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懿瑩 吉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聲樂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學生既要掌握演唱方法和理論知識,又要熟練運用演唱技能。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指引,促使學生在聲樂實踐課堂中,運用與消化教師所教的知識,塑造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為社會所需的實用型人才。
高師院校要想讓聲樂學科的教學活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應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構建合理科學的培養(yǎng)機制,將藝術實踐活動合理納入教育管理體系中,將教學單位與實踐總結互相評定、互相結合,從而有效地優(yōu)化整合藝術的實踐資源與教學資源,從而不斷提高學生、教師的交流意識和參與意識。高師院校將聲樂實踐教學的日常工作融入教學教務管理中,負責學生聲樂實踐活動的組織、時間安排、組織紀律、成績考查、法制與安全教育、統(tǒng)籌協(xié)調等,能夠確保培養(yǎng)機制合理化,從而有效地增強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同時,各高師院校還可以實行學分制的管理,把聲樂實踐活動看作一門課程進行考核,考慮實踐活動的階段性特點和學生個性化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整體的評估,綜合聲樂實踐活動的效果、等級、形式、次數(shù)等因素,合理評估,規(guī)定學分,構建科學合理的培養(yǎng)機制,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聲樂實踐課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教師在開展高師院校的聲樂學科實踐教學活動時,將專業(yè)的選修課、音樂基礎知識課與課外的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運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學形式,促使學生能夠將聲樂課堂上所學知識更好、更快地應用于日常實踐中,從而全方位培養(yǎng)自身的應用與實踐能力,為日后從事音樂教學打下基礎。聲樂學科的技能課是整個聲樂學科教學內容中最重要、最基礎的部分,同時也是聲樂實踐教學的保證、前提和基礎。聲樂課堂作為聲樂教學活動的基本體現(xiàn)與形式,注重對學生傳授科學有效的發(fā)聲方法和歌唱技巧、技能,但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由于受觀念意識與教學方法的影響,在課堂的實踐教學活動中,缺少聲樂知識的講授,從而使教學質量不高。面對這一具體情況,教師在開展高師院校聲樂課程時應進行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將聲樂學科的課堂實踐活動作為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將日常實踐活動融入課堂的理論知識教育中,從而使學生能夠掌握多種技能,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質。同時,教師是專業(yè)上的“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以“培養(yǎng)聲樂人才為己任”,因此,教師要想增強高師院校聲樂學科的教學質量,應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與教學能力,不斷探索高效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能夠掌握音樂教學的能力、發(fā)展認知能力,以提升自身的聲樂素養(yǎng)。教師開展的課堂實踐教學活動,將日常實踐與理論知識進行融合,能夠提升聲樂實踐活動的質量。
教師開展聲樂學科的課外實踐教學活動,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索與學習聲樂知識的興趣,促使其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課外實踐教學活動是聲樂課堂教學的完善與延續(xù),是“教學結果”的有效展示。聲樂學科的課外實踐活動在形式上,主要包括科研實踐、教學實踐、舞臺實踐、社會實踐等,具體有參與各類演出、展演,參加各類各級聲樂大賽、專業(yè)比賽、組織聲樂排練以及社團活動、教育實習、市場調研、學術研討、音樂采風、藝術活動的組織與策劃等。例如,教師開展課外的聲樂學科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參加舞臺實踐活動,能夠增強學生駕馭觀眾、駕馭舞臺的表演能力,鍛煉其心理素質,促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堅定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形成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教師開展聲樂學科的課外實踐活動,能夠將實踐活動與聲樂理論充分結合,激發(fā)學生探索聲樂知識的興趣,使其發(fā)揮自身的能動性,提高演唱水平。學生對聲樂學科的課外實踐參與度越高,越能培養(yǎng)自身的綜合藝術素養(yǎng),增強課堂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開展高師院校聲樂實踐教學活動極為重要。聲樂學科是一門實踐與理念相結合的學科,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素質和音樂素養(yǎng),幫助其構建音樂知識體系,增加就業(yè)機會。在新時代下,教師開展聲樂實踐課程活動,能夠促使學生將自身已掌握的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從而不斷強化其聲樂能力,拓寬其音樂視野,促其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