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層黨員干部是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者與執(zhí)行者,是黨和政府聯(lián)系群眾最直接的橋梁和紐帶。基層黨員心理健康狀況對其事業(yè)發(fā)展有重要影響。由于多種因素導致少數(shù)黨員干部心理狀況不佳,如角色沖突、心理失衡、緊張焦慮、悲觀抑郁。文章對于基層黨員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相應措施。
關鍵詞:基層黨員干部;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途經
中圖分類號:D2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29-0245-02
作者簡介:王瑩華(1967-),女,本科,心理學教授,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護理學院,黨總支書記,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一、基層黨員干部心理問題表現(xiàn)
2018年3月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需要四梁八柱來支撐,黨是貫穿其中的總的骨架,黨中央是頂梁柱”,習總書記認為,“基礎非常重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基層就是黨支部”。
基層黨員干部身處改革發(fā)展和安全穩(wěn)定第一線,肩負著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促進和諧等重要職責。他們與普通人一樣承擔著多重社會角色,如職業(yè)角色、性別角色和家庭角色等;同時又是普通人中的先進分子,承擔著一個部門或一個地方的發(fā)展、社會公眾輿論、經濟文化進步以及公共危機處理等方面的壓力,因此,基層黨員干部由于心理壓力問題造成的困擾、受到的危害比例遠遠超過縣處級以上的領導干部,超過普通群眾。主要心理困擾有角色沖突、心理失衡和職業(yè)倦怠。
(一)角色沖突?;鶎狱h員干部長期繁重的工作任務導致“5+2”、“白+黑”成為常態(tài),無暇陪伴家人、無暇顧及子女教育;當遇到家庭成員生病、改善住房、孩子深造等問題就會發(fā)生角色矛盾沖突。
(二)心理失衡?;鶎狱h員干部的職務提升是衡量其能力價值重要標準之一,但基層金字塔型的干部結構使得可供調配的職位數(shù)相對較少,“天花板現(xiàn)象”讓他們的價值感缺失。經濟待遇方面的心理落差也比較大。
(三)職業(yè)倦怠。職業(yè)倦怠是工作中的一種消極心理狀態(tài),主要表現(xiàn)為工作熱情不高、工作態(tài)度不積極和成就感缺失?;鶎狱h員干部輪流培訓、調研和科研工作機會不多,在知識更新和能力提升等方面落后于其他崗位工作的人。當前還存在權在上級部門、責在基層的現(xiàn)象,導致工作無力感。另外,新時期工作標準不斷提高,工作程序更加規(guī)范,也容易造成挫敗感。
近幾年,也有個別基層黨員干部患上強迫癥、恐懼癥、疑病等神經癥,內心痛苦;甚至還有個別黨員干部患抑郁癥而自殺。
二、基層黨員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經
一直以來,黨中央對于黨員干部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視,也提供了政策支持。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中宣部等22個部門于2016年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指出,“各級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依托本單位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人力資源部門、衛(wèi)生室,普遍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培養(yǎng)心理健康服務骨干隊伍,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輔導人員”。2018年11月,國家衛(wèi)健委、教育部等10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了《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根據基層實際情況,采取以下三種途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關愛關心,強化教育,鑄造其堅實的“心理防護墻”
1.滿足正常心理需求。馬斯洛的人本主義理論認為,人都有五種心理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需要。黨組織要主動關心其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讓他們帶頭落實休假制度、定期體檢的制度、改革薪酬待遇、組織文體活動等;滿足愛和歸屬的需要,同時要提供個人發(fā)展平臺,實現(xiàn)個人價值,獲得幸福感和成就感。
2.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鶎狱h員干部要預防心理疾病,首先就要有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力,提高抵御心理問題的“免疫力”。各級黨組織、人事和干部管理部門要充分發(fā)揮黨員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的獨特作用,通過黨課、中心組學習、學習強國平臺等傳播黨的理論、辯證唯物主義理論,確立其廉潔奉公、權為民用的職業(yè)信念,安身于工薪階層的生活方式,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在實際工作中做到立身有本、立行有度、立志有向。
3.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必修課納入各部門干部教育培訓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心理健康意識,掌握應對壓力方法,緩解調適心理壓力;二是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等通過專題講座、發(fā)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大力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幫助廣大干部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三是黨組織部門每年邀請專業(yè)心理組織機構,定期進行心理測評,建立心理檔案,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矯正。如對高危黨員干部要特別關注,對有潛在危險的黨員干部要進行心理追蹤,嚴重的要進行心理治療。四是建立心理咨詢室,面對面進行心理輔導。
4.落實談話制度?!傲佳砸痪淙?。一位基層黨員訪談時說:“一把手和上級組織經常找下屬談話,關心理解支持下屬,再苦再累也是快樂的、輕松的”,上級組織和領導不僅要在基層黨員干部異動時談話,也要談在平時,解決實際困難;不僅要在身處“逆境”時談心,更要在身處“順境”時談心,除去驕橫之氣,消除隔閡。
5.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根據“洗碗理論”要落實容錯糾錯機制。一要鼓勵基層黨員干部大膽改革,在探索中的新辦法、新舉措可能不成熟,上級要包容寬厚,減少其心理壓力。二要關愛干部,對受到誹謗、誣告、嚴重失實舉報的黨員,要及時為其澄清事實。對執(zhí)紀中的過錯或違紀行為,要及時糾正,創(chuàng)造一個風清氣正、充滿正能量的工作環(huán)境。
6.選人用人人崗相適。實踐表明,用人不公是造成部分黨員干部心態(tài)失衡的重要因素。黨組織建立科學的干部考核選拔使用機制,知人善任、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一要建立選人用人體系。建立黨員干部人格評價體系,對黨員干部的人格進行客觀、準確的評價。在黨員干部年度考核述職增加心理素質內容。加大黨員干部交流輪崗力度。二要用人要人崗相適。對基層黨員干部用當其愿、用當其長、用當其時,對優(yōu)秀年輕干部早發(fā)現(xiàn)、早扶持、早運用。
(二)優(yōu)化環(huán)境,激勵支持,鼓勵其想干敢干和能干
1.完善體制機制環(huán)境?;鶎狱h員工作方式要由“管理型、命令型、干預型”向“引導型、服務型、協(xié)調型”轉變;工作職能由“全能的、無所不包”的向“有所為、有所不為”轉變,改善黨群干群關系,實現(xiàn)良性互動,建設和諧工作環(huán)境。
2.理順工作關系。按照權責一致原則,理順部門和地方的條塊關系,賦予其與職能相適應的權限,改變基層干部權責不對等的狀況,切實解決基層干部職能缺位、錯位、越位問題,盡量減少各項考核、評比和達標項目,減輕基層黨員干部工作壓力,解除和職權范圍之外的工作任務。
3.堅持積極輿論導向。巨大的社會壓力、輿論偏見和誤解,常常使廣大基層黨員干部造成心理壓力。黨刊媒體和社會媒體要宣傳正面典型和優(yōu)秀基層黨員干部先進事跡,如身邊的感動,尋找最美村官,道德楷模等活動,充分肯定他們的成績和作出的貢獻,促進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健康發(fā)展。媒體對基層黨員干部的一些工作上的失誤,不能帶“有色眼鏡”評判,激發(fā)眾怒,要換位思考,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4.建設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一是政府、街道、各基層支部、工會組織要鼓勵和組織基層黨員干部參加各種業(yè)余興趣團體,如戶外騎行、跑團、素質拓展、旗袍展示秀、書畫社、太極等團隊,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享受愛和友誼。二是同事和家人多一些理解與寬容。基層黨員無論職務高低、權力大小,首先是一個社會人,當面臨挫折也需要關懷、理解和激勵。
(三)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塑造自我健康的人格
1.樹立正確認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從業(yè)觀。一是看待事物要樹立正確歸因,理性對待進退留轉。某位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說:“培養(yǎng)一名處級干部,需要從干事、副鄉(xiāng)長、鄉(xiāng)黨委副書記、鄉(xiāng)長、鄉(xiāng)黨委書記等多個崗位的歷練,組織之恩如春風雨露,重如泰山”。但是個別基層黨員認為進步靠的是個人奮斗,歸功于“朝中有人好做官”。沒有被提拔就歸因為組織有負于他。二是要正確的權力觀。無論所處的地方大小、崗位優(yōu)劣、職務高低、環(huán)境的好壞,樹立“權力就是奉獻”的觀念,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要樹立正確的名利觀,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2.優(yōu)化心理品質?;鶎狱h員干部深知“自我約束”就是“自知”與“自勝”的意志品質。在工作實踐中,加強心理行為訓練,做到自律、自醒、自警;管理情緒,改變不合理認知,掌握合理宣泄的技巧,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
[ 參 考 文 獻 ]
[1]梁鈺苓,謝曉玲,賈改蓮,等.干部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心理醫(yī)生,2016(4).
[2]劉坤,賈冬梅.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青年與社會,2018(30).
[3]浙江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基層領導干部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與對策研究——以A副省級市B區(qū)為例.
[4]中共中央印發(fā)《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共產黨員網.http: // www. 12371.cn/,201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