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曦
在所有的打虎故事中,武松景陽岡打虎無疑是最著名一個。文中,武松幾乎憑借著赤手空拳,活生生地將老虎打死。
小說中描寫的情節(jié),在現(xiàn)實中真的有可能嗎?
如果要讓動物學家對老虎來考察的話,恐怕這些專家會得出一個結論:
所謂武松打虎,只是小說家杜撰出的一派胡言而已,整個故事壓根是不可能的……
在小說里面,老虎的出場很威風,但見“發(fā)起一陣狂風來……那一陣風過處,只聽得亂樹背后撲地一聲響,跳出一只吊睛白額大蟲來”。正是因為有這陣風,武松才略有所防備,沒有在第一時間就被老虎搞定。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老虎出場才沒這么聲勢浩大。作為一個偷襲和跟蹤高手,老虎遇到獵物時會先占據(jù)下風處伏低,還會刻意尋找掩護,慢慢潛伏靠近,等到獵物走到攻擊范圍內之時,就會突然躍出直接攻擊獵物背部。這樣的攻擊方式能讓老虎避免遭到獵物的反撲,而且它會一巴掌直接抓穿獵物的背部并拖倒在地,再用銳利的犬齒咬斷獵物的咽喉甚至咬斷頸椎,讓獵物瞬間喪命,而這正是貓科動物最典型的攻擊方法。所以,如果是發(fā)生在現(xiàn)實中的話,根本輪不到武松有任何反抗機會。
據(jù)測算一般老虎隨意玩耍擊打的力量都接近600公斤——這是什么概念?就是4個身強力壯的成年人捆綁在一起,對老虎來說也就是一巴掌的事情。
考古學家曾經發(fā)現(xiàn)一具死于斗獸場的老虎口下的角斗士遺骸,發(fā)現(xiàn)他的肩胛骨完全被貫穿,說明可能在搏斗時,他一瞬間就被老虎直接咬住肩膀拖倒在地。從貫穿骨頭的傷勢來看,幾乎是在瞬間就喪失了戰(zhàn)斗力。
動物學家的研究表明,老虎的速度1秒可達20米,而且只需0.4秒就可加速起來;咬合力也是在400~500公斤,咬穿人骨頭不成問題;更要命的是,老虎虎爪很長,配合600公斤左右的擊打力量,撕開皮肉跟玩一樣。
別說皮肉了,就古代那種并不發(fā)達的冶金技術制造的防具,在老虎眼中恐怕和紙也沒有什么兩樣;而且老虎爬樹游泳也都不在話下——就這樣一個高踞食物鏈頂端的動物,會被人用肉掌打死?你真的想太多了!
實際上,前世界拳王泰森就曾經養(yǎng)過一只叫作“肯亞”的白老虎。在2001年的某一天,肯亞突然將泰森撲翻在地,并用肥厚的肉掌踩著泰森的腦袋。
這個當時世界上最強壯的男人,是不是奮起反抗?當然沒有,人家清楚得很,每頓以一整條馬腿充饑的肯亞一掌拍下來,十個泰森的腦袋都經受不住,只能是以從未有過的溫柔,不停地撫摩這頭可怕寵物4個小時之久,最終才得以“虎口脫險”。
在前面我們詳細討論了肉搏老虎的可能性,結論是完全不可能。那么人們真的就沒有辦法打敗老虎了嗎?從古籍中的記載來看,在有武器的情況下,運用一些戰(zhàn)術,加上點運氣,人類集團作戰(zhàn)打敗老虎,恐怕還是有可能的。
明代謝肇淛曾在《五雜俎》中記載了一種雙人配合用弓箭射虎的方法,基本上就是說,兩人騎馬,仰仗人馬一體的機動力對老虎進行遠程夾擊,才有可能搞死老虎。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布置陷阱,不過這種方式能不能成功,就得看老虎上不上當了。
明代崔嘉祥在自己的《崔鳴吾紀事》中記載了一則老虎不發(fā)威,被人當病貓,結果老虎暴走傷人的故事:
嘉靖年間,某地從海上來了一只老虎。城里人好奇地圍著老虎各種指指點點圍觀,而老虎也似乎是累了,躺在那里不怎么動。結果這些人就蹬鼻子上臉,用石頭打老虎玩——一個叫陸堯的人剛好打中了老虎的眼睛,這一下把老虎給惹毛了,沖入人群中抓了這人一把,當場血流成河,嚇得這些“熊孩子”哭爹喊娘四散而逃。而城里人為此組織了一支好幾十人的打虎隊,把老虎逼到了石縫中進退不得,尾巴也垂下來不動,讓人以為死了。一個姓褚的人想拿到虎皮,又以為老虎已死,就撬開了石頭——剛一撬開,老虎就大吼跳出來,直接咬死了他,然后施施然向著北方跑了。
總而言之,對于古代人來說,老虎還是太可怕了,基本上是一種無敵的存在。
而那些打虎的傳說,終究不過是藝術夸張居多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