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春蕾 張婷 韓麗娜
【摘?要】目的:中風后癃閉患者應用子午流注原理結合腹部懸灸治療的護理研究。方法:選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8例中風后癃閉的住院患者,應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對其進行隨機分配,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應用子午流注原理結合腹部懸灸,比較兩組治療療效及滿意度評分。結果:觀察組治療療效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中風后癃閉患者應用子午流注原理結合腹部懸灸效果較好,可增加患者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中風后癃閉;子午流注原理;腹部懸灸;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2-0057-01
中風也稱為腦卒中,其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致殘率及死亡率,患者會出現(xiàn)猝然昏倒、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癥狀,其經(jīng)過治療后會出現(xiàn)癃閉,其主要癥狀為排尿困難、腹脹痛、小便量少等,若患者及時進行治療其尿量會逐漸增加,病情會明顯好轉(zhuǎn),但若治療不當反而會危及其生命,所以及時進行治療很關鍵,同時護理措施也是不可缺少的,其對疾病有重要作用[1]。本文主要對中風后癃閉患者應用子午流注原理結合腹部懸灸治療的護理進行研究。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8例中風后癃閉的住院患者,應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對其進行隨機分配,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男、女各20例、14例,年齡40-75歲,平均(64.5±5.5)歲,觀察組男、女各19例、15例,年齡41-75歲,平均(64.2±5.3)歲,經(jīng)過對比兩組一般資料顯示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患者均確診為中風后癃閉;(2)病情穩(wěn)定,無嚴重并發(fā)癥者;(3)年齡40-75歲;(4)可以接受子午流注時辰法及腹部懸灸治療,皮膚無破損者。排除標準:(1)患有皮膚病不能耐受艾灸的患者;(2)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或其他嚴重軀體疾病者;(3)患有泌尿系統(tǒng)感染者;(4)對中醫(yī)護理治療不信服者。病例脫落標準:(1)受試者主動退出的病例;(2)治療期間依從性較差不愿意繼續(xù)接受本研究,提出退出研究的病例;(3)未按照規(guī)定治療而影響評估的病例。
1.2?方法
1.2.1?對照組
常規(guī)護理:患者因缺乏對疾病的掌握反而會出現(xiàn)恐懼、焦慮等情緒,這會加重病情,醫(yī)護人員要積極與其交流,普及疾病知識并講清楚不良情緒對疾病造成的危害,使其能保持心情平靜,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同時為其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指導患者呈適當?shù)捏w位以保證其能安心排尿。
1.2.2?觀察組?子午流注原理結合腹部懸灸:時間選取在膀胱經(jīng)當令申時15:00-17:00,選取下脘穴、神闕穴、天樞穴、氣海穴、關元穴,指導患者呈仰臥位,點燃無煙艾條將其放置于懸灸儀內(nèi)盒之中,接通電源,5min預熱完成后將其置于選擇好的穴位上,大約30min,以皮膚感到微熱為宜,在此過程中提醒患者身體逐漸放松并詢問其感受,完成后引導其進行排尿。
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療效評定標準:顯效:經(jīng)治療患者可以正常排尿;有效:經(jīng)治療患者可以排尿,但其殘余尿量>50ml且<100nl;無效:經(jīng)治療患者殘余尿量沒有減少或>100ml??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觀察指標:采用自制的調(diào)查表評估患者的滿意度,主要包括操作水平、服務態(tài)度、基礎護理、理論知識,各項100分,評分越高滿意度越高。
1.4?統(tǒng)計學方法?統(tǒng)計學軟件應用SPSS23.0,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shù)資料:(n,%),2檢驗。P<0.05差異顯著。
2?結果
2.1?兩組治療療效對比?觀察組治療療效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滿意度評分對比?觀察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癃閉的成因比較多,其經(jīng)過有效治療大多患者都能治愈,但是患者若延誤治療后治療不當就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中醫(yī)認為其病因雖在膀胱,但實際上與患者脾、腎、三焦等有密切的聯(lián)系,腎陰不足、三焦之氣不化等都可能會導致膀胱氣化失常進而形成癃閉,以往臨床對患者治療時采用的常規(guī)護理雖有效果,但效果并不明顯,所以應該選擇一種高效的護理方法[2]。
子午流注原理聯(lián)合腹部懸灸,子午流注是指人體的氣血循環(huán),本次研究選擇的時間為膀胱經(jīng)當令申時15:00-17:00,腹部懸灸是選擇合適的穴位后點燃無煙艾條將其放置于懸灸儀內(nèi)盒中對其進行預熱,其使用的艾條可以溫經(jīng)散寒,并且其還具有抑菌作用,其產(chǎn)生的熱效應可以加快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調(diào)節(jié)陰陽,懸空施灸不需要應用針且不會對患者造成傷害及副作用,將其應用于中風后癃閉患者的護理中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經(jīng)絡、祛邪扶正的作用[3-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療效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中風后癃閉患者應用子午流注原理結合腹部懸灸效果較好,可增加患者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杞錦政,唐裕玲.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子午流注納甲法治療腦中風后遺癥及對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9,17(03):41-44.
[2] 叢春蕾,張婷,韓麗娜.淺談子午流注結合腹部懸灸治療中風后恢復期二便障礙[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019(089):213,218.
[3] 樊留博,田瑛,李小軍,等.基于sEMG評價子午流注巨刺法對卒中后肌痙攣的干預效應[J].上海針灸雜志, 2019,38(04):49-53.
[4] 夏米西努爾·艾比布爾.針灸配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38):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