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網約車平臺 法律責任 法律監(jiān)管
作者簡介:劉紹晨,上海市嘉華律師事務所。
中圖分類號:D92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1.224
網約車行業(yè)作為互聯(lián)網和共享經濟發(fā)展的新興產物,近年來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2016年交通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務部等七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為網約車業(yè)務的運營發(fā)展提供了法律依據。但該《暫行辦法》主要對網約車平臺公司以及車輛、駕駛員的資質進行了規(guī)定,對網約車平臺法律責任和法律監(jiān)管的規(guī)定比較宏觀,在司法實踐中的可操作性也比較差,這就致使“出租車司機曝嘀嗒預約單買賣內幕:一單最高可賣到100元”等事件發(fā)生后,沒有很好的責任落實和監(jiān)管途徑,所以明確網約車平臺的法律責任和法律監(jiān)管,從內外兩方面著手,對規(guī)范網約車平臺及駕駛員的行為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網約車平臺的法律地位
網約車平臺法律地位的明確,是探討其法律責任的前提。目前,從理論和立法來看,對網約車平臺法律地位的認定主要有居間人、經營者、普通承運人和特殊承運人等幾種主要觀點。
1.居間人。雖然從《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四條來看,提供駕駛員與乘客乘車供需信息服務的網約車平臺,與“在居間合同中提供訂約機會或充當訂閱媒介給合同委托方的中間人” 的居間人概念相契合,但網約車平臺并不完全符合僅作為介紹、協(xié)助作用的中立居間方定位,而是對每單交易都直接參與指派并對駕駛員進行一定管理約束。而從司法實踐當中有關網約車的諸多案件來看,若僅將網約車平臺作為居間人,則其無需在諸如空姐遇害案中承擔任何責任,這顯然不當降低了網約車平臺的責任,也與《暫行辦法》中規(guī)定的平臺的運營、管理職責相違背,故筆者認為不應將網約車平臺看作居間人。
2. 經營者。《暫行辦法》第四章規(guī)定了網約車平臺的“經營行為”,其中不僅包括對駕駛員的培訓教育,也包括對車輛運營的規(guī)范要求。從實踐觀之,“滴滴”等平臺方也實際在其平臺規(guī)則中加入了“司機準入”“司機有責取消”等管理性約定,并通過管控公示、限期或永久停止服務等方式進行運營管理。由這些規(guī)定及實際運營情況可知,網約車平臺絕不僅僅是《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中所規(guī)定的“提供服務的第三方交易平臺”,而是對加入車輛和駕駛員具有管理職責的經營者。并且對網約車平臺經營者法律地位的確認,能更好地發(fā)揮其自身的監(jiān)管職責。
3.普通承運人?!稌盒修k法》第十六條 明確賦予了網約車平臺承運人的法律地位,但這一定位卻遭到了諸多學者的質疑。網約車平臺與普通承運人相比,確有很大不同:在通常情況下,普通承運人對駕駛員進行統(tǒng)一管理,但不參與每一次客運合同的訂立,但網約車平臺作為駕駛員和乘客締結客運合同的媒介,對每一次客運合同的訂立都有所參與;在普通承運人當中,駕駛員具有強制締約的義務, 而在網約車中,駕駛員可以對乘客提交的訂單進行選擇,并可以在一定時間內無責取消乘客訂單,這些都與強制締約所不同。所以將網約車平臺簡單地歸為承運人,筆者認為有所不妥。
4.特殊承運人。這一概念來源于美國。網約車興起之初,美國亦將網約車平臺定位為普通承運人,但實踐暴露的諸多問題,使美國的部分州將此類平臺歸為與普通承運人相區(qū)別的“特殊承運人”。特殊承運人概念的提出,明確了網約車平臺的承運人本質,但同時肯定了其與傳統(tǒng)出租車在運營模式上的不同,更對網約車平臺法律責任不同于普通承運人的提出做了很好鋪墊。筆者認為,從我國目前的網約車平臺發(fā)展態(tài)勢觀之,特殊承運人的法律定位,更能體現(xiàn)其特點,同時對其法律責任的探討有著重要意義,應當借鑒運用。
(二)網約車平臺的法律責任
通過上文的分析,筆者認為,應當對網約車平臺經營者與特殊承運人的法律地位進行肯定,并以此為基礎,確定其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1.網約車平臺的法律責任——以經營者為例。經營者,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概念,因此網約車平臺作為經營者,其法律責任的確定,應當依據《暫行辦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共同分析。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經營者義務和責任的規(guī)定,主要在第十八條和第四十九條,據這兩條可知,作為經營者的平臺,應當為乘客提供能夠保障其人身及財產安全的客運服務,若在服務過程中造成了乘客上述權益的損失,則應當根據損失情況,承擔醫(y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相應費用。
《暫行辦法》對網約車作為經營者義務及責任的規(guī)定,主要集中于“網約車經營行為”一章。其中除強調網約車作為經營者對乘客的保護之外,還指出,網約車平臺應當對其車輛和駕駛員進行資質的審查和日常的管理,并在此基礎上,提供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運營服務,在提供服務時,不得妨礙市場的公平競爭,也不得對在運營過程中獲得的乘客及駕駛員信息泄漏及不當利用。網約車平臺一旦違反其作為經營者的上述義務,根據違反的程度,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責任。
2. 網約車平臺的法律責任——以特殊承運人為例。網約車平臺作為特殊承運人,應當承擔承運人“保證運營安全,保障乘客合法權益”的基本責任,同時,根據網約車的特殊性,在某些情形下,也應當對其責任進行減輕或免除。
(1) 違約責任。在這里,僅討論司機取消訂單或延時到達乘客指定地點,給乘客造成損失時網約車平臺的違約責任(違約和侵權競合時的責任承擔,納入侵權責任的討論范圍)。如前文所述,網約車司機可以在一定時間內無責取消訂單,或者取消訂單僅承擔平臺內部懲罰,而對于延遲到達乘客指定地點的情況,平臺對司機的懲罰力度也十分有限。對于乘客來說,因此遭受的損失如果僅由乘客自身承擔,則違背合同公平原則。在司機接單后,乘客和司機之間的客運合同就已成立。在合同成立的情況下,受網約車平臺調度、指派的司機違反約定給乘客造成損失,乘客一般選擇賠付能力更強的網約車平臺作為被告,若此時乘客能夠舉證證明自身損害及損害與司機違約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則網約車平臺就應承擔違約責任。但在平臺承擔責任后,應當根據情況分析其是否可向相關司機追償:如果是由于平臺的技術或者系統(tǒng)原因造成派單不及時或者信息錯誤等,從而導致司機取消訂單或延誤,則不應向司機追償;若是司機自身原因造成乘客損失,則應當肯定平臺向相關司機追償?shù)臋嗬?/p>
(2)侵權責任。對于乘客在接受客運服務過程中因司機原因所遭受的損失,筆者認為,不論從平臺資金的雄厚程度,還是從乘客的救濟便利程度來看,都應當由網約車平臺先行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但此時的賠償責任,也不必然是網約車平臺的最終責任,同樣應當根據損害造成的實際原因,確定是否可以向相關司機追償,即主要由司機原因造成乘客損失的情況,應當賦予平臺公司對司機的追償權。此種責任承擔方式,一方面能更好地規(guī)范加入平臺的駕駛員的言行舉止,讓其自覺承擔起保障乘客安全的責任,另一方面能合理平衡平臺自身責任,減少企圖通過加入平臺減輕自身責任的駕駛員數(shù)量。從長遠來看,既有利于網約車行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也有利于保障社會的安定有序。
對網約車平臺法律責任的明確是規(guī)范其運營行為、督促其履行好公眾服務職能的重要一環(huán)。在此基礎上,探究網約車平臺法律監(jiān)管的現(xiàn)狀,并從現(xiàn)存問題入手對癥下藥,是從外部規(guī)范網約車平臺行為、糾正其問題的有力保障。
(一)將網約車平臺納入出租車監(jiān)管范圍,沒有突出其行業(yè)特性
雖然《暫行辦法》并沒有明確將網約車定位為“出租客運”,但從第一章“總則”及第三十九條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目前階段,網約車仍然被納入到出租車服務項下進行管理。從這一立法思路來看,我國政府雖對新事物的發(fā)展持肯定態(tài)度,但仍然較為保守。并且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網約車在運營模式、法律責任等方面都與傳統(tǒng)出租車行業(yè)存在較大不同,采取統(tǒng)一監(jiān)管模式,筆者認為并不妥當。
同時,《暫行辦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網約車平臺的經營者地位,但在法律監(jiān)管上,并未規(guī)定對乘客作為消費者的相關保護和救濟措施。具體來說,乘客雖然具有是否選擇平臺進行定約的決定權,但因無法通過詳細的信息對駕駛員進行了解,也就不具有是否選擇與接單的具體駕駛員定約的決定權。而在這種情況下,要求網約車平臺對乘客的人身和財產進行嚴格的安全保障,避免駕駛員對乘客造成損害,也是應當納入法律監(jiān)管的實際問題。
(二)《暫行辦法》規(guī)定籠統(tǒng),地方細則說法不一
雖然《暫行辦法》對網約車平臺、車輛、駕駛員等的準入條件或運營資質提出了要求,但是因為《暫行辦法》規(guī)定較為籠統(tǒng),且法律位階較低,所以各地在根據《暫行辦法》制定地方相關細則時,都或多或少結合當?shù)厍闆r進行了部分創(chuàng)新。例如,北京地區(qū)的《網約車實施細則》不僅對網約車駕駛員提出了戶籍的要求,而且要求網約車車輛的使用性質登記為“預約出租客運”。這就使得一部分雖加入網約車平臺但車輛性質仍為私家車的網約車駕駛員頗為頭疼,這部分駕駛員甚至面臨通過網約車平臺接單,卻被當?shù)亟煌ú块T認定為運營黑車,實施扣分、罰款處罰的尷尬境地。
以上地方規(guī)定的差異性,就造成了各地網約車法律監(jiān)管模式的不同。有的地區(qū)對網約車平臺、車輛和駕駛員都設置了較高的門檻,希望通過提高準入條件,從源頭對網約車平臺進行有效監(jiān)管。但是,這種方式不僅使得部分地區(qū)的巡游(出租)車經營權轉讓費被炒到天價,更阻礙了網約車行業(yè)在該地的興起和發(fā)展。錦州市就曾面臨“沒有一家公司獲得經營許可證,也沒有一輛網約車獲得運營證,更沒有一個人取得合法網約車司機身份” 的局面。而有的地區(qū),根據當?shù)貙嶋H情況,對網約車平臺、車輛和駕駛員設置了合理的準入門檻,舍“辦證制”為“備案制”,允許符合條件的私家車上路運營,并通過日常工作對網約車行業(yè)進行總體監(jiān)管,營造了適合網約車行業(yè)發(fā)展的良好局面。
同時,也應當看到,部分地方的相關細則走到了《暫行辦法》的前面。例如,上海市出臺的《關于規(guī)范本市私人小客車合乘出行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際上是對網約車中的不同運營類型進行了區(qū)分,并根據不同類型的網約車運營樣態(tài),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從而形成了差異化的法律監(jiān)管模式?!秾嵤┮庖姟穼ζ窜嚭晚橈L車的監(jiān)管進行了明確,雖然現(xiàn)在“順風車”的網約車運營模式已被取消,但這種規(guī)定的思路仍有其借鑒意義。
通過對網約車平臺法律責任和法律監(jiān)管問題的剖析可知,網約車平臺法律責任立法不明,網約車平臺法律監(jiān)管各地不一的現(xiàn)狀嚴重影響了網約車行業(yè)的繼續(xù)發(fā)展,對二者所存弊病進行糾正完善勢在必行。
(一)加強立法,對網約車平臺的法律責任進行明確
當前網約車平臺法律責任不明確、懲處力度較輕的立法現(xiàn)狀,致使部分網約車平臺無視交通部門的整頓處置。例如,不久前,上?!暗蔚未蜍嚒逼脚_被曝光收到550萬的罰單后,仍為無資質車輛派單。所以,加強相關立法,對網約車平臺經營者以及特殊承運人的法律地位進行明確,同時明晰兩種地位所對應的法律責任并設置較為嚴苛的處罰措施,對確保平臺依法運營,時刻規(guī)范自身行為有著重要意義。
(二) 完善《暫行辦法》和各地實施細則中網約車平臺的法律監(jiān)管規(guī)定
筆者認為,首先應當在《暫行辦法》中將網約車與傳統(tǒng)出租車進行區(qū)分,并在之后的具體規(guī)定中,對網約車設置不同于傳統(tǒng)出租車的法律監(jiān)管模式。具體來說,在完善相關條款時:第一,要明確指出對網約車平臺的經營者行為進行監(jiān)管,要求其設置對乘客的保護措施,并對疏于設置的平臺進行督促和懲處;第二,應當根據不同的網約車運營樣態(tài)設置不同的法律監(jiān)管模式。例如,對網約車中的專車,應當設置較高的準入門檻,并加大對其的檢查頻次和監(jiān)督力度;第三,應當在《暫行辦法》中明確,各地在制定相關實施細則時可以根據當?shù)氐膶嶋H情況對《暫行辦法》有所突破,但是這種突破不應是出于地方經濟保護目的,將網約車在地方以變相方式“一棍打死”,而應提倡地方在制定細則時,平衡好傳統(tǒng)出租車和網約車的關系,讓兩種客運服務能良性互動、共同發(fā)展,并強調中央相關部門對地方網約車行業(yè)發(fā)展的檢查落實,對不合規(guī)者予以通報批評等懲處措施。
網約車作為時代發(fā)展的新興產物,其持續(xù)、健康的運營離不開法律責任的明確和法律監(jiān)管的到位,本文結合司法實踐和立法現(xiàn)狀,對網約車平臺法律責任和法律監(jiān)督提出了較為可行的完善建議,以期網約車行業(yè)的更好發(fā)展。
注釋:
李皎.網約車平臺的法律定位及責任承擔之探討[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9,39(4):96.
《暫行辦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網約車平臺公司承擔承運人責任,應當保證運營安全,保障乘客合法權益?!?/p>
《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九條規(guī)定:“從事公共運輸?shù)某羞\人不得拒絕旅客、托運人通常、合理的運輸要求。”
任然.網約車監(jiān)管 大慶模式更受歡迎[N].中國青年報,2019-08-13(002).
參考文獻:
[1]李雅男.網約車平臺法律地位再定位與責任承擔[J].河北法學,2018,36(7):112-126.
[2]顧莎.探究交通事故中網約車平臺的侵權責任承擔[J].法制與經濟,2018(11):27-28.
[3]李濤,徐珮瑤.我國網約車法律監(jiān)管面臨的困境及對策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22-25.
[4]高榕.共享經濟下網約車監(jiān)管問題研究[J].法制博覽,2019(27):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