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十九
在大部分時間里,雖然有游牧民族的威脅,但是宋代還是一個和平而安定的時代,制度、文化都比較成熟,經(jīng)濟也相當發(fā)達。最主要的是,在宋代當官比較安全,除非太作死,一般不會掉腦袋,尤其不會因為寫了什么詩掉腦袋,也不會動不動在朝堂上被扒了褲子打屁股。
讀書人和有錢人都可以當官
科舉考試發(fā)展到宋代,已經(jīng)“家不尚族譜,身不重鄉(xiāng)貫”,只要文章、詩賦做得好,就可錄取。當時有勸人讀書的詩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宋代對讀書這件事究竟重視到什么程度呢?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韓琦曾經(jīng)說:“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乃好兒”,意思是,在我大宋朝,只有中了狀元,從東華門外唱出的才是好男兒,別的都不算。
當然,宋代也為讀書不好的人保留了一條捷徑——走后門。
宋人捐贈給國家一大筆錢糧,就可以做一個低級的文官或者武官。但是并不推薦這一種方法,因為進納出身的官,會很受鄙視。一般人們會將其視為“豪猾兼并之徒,屠酤市販之輩”,為人所不齒。而且宋代朝廷也有意打壓進納為官者,不許其跟州縣官員交往,不能按官員身份減稅,不能跟宗室結親。這么憋屈的官,不如不當。
在宋代,縣尉算是基層干部,待遇那是相當一般。按照規(guī)定,一個縣尉的工資,大概是十貫錢左右。這筆錢能干什么呢?一般尋常年景,米價是三十到六十文錢一斗,每人每天吃飯要一升半米,加上十文錢左右的柴鹽醬菜,一個月生活花不到一貫錢,十貫只夠養(yǎng)活自己。
如果不打算貪污舞弊,為禍鄉(xiāng)里,那么最好還是趕緊努力升遷。
由于這些人不是通過正經(jīng)科舉考試得到的官,所以,在升遷上會有一點麻煩。
作為基層干部,考察的無非是工作成績,做縣尉,縣里盜賊平息,治安狀況大幅提升,那就是能員,值得嘉許。但是這還不夠,需要采取一點非常手段,主要是制造輿論,因為“官聲”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安管理做得卓有成效的基礎上,應該多結交一些讀書人,比如秀才、教書先生。在沒有報紙和網(wǎng)絡的時代,他們是重要輿論陣地,會宣揚官員治下“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接下來,可以適當?shù)貍鞑ヒ恍┥窈跗渖竦墓适?,比如老虎聽說某官員的名字,就從村子逃走,不敢為禍。那時候,人們還是很信這一套的。
上朝按單雙號來
經(jīng)過多年磨勘歷練,一些人終于成為朝廷肱股、皇上心腹。這時候,作為大臣,官員的日常起居就要圍繞朝堂進行了。
上朝是必不可少的,不過宋代官員比后來清代的大臣要舒服得多。按照宋代的規(guī)定,上朝按單雙號來,甚至皇帝犯懶的時候,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各開一次朝會就湊合過了。
不過上朝是一件累人的事。上朝時要三更起床,沿途兩個時辰趕到皇宮,等皇宮開門。好在皇帝心疼大臣,專門在宮門外蓋了一個“待漏院”,讓大臣們先進去歇著。
來這么早,總得吃早飯。宋代商品經(jīng)濟發(fā)達,待漏院蓋起來之后,也沒有宣布門口50米不得擺攤設點,于是各種賣小吃的都跑過來了。據(jù)記載,“待漏院前燈火人物,賣肝夾、粉粥,來往喧雜”,儼然已經(jīng)成了一個熱鬧的小吃早市。
比清代同行還好的一點是,宋代官員是能夠掌著燈進宮的。而清代官員不許打燈,宮里也不點路燈,只能摸黑進去,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還有不小心掉御河里淹死的。
在上朝這件事上,宋代也有不如以前的地方。比如以前當?shù)饺@樣的頂級官僚,是可以在皇帝面前坐而論道的,而宋代就不行了,大臣都得站著。
總的來說,宋代對大臣還是很厚道的。大臣退休,可以拿一半的俸祿作為退休金。到神宗朝,一般都可以拿全俸。如果運氣好,還能在退休待遇上參照更高一級官員的待遇,遇到朝廷有大典,還會再給一些退休官員加官晉爵,叫作“升轉官資”。有的官員以侍郎退休,過了幾年,因為不斷有提升,后來居然加到了尚書。除此之外,如果大臣在退休的時候,有什么需要國家?guī)兔鉀Q的困難,也可以跟皇帝說,國家會盡量幫你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