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杰,肖 輝,鄧 乾,吳忠純
(貴州省六盤水市人民醫(yī)院影像科 貴州 六盤水 553000)
筆者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共14例MBD患者的MRI影像系列資料及臨床資料,總結其隨訪變化,進一步提高對該病的認識。
本組14例病例,均為男性患者,年齡46~72歲,平均60.3歲。既往均有長期持續(xù)大量飲酒史20~50年,飲酒量500~1000ml/日。臨床表現(xiàn)包括暈厥、意識喪失、神志恍惚、幻視、幻聽、精神行為異常、口齒不清、思維遲緩、四肢無力麻木不穩(wěn)、反射亢進等。
14例患者入院當天均行MRI檢查。14例患者總計進行了17次復查。11例患者進行了1次MRI復查,其中9例復查時間為第一次MRI檢查后6~28天,平均12.4天;另外2例復查時間均為第一次MRI檢查后7月。3例患者進行了兩次MRI復查,其中1例復查時間分別為第一次MRI檢查后11天和4月;1例復查時間分別為第一次MRI檢查后23月和25月;1例復查時間分別為第一次MRI檢查后22月和28月。
14例患者首次檢查及復查均采用GE Signa HDE 1.5T磁共振掃描儀,頭部線圈,仰臥位,所有患者均行橫軸位或矢狀位T1FLAIR、橫軸位液體衰減反轉回復(FLAIR)、FSET2WI序列檢查及擴散加權成像(DWI)檢查。共同的掃描參數(shù)為:T1WI(TI720ms,TR1850ms,TE22ms):T2WI(TR3800ms,TE110ms):FLAIR(TI2100ms,TR7200ms,TE140ms):DWI(b值0或1000,TR5400ms,TE112ms);層厚為6mm,層間距為2mm,視野(FOV)為240mm×240mm或 240mm×180mm。
觀察患者首次檢查顱內(nèi)MRI圖像的胼胝體病灶的受累范圍、胼胝體外其他受累部位、信號特點以及復查后病灶變化的情況。復查后病灶變化由兩名醫(yī)師讀片,取得一致意見后確定為病灶基本吸收(病灶范圍較前基本消失)、病灶部分吸收(病灶范圍較前縮小,并病灶信號減低)、病灶無變化(病灶范圍、信號無改變)。
首次MRI檢查的影像表現(xiàn):14例患者均累及胼胝體膝部、體部、壓部,病灶表現(xiàn)為T1WI呈等、稍低信號,T2WI及FLAIR、DWI呈高信號,ADC信號減低;合并累及雙側橋臂9例,合并累及雙側半卵圓中心13例。
復查MRI檢查的影像表現(xiàn):11例患者進行了1次MRI復查。復查時間在1月之內(nèi)的9例患者中,胼胝體病灶基本吸收1例,胼胝體病灶部分吸收5例,胼胝體病灶無變化3例;其中6例合并的橋臂病灶部分吸收縮小4例,無變化2例;其中8例合并的半卵圓中心病灶基本吸收5例,部分吸收1例,無變化2例。
復查時間均為第一次MRI檢查后7月的兩例患者,1例患者MRI顯示胼胝體病灶及胼胝體外病灶(橋臂、半卵圓中心)基本吸收,另1例患者MRI顯示胼胝體病灶及胼胝體外病灶(橋臂、半卵圓中心)部分吸收。
總之,17次復查MRI顯示12次胼胝體病灶基本吸收或部分吸收,5次未變化。一月之內(nèi)復查6例次胼胝體病灶基本吸收或部分吸收,4例次無變化。2~7月復查5例次胼胝體病灶基本吸收或部分吸收。23月復查1次(再次急性發(fā)作)胼胝體病灶未變化。22月復查1例次胼胝體病灶基本吸收。
14例患者MRI隨訪,11例胼胝體病灶及胼胝體外病灶顯示基本吸收或部分吸收,3例胼胝體病灶及胼胝體外病灶均為1個月內(nèi)復查顯示無變化者。14例患者首次住院臨床上均應用復合Vb治療,臨床癥狀緩解或好轉出院。
大多數(shù)病人為男性,發(fā)病年齡40~60歲,并且有慢性酒精中毒和營養(yǎng)不良的病史。急性期,MBD典型MRI特點是胼胝體對稱性病灶,在T2WI/FLAIR像及DWI像上表現(xiàn)為高信號。急性期過后,MRI顯示受損區(qū)域萎縮和囊性變。在臨床表現(xiàn)的基礎上結合影像表現(xiàn)可以作出診斷,本組病例符合上述標準。
MBD的病灶并不僅僅局限于胼胝體,相似的病灶也出現(xiàn)在腦的其他區(qū)域,比如前連合、后連合、橋臂、視交叉、豆狀核、額葉皮質、大腦半球白質。本組病例發(fā)現(xiàn)合并累及雙側橋臂9例,合并累及雙側半卵圓中心13例。橋臂累及的機理不明。胼胝體是連接雙側大腦半球的主要連和通路。這種髓鞘纖維束的架構主導了水腫液體流動的方向;胼胝體血管周圍有纖維膠原包裹,血管周圍纖維翼是薄層的膠原纖維及混合了一些膠質纖維的纖維細胞,不同程度的延伸在穿支動脈或成對的微動脈-微靜脈外側,纖維翼就像是擴展的外膜包裹住這些血管,血管周圍纖維翼的走向也會引導聚集的液體橫跨過胼胝體,由此推測半卵圓中心較容易受累。
細胞毒性水腫、尤其是髓鞘內(nèi)水腫被認為可能是胼胝體病灶早期潛在的發(fā)病機制。MRI隨訪病灶的表現(xiàn)是胼胝體病灶減少和其他區(qū)域病灶信號減低、范圍縮小消失,或者病灶沒有變化。本組病例14例患者MRI隨訪,11例胼胝體病灶及胼胝體外病灶顯示基本吸收或部分吸收,顯示相對較好的預后。早期診斷及有效治療,病人能夠康復,即使在整個胼胝體彌散受限的病例,MBD的預后也可以表現(xiàn)良好,隨診MRI可證實胼胝體病灶縮小消失。DWI高信號可能是局部能量代謝和離子轉運暫時性紊亂,引起可逆性的髓鞘空泡化或髓鞘內(nèi)水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