、效果明顯、便于攜帶演示等特點。教材觀察滲透現(xiàn)象的實驗裝置器材有鐵架臺、燒杯、漏斗、玻璃紙,實驗可操作性較差。針對“滲透作用裝置”演示實驗的不足,筆者對教材所提供的實驗裝置進行改進,既節(jié)省了演示時間,又大大增強了實驗效果。
一、實驗不足
“滲透作用裝置”演示實驗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玻璃紙作為半透膜不容易取材。
(2)長頸漏斗口直徑大,不易找到合適的半透膜,即使找到也不容易固定。
(3)實驗裝置用到的鐵架臺比較大而且沉重,不便于攜帶演示。
筆者在教學中引導(dǎo)學生對教材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改進后的實驗裝置簡單易操作,學生課后也可動手操作,并且?guī)追昼妰?nèi)就能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
二、實驗改進
1. 半透膜的選擇
針對“玻璃紙作為半透膜不容易取材”的問題,學生查閱大量資料后了解到,蛋殼膜可以代替玻璃紙,于是他們按照資料中提供的方法嘗試獲取蛋殼膜。他們買來白醋、生雞蛋,將雞蛋洗凈,放入裝有白醋的杯子,4小時后,在一側(cè)慢慢剝離蛋殼,如果分離較困難,蛋殼的浸泡時間可延長1小時。反復(fù)操作后發(fā)現(xiàn),蛋殼膜容易破損,且耗時較長,而如果把雞蛋的一端敲洞,直接剝開蛋殼,留著蛋殼膜,可操作性更差。于是想到用鵪鶉蛋代替雞蛋,先用玻璃棒輕輕把鵪鶉蛋表面的蛋殼敲碎;然后將蛋殼碎片小心地從殼膜上剝下,用剪刀在蛋膜的一端剪開一小口;最后把鵪鶉蛋中的內(nèi)容物倒出,用清水小心將其洗凈,即可得到蛋殼膜。兩種方法對照表明,鵪鶉蛋體積小,蛋殼脆,如此操作可得到完整的沒有經(jīng)過任何化學物質(zhì)處理過的蛋殼膜,效果較好。
2. 塑料漏斗的制作
對于“長頸漏斗口直徑大,不易找到合適的半透膜,即使找到也不容易固定”的問題,筆者引導(dǎo)學生思考解決方法。學生想到用塑料滴管代替長頸漏斗,他們用剪刀將塑料滴管大頭的一端剪去1/4,留下3/4呈漏斗狀的部分,將鵪鶉蛋殼膜套在塑料滴管上,用橡皮筋扎住。塑料滴管做成的漏斗,其漏斗口的直徑只有1.2 cm,解決了教材實驗的問題。
3. 塑料漏斗的固定
針對“實驗裝置用到的鐵架臺比較大而且沉重,不便于攜帶演示”的問題,師生共同對教材實驗裝置進行改進。瓶蓋鉆孔,裝入塑料滴管做成的漏斗,再將其裝入瓶中,組裝成滲透作用的裝置。此裝置攜帶方便,而且實驗操作簡單,效果明顯。
4. 漏斗內(nèi)溶液的選擇
按照改進裝置進行實驗,向漏斗內(nèi)滴加蔗糖溶液,向水瓶中加入清水,使漏斗內(nèi)外液面相平,2分鐘后漏斗內(nèi)液面升高。有學生提出問題:蔗糖溶液無色透明,演示實驗時很難觀察到漏斗中液面的情況,如何改進?于是筆者設(shè)疑:“是否可以用其他易于觀察的溶液代替蔗糖溶液?”并引導(dǎo)學生思考討論。這樣,師生共同對實驗方案進行改進并做進一步的實驗探究。
用飽和紅糖溶液代替蔗糖溶液進行實驗操作,結(jié)果表明:由于紅糖溶液自身的顏色,學生能夠更直觀地觀察到滲透裝置中液面的上升情況,效果明顯。
以下為部分實驗操作圖:
三、實驗反思
以上是筆者對“滲透作用裝置”演示實驗的一些改進。實驗是一種探究式學習。本實驗教學中,教師引導(dǎo)學生側(cè)耳傾聽、動口討論、動腦思考、動手實踐,嘗試對教材實驗進行改進,其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易于操作,便于學生課后自行重復(fù)實驗。另外,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訓練學生的實驗技能、觀察能力和科學思維,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總之,將多感官教學應(yīng)用于生物實驗教學,將是生物實驗教學發(fā)展的一種趨勢,筆者會在以后的實驗教學中多探索、多實踐,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