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摘要] 目的 探究二甲雙胍聯(lián)合吡格列酮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意義。方法 該文選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來該院接受治療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以上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對患者開展不同的治療方法。對照組應用二甲雙胍,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二甲雙胍聯(lián)合吡格列酮,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血糖情況以及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記錄以及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情況、糖化血紅蛋白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并且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以上指標均滿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2型糖尿病患者開展治療的過程中應用二甲雙胍聯(lián)合吡格列酮進行應用的效果十分顯著,不僅能夠提升對患者的綜合治療效果,還能夠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效果十分顯著。因此,在今后的臨床過程中應該加強對這一方法的應用。
[關鍵詞] 二甲雙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臨床意義
[中圖分類號] R59?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9(b)-0067-02
2型糖尿病是臨床糖尿病的一種常見類型,患者自身保留胰島素分泌能力,但胰島素生理作用較差,無法滿足機體正常代謝需求[1]。患病后,患者可出現(xiàn)多尿、疲乏無力及消瘦等癥狀,如機體血糖長期處于較高水平而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便會對機體其他組織造成損傷,如眼、心臟、血管及神經(jīng)等,對其正常生活及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應及時采取有效治療,使其血糖水平得到控制,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該院選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270例患者圍繞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開展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70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口服藥物治療臨床實踐指南》[2]中有關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②均存在不同程度消瘦、多飲、多尿等癥狀;③經(jīng)病理學及血常規(guī)檢測確診為2型糖尿病;④同意采用藥物治療;⑤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神經(jīng)疾病;②合并其他臟器腫瘤;③合并認知功能異常;④對研究采用藥物過敏者;⑤服用其他藥物者。采用摸球法分為中藥組(135例)和西藥組(135例)。中藥組男70例,女65例,年齡44~76歲,平均(60.5±1.4)歲,病程1~13年,平均(6.6±1.7)年;西藥組男71例,女64例,年齡43~76歲,平均(60.4±1.3)歲,病程1~14年,平均(6.5±1.6)歲;兩組患者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中藥組采用葛根芩連湯治療,葛根芩連湯由黃芩22.5 g、黃連22.5 g、葛根60 g、黃茶22.5 g、生甘草15 g、干姜3.5 g等中草藥組成,水煎取汁,1劑/d,分早晚溫服;對于舌苔黃膩者,則在用藥基礎上輔以六一散6 g,綿茵陳10 g;體型肥胖及胃納差患者,可輔以平胃散20 g。西藥組采用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二甲雙胍緩釋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0349)0.25 g,口服,開始0.25 g/次,2~3次/d,以后根據(jù)療效逐漸加量,一般量1~1.5 g/d,最多每日不超過2 g,餐中或餐中即刻服用,可減輕胃腸道反應。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半年。
1.3? 研究指標
治療半年后開展隨訪,觀察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血糖指標及炎癥因子水平。
參照患者血糖指標變化情況評定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患者治療,其臨床體征及癥狀消失,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降低幅度>20%;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體征及癥狀有所改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降低幅度在5%~19%之間;無效:經(jīng)治療,患者血糖指標無改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3]。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取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該次研究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中藥組治療總有效率97.78%(132/135),高于西藥組的85.93%(116/135),其中中藥組顯效70例、有效62例、無效3例。西藥組顯效50例、有效66例、無效19例,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135,P=0.001)。
2.2?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中藥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7.41%(10/135),略低于西藥組的11.11%(15/135),其中中藥組惡心4例、嘔吐3例、腹瀉2例、低血糖1例。西藥組惡心4例、嘔吐4例、腹瀉5例、低血糖2例,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705,P=0.401)。
2.3?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標、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指標對比
中藥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標、糖化血紅蛋白分別為(6.21±0.41)mmol/L、(8.65±1.54)mmol/L、(7.40±0.83)%,西藥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標、糖化血紅蛋白分別為(7.80±0.52)mmol/L、(12.16±2.43)mmol/L、(8.50±1.01)%,中藥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標、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指標均低于西藥組(t=27.898、14.176、9.777,P=0.000、0.000、0.000)。
2.4? 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等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中藥組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分別為(3.11±1.20)ng/L、(10.90±2.02)ng/L、(38.15±3.26)ng/L,西藥組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分別為(5.11±1.25)ng/L、(15.49±2.12)ng/L、(56.21±3.29)ng/L,中藥組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等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西藥組(t=13.411、18.212、45.306、P=0.000、0.000、0.000)。
3? 討論
2型糖尿病是臨床內(nèi)分泌科常見疾病之一,據(jù)臨床資料[4]記載,2型糖尿病患者約占糖尿病患者總數(shù)的90%。目前臨床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并無準確治愈措施,僅能通過藥物或飲食干預對其血糖指標進行控制,以減少疾病發(fā)展對其健康造成威脅。以往臨床多采用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雖然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治療周期較長,患者長期服藥耐藥性可增強,并伴隨不同程度腸胃不適及全身體征,從而導致治療效果下降[5]。
中醫(yī)認為2型糖尿病屬于“消渴病”范疇,主要由胰島P細胞功能下降、藴濕生熱、津液失調(diào)導致,故而針對其治療應以生津柔潤、解表清里為主[6]。該研究結果,中藥組采用葛根芩連湯治療,治療總有效率高于西藥組,且干預后,患者不良反應處于良好范圍之內(nèi),血糖及炎癥因子等指標水平均有顯著降低,證實采用葛根芩連湯在臨床中的顯著療效。
葛根芩連湯主要由黃芩、黃連、葛根、黃茶、生甘草、干姜等中草藥組成,其中黃芩、黃連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葛根有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之效,黃茶有抗癌抑菌、消食化滯之效,生甘草有調(diào)和諸藥、益氣解毒之效,干姜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之效;主要合用可共奏生津柔潤、解表清里之效,有效改善患者自身代謝水平及抵抗能力;同時,給藥過程中針對舌苔黃膩者及胃納差者可分別輔以六一散、綿茵陳、平胃散入藥,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臨床將葛根芩連湯應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中,可針對患者病情給藥,充分發(fā)揮各中草藥特性,使其血糖指標及炎癥因子水平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對其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葛根芩連湯治療具有顯著效果,能夠?qū)⑵溲侵笜思把装Y因子水平控制在良好范圍之內(nèi),安全性及可行性均處于較高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敏君.腸道菌群失調(diào)誘發(fā)2型糖尿病的研究進展[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4):203-204.
[2]? 蔣升.2017年ACP《2型糖尿病口服藥物治療臨床實踐指南》解讀[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7,20(33):6-19.
[3]? 張麗貞.利拉魯肽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42例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12):8-10.
[4]? 胡寶輝,魯曉龍.2型糖尿病患者一級親屬患病率和遺傳度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7,4(2):215.
[5]? 謝成云,馬瑞暢,林芳芳.格列美脲聯(lián)合二甲雙胍短期內(nèi)強化治療對初診2型糖尿病療效的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7):79-80.
[6]? 龐秀宇,龐秀明,李櫻,等.葛根芩連湯飲片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7):109-110.
(收稿日期:201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