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華 丁 瑩
(1 河南省中醫(yī)院名醫(yī)堂,河南 鄭州 450002;2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神經(jīng)電生理科,河南 鄭州 450003)
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塊是以進行性的動脈管壁受損、脂質(zhì)沉積、炎性細胞浸潤、纖維組織增生為特點的累及全身動脈系統(tǒng)的一種慢性疾病,是造成臨床上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險因素,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盡早給予各種干預(yù)性治療,可以較好的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我們采用院內(nèi)中成藥制劑血管軟化丸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觀察其對血脂和C-反應(yīng)蛋白(CRP)等指標的療效,茲以報道。
1.1 一般資料 全部病例均為河南省中醫(yī)院住院及門診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0 例。治療組中男38 例,女22 例;平均年齡66.57 歲;平均病程(90.77±30.77)個月;其中硬斑塊16 例,軟斑塊28 例,混合斑塊16 例;頸動脈輕度狹窄20 例,中度狹窄40 例。對照組中男36 例,女24 例;平均年齡65.57 歲;平均病程(84.40±39.32)個月;其中硬斑塊14 例,軟斑塊26 例,混合斑塊20 例;頸動脈輕度狹窄26 例,中度狹窄34 例。2 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嚴重程度等各項指標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1.2.1 頸AS 斑塊診斷標準 按照《超聲醫(yī)學》[1]中關(guān)于AS 斑塊診斷標準制定。動脈內(nèi)膜—中膜厚度(IMT)≥1.0 mm(分叉處≥1.2 mm)者診斷為IMT 增厚,提示動脈硬化明顯;局部IMT 厚度≥1.5 mm 時,診斷為斑塊形成;斑塊呈低回聲或等回聲者診斷為軟斑塊;斑塊呈強回聲或斑塊淺層線狀強回聲伴后方聲影者診斷為硬斑塊。
1.2.2 頸動脈狹窄嚴重程度評定 參照參考文獻[2-4]的標注擬訂。頸動脈直徑狹窄<50%,且收縮期峰值流速(PSV)<125 cm/s,舒張末期血流速度(EVD)低于40 cm/s,為輕度狹窄;50%≤頸動脈直徑狹窄≤69%,125 cm/s≤PSV≤230 cm/s,40 cm/s≤EVD≤100 cm/s,為中度狹窄;70%≤頸動脈直徑狹窄≤99%,PSV >230 cm/s,EVD≥100 cm/s,為重度狹窄;頸動脈無血流信號,為閉塞。
1.3 納入標準(1)符合頸AS 斑塊診斷標準,且屬于輕中度頸動脈狹窄患者;(2)年齡≥40 歲≤80 歲;(3)簽定本研究知情同意書者;(4)近2 周內(nèi),未使用相關(guān)藥物。
1.4 排除標準(1)不符合納入標準者;(2)患有其他嚴重疾病或臟器功能衰竭者;(3)妊娠和哺乳期婦女;(4)對試驗所用藥物過敏者。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j20130078,100 mg/片),每晚1 片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9990258,10 mg/片),每次10 mg,每天1 次口服。治療期間注意血糖、血壓的控制及戒煙限酒,同時注意飲食調(diào)節(jié)等。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chǔ)上給予血管軟化丸口服,每次6 g,每天3 次。河南省中醫(yī)院制劑室生產(chǎn),豫藥制字Z20120074(鄭),水丸,80 g/瓶,藥物組成:陳皮、半夏、茯苓、萊菔子(炒)、山楂(炒)、建曲(炒)、連翹、郁金(醋炒)、枸杞子、三七、珍珠等。2 組均治療24 周后判定療效。
1.6 觀測指標 治療前和治療24 周各檢測1 次血脂、CRP和安全性指標如血、尿、糞便常規(guī)加隱血試驗、肝、腎功能及心電圖等。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х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Ridit 分析。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 組頸AS 斑塊患者治療前后血脂變化CHOL: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別是t=6.765,t=4.834,均P<0.05)。2 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648,P<0.05),說明治療組效果更優(yōu)。TG: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別是t=7.684,t=4.585,均P<0.05)。2 組治療后比較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345,P<0.05),說明治療組效果更優(yōu)。HDL-C: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別是t=7.684,t=6.134,均P<0.05)。2 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587,P<0.05),說明治療組效果更優(yōu)。LDL-C: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意義(t=3.581,P<0.001);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714,P<0.05);2 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983,P<0.05),說明治療組效果更優(yōu)。見表1。
表1 2 組頸AS 斑塊患者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比較(±s,mmol/L)
表1 2 組頸AS 斑塊患者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比較(±s,mmol/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0.01(下同)
2.2 2 組頸AS 斑塊患者治療前后CRP 值變化 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意義(t=6.765,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834,P<0.05),2 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821,P<0.05),說明治療組效果更優(yōu)。見表2。
表2 2 組頸AS 斑塊患者治療前后CRP 變化比較(±s,pg/mL)
表2 2 組頸AS 斑塊患者治療前后CRP 變化比較(±s,pg/mL)
2.3 2 組頸AS 斑塊患者安全性分析2 組所有病例在治療過程中未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yīng)。
本研究基于高脂血癥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密切關(guān)系,并通過長期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當今社會飲食結(jié)構(gòu)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均可導(dǎo)致脾胃運化失調(diào),肝膽疏泄失常,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該病可歸屬于中醫(yī)學“痰濁”“瘀血”的范疇,為本虛標實之證,本虛為臟腑功能失調(diào),標實主要指痰濁、瘀血內(nèi)阻,故本研究[5]以“保和丸”為底方加減研制成“血管軟化丸”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該藥中得保和丸健脾化濕,消食助納,以絕痰源[6],其中山楂擅長清除肉食脂濁,降脂、降壓、抗血小板聚集,為君藥;神曲為辣蓼、青蒿、杏仁等加工后與面粉或麩皮混合,經(jīng)發(fā)酵而成的曲劑,能調(diào)中健脾和胃,擅化酒食陳腐之積,炒萊菔子下氣消脹,化痰消食,合為臣藥;陳皮、半夏、茯苓化痰利濕,健運脾胃,具有消癥之功,連翹具有抗炎作用,能夠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郁金促進膽汁分泌,善除脂濁,且可疏肝行氣活血,枸杞子滋補肝腎,三七化瘀活血,共為佐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消積健脾、疏肝補腎、化痰散瘀之功。本研究顯示,治療組和對照組均能明顯改善頸動脈脈斑塊患者的血脂和CRP 值(P<0.05 或P<0.001),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本研究探討了血管軟化丸干預(yù)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作用機制,為AS 斑塊的防治提供了新方法,以便于更好地發(fā)揮對心腦血管的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