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騏陽
(江西省贛州市大公路一小,江西 贛州 341100)
很長時間以來,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對我國的教育教學產(chǎn)生一定的作用。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有部分的教師認為只有成績才是評價學生好壞的標準,因此在學校的教學中音樂的教學一種被放在滯后的位置,引起不了教師和學生以及學校足夠的重視。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有諸多的教師對音樂課堂帶有輕視的態(tài)度,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講臺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講。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尤其在音樂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更需要的是活躍的授課方式。假設教師只是使用一種方式進行教學,學生久而久之也便對音樂課堂沒有興趣。
音樂的課堂教學本該是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興趣愛好,采用一些生動活潑的辦法,使得音樂的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進而促進學生的課堂學習。在教導學生進行合唱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要演唱的歌詞講學生們聽,讓學生先理解歌詞的含義,引起學生的歌唱的興趣,理解了歌曲的內容這樣學生學起來會比較容易;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兒童歌曲來讓學生進行練習,兒歌內容一般比較簡單,旋律朗朗上口,學生學習起來也是比較容易,學生也能夠接受,這樣學生能夠積極的練習起來,進而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這些辦法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在課堂中進行練習學生選自己喜歡的歌曲的時候就是在發(fā)揮自身的積極主動的過程。演示教學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方式,演示教學就教師在音樂的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播放一些合唱的片段,讓學生照著視頻中的片段進行模仿練習,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向學生講授合唱的有關技能技巧,根據(jù)學生演唱的特點,教師需要指出學生存在的不足和優(yōu)勢,幫助學生改正缺點發(fā)揮優(yōu)勢。學生在逐步練習的過程中更好的掌握合唱的技巧,在自己原有練習水平上得到較大的提升。學生的演唱技巧有所提升之后,學生的自信心會相應的提升,膽子變得大了起來,對合唱的興趣顯著提升,不用教師的督促教學就能自覺主動的要求合唱練習,加強合唱的效果。
唱好歌曲的前提就是首先要學會發(fā)聲,這也是每節(jié)音樂課上首先需要主要注意的事項。練習發(fā)聲之前教師要首先了解學生的聲音特點,按照學生的聲音特點進行相應的練習,避免在授課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嗓音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小學生的嗓子還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階段,聲音小,聲音清脆、悅耳合唱的時候難免會發(fā)聲聲音不統(tǒng)一的現(xiàn)象。假設在合唱過程中練習的方式不是正確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學生的聲音受損,進而影響了合唱的效果。所以,學生子練習的時候不是要求學生的生意有多么的大聲而是要求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發(fā)音技巧保證學生的聲音優(yōu)美動聽。
在合唱的過程中還需要注到的一點就是氣息的運用,合唱過程中需要注意呼吸的技巧,教師要教給學生在合唱過程中呼吸的技巧以及氣息的掌握。
歌唱需要注意的不僅僅是聲音的問題還涉及到的是姿勢的問題。在演唱的過程中不要長久的保持一種姿勢,面部表情不要過于僵硬。因此在實際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提醒學生保持正確的站姿,身體要自然站直,雙腳微微打開,頭部要放平,眼睛目視前方,表情自然不要擠眉弄眼,保持放松的狀態(tài)。
另外,在演唱的過程中要注意使用普通話,不要夾帶方言,吐字清晰,字正腔圓,把正確的發(fā)音和歌唱有效結合起來。教師平時授課過程中也要時常教導學生要說普通話,練習普通話的正確發(fā)音,說話的時候要注意字正腔圓避免方言帶來的口音問題。
在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多聽一些帶有節(jié)奏感的歌曲訓練學生節(jié)奏感的掌握,加強學生的音樂節(jié)奏感,這樣學生在以后合唱的過程中就不會出現(xiàn)搶拍或者慢半拍的情況。
小學時期的音樂練習,主要訓練的是讓學生用自己原本的聲音演唱。聲只是用來聽得,看不見摸不到?jīng)]有具體的形式依存。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口型的變化以及聲帶的震動的情況,通過這樣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學生自己在練習的過程中可能不會注意到自己的問題通過跟教師的口型進對比就可以注意到自己練習中的不足之處。
課堂教學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這也是新課改的要求。貫徹新課改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要經(jīng)常和學生溝通,了解他們內心想法,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根據(jù)學生的音樂水平和實際的學習能力科學有效的安排教學內容。小學生畢竟年級小接受能力有限,教師所提出的要求學生可能一時半會理解不了,這個時候教師要有耐心一遍一遍幫助學生做練習,把學生對學習音樂的感受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放在首先需要解決的方面上。學生還處于不斷發(fā)展的時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存在不同的發(fā)展時期,有的孩子學的快有的孩子學的慢,教師要一視同仁不可偏頗要多給孩子們一些鼓勵,使得他們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合唱的過程需要的是整體的一個配合不是某個學生的單獨的表演,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這樣合唱才能發(fā)揮出它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