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發(fā)
我國是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大國,尤其是在我國的音樂歷史上,涌現(xiàn)出了很多精美的樂器。古琴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古琴距今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有關(guān)它的起源,無從定論。據(jù)歷史文獻記載《禮記·樂記》:“昔者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fēng)》?!被缸T《新論·琴道》云:“昔神農(nóng)氏維宓羲而王天下,亦上觀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以通神明之道,合天地之和焉。”眾所周知,樂器是悅耳動聽的,而古琴是悅心的,我認為古琴的美除了它應(yīng)有的表現(xiàn)力之外,還有它的象形之美、銘文之美、蒼古之美、曲譜之美以及音韻之美。
古琴的象形之美:古琴包括琴頭、琴肩、琴身、琴腿、琴腳。分別象征著人體的各個部位。也有以人名命名的古琴樣式,如以孔子命名的“仲尼式”、以師曠命名的“師曠式”等。琴長三尺六寸五象征著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琴身的貝殼鑲嵌的十三個音位象征著一年有十二個月加一個閏月。古琴的面板為圓象征著天空。底板為平象征著大地。支撐琴弦的部位叫岳山象征著高山,琴弦象征著流水。底板的兩個出音孔“龍池”和“鳳沼”象征著江和海。古琴的里有年、有月、有天、有地、有人、有高山、有流水等。這些正是大自然所具有的,從這些神奇的比喻中點滴之間即可看出中國古人彈琴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跟大自然去溝通,與古人去對話。
古琴的銘文之美:古琴與其他樂器不同之處就是它的琴銘和落款。幾乎每一張老琴上都有一個屬于它的名字,古琴的斫琴者會在挖槽完成后在腔體內(nèi)刻上斫琴時間以及自己的名字,而收藏者又會在成品古琴的背面刻上自己為這張古琴起好的名字,這個名字并不是某個產(chǎn)品的銘牌,而是一個獨立的名稱,例如:浙江省博物館的“彩鳳鳴岐”琴,故宮博物院的“九霄環(huán)佩”“大圣遺音”琴等,有的收藏者會根據(jù)自己所處環(huán)境風(fēng)貌而吟詩一首刻于納音兩邊,有的則是敘人、敘事最后再落上時間蓋上自己的方正大印以留紀念,古琴代表著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文精神,它的銘文留下了文人優(yōu)美的詩句,記錄了歷史走過的痕跡,使琴多了些書香之氣,更多了些風(fēng)雅之氣。
古琴的蒼古之美:一張古琴的完成需要三百多道工序,單從木材到成品用現(xiàn)代工藝最快也要七八個月,而古代做一張琴則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古人說:“選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表角僦溃自谶x材,材不古,安得音古,正應(yīng)了那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是這個道理。古琴的琴面一般是用上百年的老梧桐或者老杉木,板材屬陽,其一蒼古松透利于聚聲,其二板材穩(wěn)定不易變形。琴底則選用堅硬的老梓木或老楸木,底板屬陰,更利于聲音的反射。上為陽,下為陰,琴象天地萬物,萬物皆有陰陽,琴自然也是如此。歷代琴家都有獨特的選材之法,如漢代的蔡邕聽到農(nóng)婦燒柴的爆裂聲而知是塊良材,因而有了中國四大名琴的“焦尾”。唐代制琴大師雷威每逢深夜風(fēng)雪交加而獨自入山聽音選材斫琴。古琴的蒼古還體現(xiàn)在它的漆面,隨著時間的推移古琴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個春夏秋冬以及在彈奏者積年累月的演奏下,它的身體表層留下了時間的印記—“斷紋”,歷代多數(shù)古琴皆有斷紋,有的像蛇腹,人們稱之為“蛇腹斷”;有的像龜背,人們稱之為“龜背斷”;細如牛毛的“牛毛斷”以及“梅花斷”“冰紋斷”等。在琴人眼中,古琴漆面的裂紋并不是殘缺,而是一種歷史蒼古感更加真實的體現(xiàn)。
古琴的曲譜之美: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琴譜有百余種,琴曲三千余首,如大家熟知的《平沙落雁》《陽關(guān)三疊》《蕭湘水云》《流水》《梅花三弄》等。更讓人驚嘆的是它有一種只記錄演奏法和音高,不記錄音名、節(jié)奏的記譜法,其特點可謂字減而音賅。它是由唐朝末年的琴學(xué)大家曹柔根據(jù)古琴左右手的彈奏技巧以及結(jié)合中國漢字的偏旁部首所創(chuàng)作的,這種方法使彈琴者即便是沒有樂理知識也可以憑借努力彈得一手好琴。此外,還有大量關(guān)于琴家、琴論、琴制、琴藝的文獻,遺存之豐碩堪為中國樂器之最。
古琴的音韻之美:說起古琴的音韻,其音域之寬廣,音色之深沉,余音之悠遠,整體總結(jié)為古琴擁有三種不同的音色:其一“泛音”,幽雅飄逸空靈,仿若天籟之音,故稱天聲;其二“散音”,深遠、雄渾厚重,有如鐘磬之聲,故稱地聲;其三“按音”細膩、柔潤而略帶憂傷,極似人的吟唱,故稱人聲。天、地、人三者相互補充、相互輝映,架構(gòu)了古琴豐富的音樂藝術(shù)表現(xiàn)平臺。古琴彈奏的意義不只是有超高的演奏技巧或是曲調(diào)有多么感人,而是彈奏的人要和自己的琴人琴合一,趨于一種心境和自然。這個時候彈古琴的人眼里只有自己和琴,仿佛自己進到了曲目之中,穿透了自己的內(nèi)心。
古琴音樂被人們被賦予高雅的稱呼,在生活中不僅是一些古典高雅的場所才會播放古琴曲,就連很多人的手機里都存了一些古琴名曲。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傳統(tǒng)習(xí)慣的延續(xù),懂得珍惜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遺產(chǎn),懂得欣賞傳統(tǒng)音樂的美,本身來講就是一種品位,就是一種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