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時嘉 曾暉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凱撒必須死》介紹這部影片的表達形式、演員的選擇以及筆者在觀影過程中產生的思考,讓人們關注到影片獨特的舞臺語言以及鏡頭語言是如何彼此相配合的,展現(xiàn)了作為一個戲劇導演或者說一個優(yōu)秀的導演是如何對待演員并且去引導和激發(fā)演員的,并且通過巧妙的方式展現(xiàn)了導演與演員是如何進行溝通與工作的。通過地點的真實、演員表演的真實,影片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從而引發(fā)人們對于囚徒以及他們背后的故事的深入思考。
關鍵詞:演員的選擇 ? 舞臺語言 ? 導演與演員的協(xié)作
中圖分類號:J9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22-0145-02
戲劇是先于電影登上歷史的大舞臺的,早期的古希臘、古羅馬戲劇以及到后面的宗教劇還有法國浪漫主義話劇,再到英國的大學才子以及莎士比亞的問世,可以說戲劇在歷史上的地位遠遠超出電影對歷史的影響。但是當電影問世之后,戲劇舞臺的光彩就黯淡很多,電影史上著名的影片都與戲劇幾乎沒有任何關系。然而在2012年的柏林電影節(jié)上,一部講話劇與電影結合并以紀錄片形式呈現(xiàn)的電影《凱撒必須死》大放異彩,在柏林首映后立即得到好評,并且在柏林電影節(jié)獲得金熊獎。
一、戲劇的排演方式被搬上熒幕
《凱撒必須死》(Caesar Must Die)由意大利兄弟檔導演保羅與維克托里奧·塔維亞尼執(zhí)導,演員則是來自五湖四海的重刑犯,是一部關于住滿黑手黨的監(jiān)獄和被判終生監(jiān)禁的囚犯的莎士比亞色彩濃重的影片。影片講述的是莎士比亞劇《朱利奧·凱撒》在監(jiān)獄的演出過程以及該劇演員們自己的故事。
當影片放映時,筆者按照對于常規(guī)影片的讀解方式來解讀它,等待著它的劇情以及導演運用鏡頭的手法,但影片從第十分鐘開始,筆者發(fā)現(xiàn)不能按照欣賞常規(guī)電影作品的方式去看待它。首先,從色彩上來說,影片的開頭是以彩色進行描述的,影片展現(xiàn)了演員們在演出一部莎士比亞的舞臺劇《凱撒》,而且是最后一幕:布魯托將自己的親生父親凱撒殺死后,乞求別人將其殺死。演員謝幕后,影片敘述方式突轉,從最開始排練這部戲的過程開始展開敘事。影片由彩色片變成了黑白片,然后直到影片結尾,又回到舞臺上,才變回最初的彩色。筆者認為,導演之所以選擇以黑白片來記錄演員的選角以及排練過程,可能是為了突出這群演員性格的極端,以及排練過程中這些演員對于友情、背叛、不忠以及暴力的理解,同時還有拍攝、排演的環(huán)境之殘酷。其次,這部影片的演員以及拍攝的地點都是真實存在的。這些演員在演這部電影之前并不是真的演員,他們是在監(jiān)獄被判刑并且有的人是判了終身監(jiān)禁這樣的重型犯,而排練的場地就是監(jiān)獄。他們一邊服刑一邊排練。影片在開始敘述選角的過程中很有趣,因為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演員,導演為了找到有潛力的演員,安排了一次獨特的試鏡。讓每個人做自我介紹,介紹自己的名字以及來自哪里。值得玩味的是,試戲的過程要通過兩種方式,一種是痛哭流涕的介紹,另外一種是憤怒的介紹。導演分別給了兩個規(guī)定情境,第一種“痛哭流涕”是要和自己的親人分離,第二種“憤怒”是被他人所迫和親人分離,而分離的過程中,演員要對自己最親的人說一句話,這句話就是他的自我介紹。從表演元素訓練的角度來講,就是需要演員做到“心是口非”,這個練習大致的意思就是心里想的和嘴里說的并不是一回事,而這些來自監(jiān)獄的“演員”憑借自己的人生閱歷,很好的詮釋了這次試鏡。
二、大膽的選角方式
之所以選擇這些人來演這部舞臺劇,導演是有其自己的想法的。按照筆者對于影片的讀解以及對于表演的認識,在戲劇原作《朱利奧凱撒》中的人物都是被凱撒的暴政所壓迫,他們渴望獲得自由,獲得解放,并且反對暴政,而對于背叛以及不忠同樣是要受到譴責的。導演選擇監(jiān)獄中的這些人來進行詮釋,并且大部分都是判有終身監(jiān)禁,在他們的牢獄生活中,筆者認為他們是非??释@得自由以及解放的。長期的牢獄之苦讓他們受盡折磨,如同影片中的一句臺詞“當我們回到牢房,只能看到天花板”,他們渴望入獄之前的自由,而心中的壓抑在監(jiān)獄得不到釋放,于是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讓他們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同樣,影片中布魯托的扮演者在讀到“我們可以用一種撕破臉皮的談話,來避免撕破胸膛”一句,發(fā)自內心的難受導致無法進行排演,這都是演員在進行著對人物的體驗。應驗了表演藝術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論,表演是先有體驗然后才會表現(xiàn)出來。導演以記錄片的形式塑造了監(jiān)獄里面活生生的人物,引起了觀眾對他們入獄前生活的好奇,并且為他們惋惜,能夠詮釋出莎士比亞筆下的人物為什么會因重罪入獄,忍受牢獄之苦。
影片的最后是以彩色畫面代替了黑白畫面,而之前大部分的篇幅用的全是黑白畫面。也許黑白畫面是獄中囚犯共同編制的一個夢,這個夢向他們揭示了什么是友情、自由、解放、背叛。回到現(xiàn)實中,彩色畫面帶給筆者的感覺卻是比黑白畫面還要殘酷,完美的演出謝幕,再次被關進監(jiān)獄。畫面中,一個老者拿出一個咖啡壺,準備煮咖啡,說著一句悲涼卻很實際的話。他們不得不繼續(xù)過著從前那樣的生活,沒有目的的活著,也許某天可以從這座牢籠中走出,但或許是他們生命的最后時光。悲劇到底是什么,不是布魯托把自己的父親殺死,也不是凱撒大帝對于他子民的暴政,而是像這些囚犯一樣,剛剛編織的美好的夢破碎了。在這場夢里,他們不是囚犯,在某種程度上是自由的,他們可以通過起義、密謀、刺殺獲得自由、解放,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沒有辦法實現(xiàn)。在這場夢里,他們是幸福的,多少年的監(jiān)獄生活把他們磨平,生活變得沒有意義,變得模式化,而排練這部話劇讓他們在短暫的時間里找到了在監(jiān)獄里活著的目的和意義,但是隨著話劇的謝幕,他們的生活又回到了混沌之中??吹阶詈笳娴臅嫠麄兺锵?。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而導演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影片借助排演話劇《朱利奧凱撒》為敘事背景,將話劇中的人物與紀錄片中囚犯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向我們講述了無論是在話劇中還是在現(xiàn)實中人們都渴望獲得自由和解放,而通過影片的環(huán)形敘事手法,以及彩色畫面首尾呼應,黑白畫面作為主體的表現(xiàn)方式,將真實與模糊虛幻了界限,帶給觀眾很真實、很震撼的體驗,影片的膠片感也是一大亮點,諸多因素加在一起,使之成為了第62屆柏林電影節(jié)中的一匹黑馬。
三、由《凱撒必須死》引發(fā)的思考
有人稱,《凱撒必須死》這部影片對于這些囚犯演員來說,也許可以被稱為“莎士比亞能讓你獲得自由”。其實事實上也是如此,沒有人說過只有上等的或者清白的人才可以追尋藝術,才可以擁有藝術帶給他們的享受。人生來就是平等的,而且藝術既然是無國界的,當然也就不會分人,無論是囚犯還是正常人。聯(lián)合導演之一維托里奧·塔維亞尼在首映式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說,“拍攝這部電影的感覺仿佛是進入了一片全新天地。剛進入監(jiān)獄拍攝的時候感覺自己很另類,但是漸漸地我們開始適應跟囚犯在一起的生活,他們在演出中非常努力地展現(xiàn)自己的世界,命運多舛的人生盡在其中?!鄙勘葋喸浾f過,生活就是一個最大的舞臺,而上面的演員正是這世間的男男女女?!秳P撒必須死》的成功離不開演員的表演,或者再具體些,是離不開這些特殊演員的“戲劇人生”。
看完整部電影后,筆者不禁為這些“演員”擔憂起來。同樣是人,有些人可以在多彩的世外自由的呼吸,而有些人只能被囚禁在一個場所里,有可能一生都扮演著一個角色。演員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職業(yè),因為只有演員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去體驗多種人的生活,而這些被囚禁在牢獄里的犯人終于獲得了一次“做別人”的機會,在角色的裝扮下,他們不再是犯人,而是自由的人,盡管是有“規(guī)定情境”的。但筆者相信這樣的演出會給他們的人生帶來新的意義。也許在未來的世界里,改造囚犯的方式不一定是僅僅通過暴力,也許可以借助藝術的手段來幫助他們的重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