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瓊,馮 鈺
(南部縣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四川 南充 637300)
2017年4月~2018年4月,將100例冠心病患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患者50例,觀察組患者50例。對照組男患者27例,女患者23例,年齡48~83歲,平均(65.5±8.4)歲;觀察組男患者31例,女患者19例,年齡51~84歲,平均(67.5±8.7)歲。上述資料組間對比均保持同質(zhì)性(P>0.05)。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護理,包括飲食護理以及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上加心理護理干預,其內(nèi)容主要包括:①心理狀況評估?;颊咴谌朐汉?,護理人員應采用焦慮、抑郁評分量表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從而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②認知干預。護理人員應定期對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冠心病發(fā)病原因、介入治療過程等,通過讓其了解疾病發(fā)病機制、治療措施等,可以提高對疾病的認知,從而讓其積極的配合開展臨床各項工作。③家庭支持。護理人員應及時對家屬講解情感支持的重要性,鼓勵親人多陪護患者、精神上關心患者,以消除其獨孤、抑郁等不良情緒,從而讓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釋放心理壓力。
(1)心理狀態(tài)判定標準。選用Zung氏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評分,采用百分制,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越嚴重。
(2)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評定,滿意度標準為滿分100分,非常滿意是>90,部分滿意:60≤分數(shù)≤90,不滿意:<60分??倽M意度=(非常滿意+部分滿意)/總例數(shù)×100%。
SPSS 21.0軟件處理文中數(shù)據(jù),定量資料(護理滿意度)以n、%的形式表示,行X2檢驗;計量資料(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評分)以“±s”表示,行t檢驗。P<0.05則表示差異顯著。
護理前,對比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分(P>0.05);護理后,對照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分,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對比2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抑郁情況(±s,分)
表1 對比2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抑郁情況(±s,分)
組別 n 焦慮自評量表評分 抑郁自評量表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5 0 7 3.4±8.7 5 9.8±6.2 4 9.7±5.1 4 2.8±3.4觀察組 5 0 7 2.5±8.5 2 9.2±5.4 4 9.3±4.9 2 4.2±3.1 t 0.5 2 3 2 6.3 1 7 0.4 0 0 3 9.1 8 9 P 0.3 0 1 0.0 0 0 0.3 4 5 0.0 0 0
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總滿意度為78.00 %(39/50),其中非常滿意16例(32.00 %),部分滿意23例(46.00%),不滿意11例(22.00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96.00%(48/50),其中非常滿意21例(42.00%),部分滿意27例(54.00%),不滿意2例(4.00%)。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低于觀察組,(x2=7.162;P=0.007<0.05)。
心理應激主要是由于緊張刺激引起的身心緊張狀態(tài),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活動、軀體功能改變。對冠心病患者而言,冠狀動脈介入術是一種嚴重的心理應激源,一旦發(fā)生心理應激,不僅會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還會給患者的治療效果造成影響,甚至會給手術效果造成影響。因此,在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時,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能夠以患者的疾病情況和心理狀態(tài)作為依據(jù),為其制定出完善的心理護理干預方案。據(jù)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在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時,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可以緩解患者焦慮、悲觀等負面情緒,從而能夠讓其積極的配合治療、護理工作。護理人員通過定期對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相關疾病以及治療措施知識,可以使其對疾病和治療方案具有正確的認識,對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具有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對冠心病患者開展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改善介入治療前的心理應激,并提高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