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方溫力
活動策劃歷來是媒體特別是專副刊打造品牌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當今全媒體時代,傳播生態(tài)、傳播格局與傳播效果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媒體活動策劃的傳播方式和手段也需隨之變化。只有思想上圍繞主旋律,內容上抓住受眾需求,形式上彰顯時代特征,才能使活動策劃的效果最大化。溫州晚報教育專刊近年來策劃了“百萬家長進校園”“六好”“中考佼佼者分享學習經驗講座”“小記者在行動”等大型系列活動,不僅貼近受眾需求,系統(tǒng)整合資源,以高品質的活動豐富了傳播內容,還善用新媒體手段,使媒體品牌強化生命力,擴大影響力,優(yōu)化傳播力。
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是為了群眾,更是依靠群眾;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教育??邉澔顒拥哪康暮妥谥颊菗撈鹦侣劰ぷ髡叩穆氊熓姑?,緊跟時代腳步,回應社會期待,服務群眾需求。
教育??康馁Y源和服務對象是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因此在進行活動策劃時,將新聞“三貼近”原則中的“貼近群眾”,細化成“貼近學校”“貼近教師”“貼近學生”“貼近家長”,圍繞他們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開展活動策劃。
在采訪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和家長對銜接教育有強烈需求,迫切希望了解在進入下一個跑道前需做哪些準備。于是,從2012年起,我們就從銜接教育入手,策劃了“學生沙龍”這一活動。將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等求學路上的轉折點作為主要方向,開展“角色體驗”,明確銜接教育重點解讀的內容,如新階段教學的特點、對學生的要求、需提前做哪些準備、家長要配合的工作等,還邀請各階段的校長來報社開講座,現(xiàn)場答疑。
中高考相關服務歷來都是學生及家長的剛性需求,于是,我們從2013年開始,每年3月至5月舉辦中高考名師輔導公益講座,邀請名校各學科名師來報社為學生和家長進行輔導;6月舉辦高考填報志愿輔導公益講座,在報社大會議室加座都不能滿足家長們的需求時,我們又架起投影儀,同步直播講座內容;7月舉辦中高考佼佼者分享學習經驗講座,請全市排名前十的高分學生分享學習心得。每年,僅是中高考相關活動,我們就舉辦30多場,受眾10余萬人,幾乎覆蓋市區(qū)初高中學生家庭。
細分受眾需求,不斷拓展服務的內涵和外延,使活動效應和力度不斷加深。我們每年根據(jù)反饋意見不斷調整“學生沙龍”的主題,邀請的主講人從校長擴展到班主任、學長、家長,如針對高中升大學階段,推出了“學長聊大學”,邀請北大、清華、復旦、浙大等高校學生前來分享在外求學感受;針對出國留學的學生,推出了“溫籍留學生訪談分享會”;針對藝考生,推出了“藝考沙龍”。還有“班主任說高中生涯規(guī)劃”“家長談教子有方”“心理老師談考前心理調試”“營養(yǎng)師教你健康飲食”等活動,讓更多不同階段的學生及家長受益,使活動服務的受眾面越來越廣,從最初的銜接教育,延伸到覆蓋不同學齡段的不同內容。
品牌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在不間斷的持續(xù)強化中,加深受眾印象。因此活動策劃要有長遠意識,沉下心來扎扎實實去做,多年堅持,并且不斷完善,才能形成品牌。
“溫州市校長講壇”連續(xù)舉辦三屆,全市名校長都被請到溫州晚報的社會大講壇上傳播先進的教育理念;“百萬家長進校園”活動連續(xù)舉辦六屆,參與的學校從當年的9所增加到現(xiàn)在的幾十所,參觀人數(shù)從8000多人上升到現(xiàn)在的每年幾萬人,從單一的公辦學校參加到現(xiàn)在有了多所民辦學校、職業(yè)學校加入;“中考佼佼者學習經驗分享活動”今年已是第七屆,從最初的100多人在報社會議室舉行,到今年移到千人會場,場內場外共有5萬多人參與,這個活動已成為學校和家長每年都期待的品牌盛事;“溫州晚報學生記者團”創(chuàng)辦19年來,扎根各中小學校,每年舉行大大小小實踐活動200多場,為學生搭設有益的素質教育平臺。
充分發(fā)揮媒體整合資源的優(yōu)勢,巧借各方力量,謀劃系列活動,搭建起教育系統(tǒng)與市民之間、學生與社會之間的橋梁,一舉多得,各方共贏,形成品牌效應。
主動和教育主管部門對接,一方面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方向,尋求活動策劃的切入點,另一方面爭取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和參與,是擴大活動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2000年,溫州晚報和溫州市教育局聯(lián)合成立了“溫州晚報學生記者團”,成為本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教育主管部門和媒體聯(lián)辦的學生記者組織。成立儀式上,時任市長講話、時任副市長授旗、時任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送第一批學生記者上車去紹興采訪。2013年,兩家共同發(fā)文,將“溫州晚報學生記者團”升級為“溫州市學生通訊社”,溫州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長任社長,溫州晚報分管副總編任副社長,??ń逃┎恐魅稳蚊貢L,11個縣(市、區(qū))教育局局長任分社社長,全市所有學校校長任站長。
2009年開始,溫州晚報和溫州市教育局聯(lián)合啟動“溫州市學生記者現(xiàn)場新聞大賽”,引領學生走出校園走上街頭,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采訪活動,每月一場月度賽,年底進行總決賽,活動延續(xù)至今。
2014年,溫州市教育局出臺文件,決定在市局機關和直屬學校(單位)全體黨員中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其中提出“千名干部走基層、萬名骨干入社區(qū)、十萬教師訪家庭、百萬家長進校園”。教育??プr機,聯(lián)合溫州市教育局開展了“百萬家長進校園”大型系列活動,將口號變成一場場具體的活動在溫州落地,策劃出了一個格局宏大、立意高遠、新穎獨特的活動。活動啟動時,溫州市教育局、溫州晚報的一把手都到場提希望,各所學校負責人、老師代表參加活動。此后活動年年舉行,年年遞進。
2015年,溫州市教育局提出打造“家門口的好學校”,推進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的三年行動計劃。“百萬家長進校園”活動也隨之拓展內容,宣傳和展示溫州市推進學區(qū)化集團化辦學和新優(yōu)質學校集群發(fā)展成效,讓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家門口的好學?!薄;顒佑诿磕?月至7月舉行,歷時5個月,小學、初中、高中學校打開校門,展示校園校貌、特色課程和社團活動,學生和家長走進學校,走入教室,走近名師,了解學校的辦學特色、校園環(huán)境及師生風貌,溝通家校共同關心的話題。
教育連接著千家萬戶,相關群體龐大。教育??粩嘟Y網布局,將活動延伸至所涉及的家長、班主任、校長等更多人群。
2013年,專刊(教育)部和溫州市教育局聯(lián)合推出“六好”系列活動,即好學校、好校長、好老師、好班級、好學生、好家長。這六個好,基本囊括了教育的所有群體。
在家長方面,成立了“家長聯(lián)盟”,每周舉辦“家長沙龍”活動,邀請在育兒方面理念好、有成效的家長定期來分享育兒經,邀請教育專家舉辦家庭教育講座,邀請名師推薦適合家長閱讀的書目。
在班主任方面,開設了“大咖班主任”欄目,定期推出有故事、有理念、有想法的優(yōu)秀班主任介紹,既在全市班主任間樹立了學習交流的榜樣,也為班主任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我們還在各學校建起溫州晚報班主任群,起到緊密聯(lián)系加強黏性的作用。
在校長方面,舉辦了三屆“溫州市校長講壇”,匯聚了一批有思想、有高度、有情懷的名校長。活動每月舉辦兩次,基本上溫州市的名校長都被陸續(xù)邀請到溫州晚報做講座。一時間,晚報賓客盈門,教育界精英齊聚。校長輪番上臺開講,專家現(xiàn)場點評,幾百名老師、家長聆聽,最后,各縣(市、區(qū))教育局一把手作總結。
巧借各方力量,整合相關資源,正是媒體的優(yōu)勢。搭建一個平臺,讓參與的各方共贏,才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中考佼佼者學習經驗分享活動”之所以能大獲成功,就是因為我們抓準了用戶群體的需求,從而借助各方力量,共同促成了活動的落地:主講的中考佼佼者樂于分享成功的喜悅;聽講的學生及其家長希望借鑒佼佼者的經驗;提供場地的高中希望有更多的學生了解學校報考學校;初中學校組團參加,讓初二段學生向學長取經;贊助單位看到活動的影響力,自己找上門來……
溫州各大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大劇院等也都成為學生記者的活動基地。小記者們甚至參加了世界溫州人大會、國際工業(yè)與能源物聯(lián)網創(chuàng)新發(fā)展大會、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等高端活動的采訪,對話市領導、各界精英等。通過學生的視角關注中心工作、時事新聞,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這也正是各級政府部門、文化單位樂助其成的原因。
教育??`行初心使命,就要緊跟時代脈搏,將品牌活動做出“新”意。這“新”字有兩層含義,一是找到品牌升級的新方法,二是走好媒體融合的新路子。
積極拓展服務人群,并通過現(xiàn)代科技手段,將不同的人群集結在不同的微信群中。經過多年積累,我們組建了學生、家長、班主任、校長等幾十個不同的群,為教育專刊帶來了高黏性的粉絲,為報道和活動打下了扎實的群眾基礎。相關信息可精準發(fā)布,并得到及時反饋,有利于活動策劃方案的確定和實施。
學生記者群,定期發(fā)布活動信息,推薦佳作美文,介紹身邊榜樣的力量;家長沙龍群,定期請老師、專家進群,講學習講心理講營養(yǎng),答疑解惑;班主任群,請老師介紹自己帶班的秘密武器,交流解決班級問題的有效方法。
流量為王的時代,用戶需求成為指向標和方向盤,因此優(yōu)化用戶體驗、搭建“內容+平臺+服務”的互聯(lián)網媒介生態(tài)圈勢在必行。
2018年,“百萬家長進校園”活動新增微信平臺展示環(huán)節(jié),所有參與學校的辦學理念、特色課程、校園文化都通過圖片、文字、視頻得以立體化呈現(xiàn),學生和家長可以非常便利地通過平臺進行報名并了解相關活動信息。2019年,更是在APP上對活動進行全程5個小時的圖文直播,觀看的人可以點贊和評論,活動參與人數(shù)創(chuàng)新高。
今年兩場“中考佼佼者學習經驗分享活動”更是推出后不到半天,微信上1萬多人報名,線下2300多人現(xiàn)場“追星”;場內積極參與微信掃碼互動,TED大屏即時給出柱狀統(tǒng)計百分比示意圖。而當同樣的內容通過APP端線上直播的方式傳播出去時,變成了場外5萬多人同時點擊收看,比場內人數(shù)多了20多倍,讓更多的用戶有機會參與分享。
新媒體最直接的優(yōu)勢是帶來了傳播方式的多元化。在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媒體渠道作用的基礎上,更要重視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強化即時、互動和廣泛的傳播效果。
“中考佼佼者學習經驗分享活動”最初是在報紙上平面報道,后來增加了現(xiàn)場活動,在報社會議室里舉辦一兩百人參加的講座,活動內容在報紙版面上呈現(xiàn)。今年,我們將這一品牌升級,打造立體化的傳播方式,收效顯著。整場活動前后共推出10個報紙版面、6條微信、3次客戶端推送、2場直播,通過“活動+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聯(lián)動的形式,整合了多種傳播形態(tài),擴大了傳播范圍,實現(xiàn)了新聞傳播通過活動策劃達到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的效果。
紙媒與新媒體的聯(lián)動,讓傳統(tǒng)媒體的品牌活動融入新媒體的科技元素和手段,使得原本報社??块T的小眾活動,變成了市民搶票參與、蹲守直播的全市性熱門活動,從而帶動整個報社的關注和聯(lián)動,吸引十幾所學校、幾萬名學生及家長的追隨,新聞傳播力和社會影響力呈幾何倍數(shù)增長,七年的老品牌走出了融合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