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雪峰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中秋節(jié),時年41歲、正在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任上的蘇軾,和密州的同僚與朋友劉庭式、趙昶、趙杲卿、陳開等人一起,在位于州城西北城墻上的“超然臺”,賞月喝酒,歡樂宴飲,歡度佳節(jié),直到八月十六日早上天亮時分。
此時此刻,喝得大醉的蘇軾,身在由他修建并由弟弟蘇轍命名的“超然臺”上,很自然地就想起了正在異地任職的弟弟蘇轍蘇子由。出于對弟弟的思念,他提筆寫下了這首中秋詩詞第一,至今無人超越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秋之夜的那一輪天上明月,是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xiàn)的?我端著酒杯,仰問蒼天。
開篇第一句,蘇軾就寫到了喝酒。當然,這是他的正確姿勢。因為他的確好酒,天天喝酒,“殆不可一日無此君”;但是,酒量又不大,他自己也承認,“余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又承認說,“平生有三不如人,謂著棋、飲酒、唱曲”。所以,他很容易“大醉”。
而此時此刻身在齊魯?shù)奶K軾,可喝的好酒頗多。據(jù)張能臣的《酒名記》記載,北宋時期出產(chǎn)的200余種名酒中,齊魯?shù)貐^(qū)就有27種之多。密州雖然沒有什么好酒,但其鄰近的濰州有重醞酒,萊州有玉液酒,青州有揀米酒,足夠酒量不大的蘇軾過癮。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不知道天上月亮的宮殿里,今晚是何年何月,是不是也在過中秋節(jié)?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我想乘著清風回到月亮上去,又擔心自己住在那由美玉砌成的廣寒宮里,經(jīng)受不住天上的嚴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我在月光中翩翩起舞,只有身影隨著我的身體轉(zhuǎn)動,這哪里比得上生活在溫暖的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中秋的圓月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臺之上,照著因沒有睡意而失眠的我。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間總會有悲傷與歡樂、離別與重逢,正如月亮也會有陰晴圓缺的變化,這種事自古以來就很難圓滿。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只希望世間所有親人平安幸福、健康長壽,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中秋之夜的美好月光。
最后一句是千古名句。但是,在這句千古名句中,蘇軾吹牛了。蘇軾當時在密州,也就是今天的山東諸城。而他所想念的弟弟蘇轍蘇子由,正在齊州掌書記任上。齊州,就是今天的山東濟南。從我們今天的行政區(qū)劃來看,兄弟倆明明就在一個省嘛。而且,從地圖上看,兩地的距離也就500里左右。所以,哪里是“千里共嬋娟”,根本就是“五百里共嬋娟”!這一句,蘇軾至少吹了五百里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