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十月,紅色的十月,當共和國第一縷曙光照耀在祖國大地上的時候,中華民族終于從百年血雨腥風的凌辱中走出,推翻了壓迫。十月一日,這一天成為新中國人民凝聚在血液中的盛大節(jié)日。七十年的春風秋雨,七十年的艱辛歲月,我們無不為跟隨您的崛起感到驕傲。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我們無不為您的偉大與莊嚴感到自豪。
往事如煙,歲月如歌。當我們回首那一幕幕艱難的時刻,幸福的瞬間恍如昨天。遼寧:共和國的長子。在鋼花飛濺的高爐旁揮汗如雨的人們,誰不曾激情滿懷;在一臺臺機床飛轉的馬達聲中,誰不曾迎著朝陽,耐過長夜。在麥浪滾滾的田野邊,可愛的農民手捧起把把稻谷,蒸氣機火車運載著它們奔向祖國四面八方,為新中國的建設奉獻著共和國兒女的情懷。一句句豪言壯語如一首首動聽的旋律,一幅幅戰(zhàn)天斗地的畫面如昨日夢縈猶在眼前。
激情與奉獻,成長與奮斗,已成為新中國人們的精神面貌和思想體現(xiàn)。遼寧藝術工作者也同樣在這一思想理念的引領下,創(chuàng)作出眾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緊密結合時代,鼓舞人民奮發(fā)向上,助推社會主義祖國向文明、民主、自由、和諧的現(xiàn)代化國家邁進的文藝作品。如話劇《春風吹過諾敏河》《報春花》《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歌劇《蒼原》《蒼?!贰稓w去來》,芭蕾舞《北方交響曲》《二泉映月》《花木蘭》,民族舞劇《白鹿額娘》《珍珠湖》《梅蘭芳》……這些藝術作品不僅在歌頌真善美上達到了很高藝術水準,為新中國人民豐富精神生活帶來無比的享受,同時,更為遼寧奠定了文化大省的地位。
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藝術的影響是深遠的。她如生命之泉潤育人民的心靈與精神。精神的強大來自于文化的強大,心靈的堅定才不會迷失目標。如何堅守人們的精神家園,如何在展望世界的今天守住中華民族的根,在繼往開來的今天是我們藝術工作者的使命和肩頭的責任。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為祖國歌頌,為人民創(chuàng)作。我想,這還是我們應遵循的創(chuàng)作方針。遼寧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的全體同志也將在這種指導思想的引領下,繼續(xù)發(fā)揮好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研究職能,為老工業(yè)基地的振興,為我們偉大祖國更加繁榮昌盛貢獻我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