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介紹了基于SPOC模式的教學法類課程建設的主要思路與優(yōu)勢,通過利用SPOC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法類課程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利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增強微格教學效果;提高課程資源的累積效應。希望通過本文能夠對教學法類課程的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教學法 SPOC 微格教學
中圖分類號:G650文獻標識碼:A
SPOC是小型私密在線課程,是在MOOC基礎上發(fā)展的一種的新的教育方式。其特點是MOOC與傳統(tǒng)課堂的結合,以及建立在大數(shù)據、智能化基礎上的教育管理系統(tǒng)。課程建設依托平臺有多種選擇,如超星學習通、智慧樹等平臺。以上平臺是通依托于先進的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基于海量的資源數(shù)據平臺和便捷的移動社交平臺。通過使用相關APP,可以很好地實現(xiàn)課堂翻轉,以SPOC形式線上線下多維度進行該課程的學習。
教學法類課程強調教學方法與技巧的介紹、學生對典范性教學活動的模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實踐性設計及教學實踐,而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模式存在以下劣勢:學生缺乏課堂教學的基本認識,憑空想象;優(yōu)質資源利用率低,不能針對學生個體狀況進行針對性“品讀”,進而無法模仿;學生自主學習有心無力;微格教學難追溯,學生微格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難以自查,難以回放并針對性分析及訓練;課程資源分散,不利用課程資源累計與利用。
基于SPOC模式的《對外漢語教學法》課程建設從以下四個維度進行建設:
1整合質、量兼具的漢語教學資源
提高缺少實踐經驗的準漢語教師的教學能力,需要借助大量的多介質的輔助材料,先幫助對對外漢語課堂完全陌生的學生初步地、感性地認識和了解對外漢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部分。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針對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技巧進行講授和練習。而大量、多維度的教學資源在現(xiàn)有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其搜集、整理、共享、保存都存在缺少便捷平臺、憑借教師一己之力搜集的資源數(shù)量和質量有限的情況。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可以很好地實現(xiàn)海量漢語教學資源的整合與梳理,幫助學生獲得質、量兼具的漢語教學資源,以具備了解漢語課堂、分析優(yōu)秀課堂教學案例的資源基礎。
2有效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提高課程建設累計效果
豐富的教學資源都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習者對漢語教學的課堂有一個直接地、形象地認知。教師通常也會采用觀摩課的方式要求學生認真觀看、及時記錄聽課信息,進一步要求學生圍繞教學中的某些問題進行討論。然而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從未接觸過漢語課堂教學,因此在觀摩中更容易被教學內容、留學生的課堂反應所吸引,對于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難點的處理方法、教學的各個步驟之間的關系及先后順序、課堂組織語言與技巧等內容容易忽視,而課堂時間有限,一堂示范課至少需要30-40分鐘,因此面臨太細致地學習難以讓學生洞察課堂的整體設計,如果了解了教學整體設計又難以于各個細節(jié)處見到教學的各個技巧和方法。不易方便快捷地分享現(xiàn)有資源。
借助上述學習通平臺,學生可以隨時回看相關資源,在教師的指導下,更有重點地,更加個性化地進行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同時也能夠對課程資源進行整理,便于教學資源的累積與再次使用。
3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該課程的實踐教學部分需要圍繞各個語言要素及課型進行微格教學。準備微格教學即備課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獨立使用大量的參考書籍、論文和相關工具書,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教師會推薦購買一些教學參考書,學校圖書館也提供一些教材及電子資源的檢索,但仍然限于資源有限,難以實現(xiàn)海量優(yōu)質資源的共享與便捷查找。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學生對于教學就只能閉門造車,依靠信息龐雜的互聯(lián)網。雖然目前采用了建立課程微信群,在微信群分享由教師拍攝的相關參考資料的方法,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以上問題,但是教師能夠提供的數(shù)量有限,加之限于教師的現(xiàn)有教學思路,因此一定程度上也會限制學生的發(fā)揮。超星學習通從技術上支持學生便捷高效地進行資料的搜集和學習,幫助學生更加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需進一步提升微格教學效果
微格教學是學生真正站上講臺教授課程的部分,綜合訓練學生進行實際課堂教學的能力:學生的教態(tài)是否自然,儀表是否得當,教學語言是否規(guī)范、清晰、富有感染力,教學邏輯是否清晰、嚴謹,相關教學內容是否講清等等。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均采用課堂微格教學的方式,教師評價、同儕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但是評價和討論只能通過語言,語言可以闡述清楚一些問題,比如舉例不當、缺乏導入、表情不夠自然等等,但是如果能夠讓微格教學的學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教學視頻,就能夠“追溯”到具體的某一個問題處理的“現(xiàn)場”,更具有說服力,更能夠幫助學習者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問題。通過翻轉課堂,學生們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在課下進行微格教學的準備和錄制,允許學生犯錯改錯,一方面增加學生訓練機會,另一方面提升微格教學的質量和水平。課上利用學習通平臺,有針對性地觀看和分析,從而提升微格教學的分析效率和質量,幫助老師和同學有理有據地點評,幫助微格教學的同學們自查自省,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習者漢語教學能力。
總之,新的教育技術為教學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間,將現(xiàn)有教學模式進行SPOC模式下的整合,不僅傳承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內核,也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幫助教師提高了課堂的效率與效果。
作者簡介:段舟楊(1986一),女,陜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學院人文學院講師,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對外漢語教學法 、漢語國際教育研究。
參考文獻
[1] 薛磊,謝慧敏,顧曉清.基于SPOC的混合學習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9(19):173-174.
[2] 江新,郝麗霞.新手和熟手對外漢語教師實踐性知識的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