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級患者(P[關鍵詞] BN"/>
王翠曉
[摘要] 目的 探討B(tài)型鈉尿肽原(BNP)與糖化血紅蛋白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檢測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8年1—12月該院70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資料,將其作為研究組;回顧性分析2018年1—12月該院68例單純糖尿病患者的資料,將其作為對照組。采集兩組患者肘靜脈血進行BNP與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比較兩組BNP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以及研究組中不同心功能患者BNP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結果 研究組BNP與糖化血紅蛋白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BNP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比中,Ⅳ級患者>Ⅲ級患者>Ⅱ級患者(P<0.05)。結論 BNP與糖化血紅蛋白能夠有效評價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糖與心功能狀態(tài),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 BNP;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
[中圖分類號] R58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9(b)-0053-02
糖尿病屬于遺傳代謝性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改善與飲食結構的變化,該病的發(fā)生率也不斷攀升[1]。多項研究發(fā)現,過高的血糖指標與糖耐量異常均是誘發(fā)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在臨床中十分常見[2-3]。糖化血紅蛋白是評價血糖控制效果的基準指標,同時也是國際認同的糖尿病檢測“金標準”,通過檢測糖化血紅蛋白為糖尿病診治提供支持已獲得臨床的普遍共識。B型鈉尿肽原(BNP)在評價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嚴重度、心功能狀態(tài)與預后中具有重要意義,其應用價值也得到了臨床的認可[4]。目前,關于BNP與糖化血紅蛋白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檢測報道較為少見。該研究回顧性分析2018年1—12月該院70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資料,探討B(tài)NP與糖化血紅蛋白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該院70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資料,將其作為研究組,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齡48~75歲,平均年齡(60.5±5.8)歲;冠心病22例,心臟瓣膜病16例,擴張型心肌病32例;心功能分級(NYHA)分為Ⅱ級13例,Ⅲ級45例,Ⅳ級12例。納入標準:糖尿病符合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中的相關標準;慢性心力衰竭符合2012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關于急慢性心力衰竭診治指南中的相關標準;排除標準:6個月內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肺栓塞;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免疫系統(tǒng)與血液系統(tǒng)疾病;甲狀腺疾病;近期存在急慢性感染?;仡櫺苑治鐾谠撛?8例單純糖尿病患者的資料,將其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齡48~74歲,平均年齡(60.6±5.5)歲。兩組在性別與年齡構成對比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采集兩組患者肘靜脈血5 mL,進行BNP與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其中糖化血紅蛋白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與高壓液相層析法檢測,正常值為3.5%~6.5%。BNP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與電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檢測。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BNP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②比較研究組中不同心功能患者BNP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其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BNP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比
研究組BNP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研究組中不同心功能患者BNP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比
研究組心功能Ⅱ級患者BNP水平(220.5±12.6)pg/mL,Ⅲ級患者(348.5±13.5)pg/mL,Ⅳ級患者(550.3±12.3)pg/mL;心功能Ⅱ級患者糖化血紅蛋白(7.2±1.8)%、Ⅲ級患者(12.6±2.5)%、Ⅳ級患者(14.3±2.5)%。研究組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BNP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比中,Ⅳ級患者>Ⅲ級患者>Ⅱ級患者,其中BNP:Ⅳ級與Ⅲ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656,P<0.05),Ⅳ級與Ⅱ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562,P<0.05),Ⅲ級與Ⅱ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856,P<0.05);糖化血紅蛋白:Ⅳ級與Ⅲ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020,P<0.05),Ⅳ級與Ⅱ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889,P<0.05),Ⅲ級與Ⅱ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523,P<0.05)。
3? 討論
糖尿病屬于中老年人群的常見病與多發(fā)病,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5]。研究發(fā)現,糖尿病不僅能夠誘發(fā)動脈粥樣梗化,且可以造成心肌損傷,其對心臟功能的影響機制為:血糖升高影響了心臟的舒張功能,其中中度與重度舒張功能不全與高血糖患者血液高滲狀態(tài),提高了氧化磷酸化與組織細胞糖酵解,以及過氧化物與細胞毒性有關,而早期輕度舒張功能不全主要與房室的不同步收縮有關[6]。同時,高血糖狀態(tài)能夠刺激外周血管收縮,降低心肌側支血管灌注,強化局部缺血狀態(tài)。升高的血糖提高了左心室收縮容積與內徑,抑制心臟射血分數,并間接反映出心肌細胞的凋亡與損傷度[7]。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標與心功能狀態(tài)具有密切的相關性。
糖化血紅蛋白是機體紅細胞中葡萄糖與血紅蛋白緩慢、連續(xù)、不可逆的非酶縮合作用產物,其在機體中的水平可以保持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可以有效反映出患者血液檢測前8~12周的血糖水平,且不受抽血時間、飲食與用藥等因素的影響,所以被認為是評價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標準”。有研究報道,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每降低1%,其心血管并發(fā)癥風險便可降低14.1%左右[8]。還有學者發(fā)現,糖化血紅蛋白≥8%的患者舒張性心功能不全的發(fā)生概率可見明顯增加,并與BNP呈同步增高[9]。BNP屬于心衰定量標志物,不僅可以反映出左室收縮功能障礙,也可以評價左室瓣膜功能障礙、舒張功能障礙與右室功能障礙等[10]。該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BNP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BNP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比中,Ⅳ級患者>Ⅲ級患者>Ⅱ級患者(P<0.05)。當患者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時,可導致糖化血紅蛋白增高,介導循環(huán)中Hb與氧親和力升高,導致解離困難,所以增加了血氧解離度,加重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缺氧缺血狀態(tài),促使疾病惡化,甚至因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加重而發(fā)生心律失常。同時,糖化血紅蛋白過高者,易導致炎性介質與氧化應激反應增加,而大量的炎性介質與氧自由基能夠損傷心肌細胞,加快心功能惡化狀態(tài)。
綜上所述,BNP與糖化血紅蛋白能夠有效評價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糖與心功能狀態(tài),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和軍芳.心力衰竭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心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貴州醫(yī)藥,2019,43(4):556-557.
[2]? 李娜,張雯,趙亮,等.新疆兵團系統(tǒng)非糖尿病慢性心衰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再住院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24):195-196.
[3]? 高俊杰.糖化血紅蛋白和N末端腦鈉肽前體與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相關性研究[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7,29(12):46-48,56.
[4]? 王婧,徐琢,谷陽,等.高血壓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慢性心衰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C-反應蛋白、腦鈉肽的相關性[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24):6142-6144.
[5]? 郝蘭香,胡海濤,黃飛,等.糖化血紅蛋白和BNP檢測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臨床意義[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7,16(5):441-443.
[6]? 黃偉欽.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肌酐、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心力衰竭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5):815-817.
[7]? 崔永超.糖化血紅蛋白和N末端腦鈉肽原與急性冠脈綜合征心功能的相關性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19):135-136.
[8]? 趙英麗,李志娟.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射血分數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腦鈉肽、C反應蛋白、糖化血紅蛋白變化的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13):140-141.
[9]? 陳利紅.冠心病并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與腦鈉肽的相關性[J].臨床醫(yī)學,2016,36(2):51-52.
[10]? 黃兆瓊,周永安.糖化血紅蛋白和BNP檢測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臨床意義[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 14(3):56-58.
(收稿日期:201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