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摘 ? ?要: 初中歷史課堂上學生提出的“意外問題”,很多時候并沒有引起教師的重視,教師往往采取敷衍或嚴厲的態(tài)度對待,這種不恰當?shù)奶幚矸绞讲粌H傷害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對教師自身和歷史課堂也是有弊無利的。原因是一些初中歷史教師未能理解課堂上“意外問題”的價值與意義。本文將著重從學生、教師、歷史課堂三個方面論述初中歷史課堂上學生提出“意外問題”的價值與意義。
關鍵詞: 意外問題 ? ?學生 ? ?初中歷史課堂
歷史學科涉及古今中外,包含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自然科學等方面,知識體系龐雜,內容繁多,前后因果關系明顯。但歷史課,尤其是初中歷史課,考慮到學情、授課時長等因素,課堂上呈現(xiàn)的歷史知識大都淺顯、片面,存在深入度不夠、關聯(lián)度較弱、留白過多等問題。初中生正處于好奇、多疑的年齡階段,思維活躍、發(fā)散,老師講述時的歷史細節(jié),或者PPT中呈現(xiàn)的一張圖片,更或者與自己經(jīng)驗相沖突的史料,都能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從而在課堂上向教師發(fā)問。教師上課要完成教學任務,根據(jù)課程標準將每節(jié)課的知識分出重難點進行講授,教師的備課以課程標準為依據(jù),以教材為主要工具,因而有可能事先無法預料到學生的突然發(fā)問,我們將這類“教師事先沒有準備又是由歷史課堂上的知識引起的學生突然發(fā)問”歸類為歷史課堂上的“意外問題”。
很多教師害怕課堂上出現(xiàn)“意外問題”,尤其是實習教師與剛入職的新教師,害怕由于事先功課未做足被學生問住、掛在講臺上,有損威嚴;有的教師則因為上課時長有限,擔心解答“意外問題”耽誤上課整體節(jié)奏;各種因素導致一部分初中歷史教師對待“意外問題”的方式簡單粗暴,或者敷衍,或者無視①。筆者認為,導致“意外問題”被如此對待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教師沒有意識到“意外問題”的價值。認知決定行為,只有讓廣大一線教師認識到“意外問題”對于學生、教師及課堂等方面的價值,教師才會謹慎認真地對待課堂上學生提出的“意外問題”。本文擬將從學生、課堂及教師發(fā)展這三個方面論述初中歷史課堂上學生提出的“意外問題”的價值,希望改變一些教師對于“意外問題”的看法,從而改變處理“意外問題”的方式。通過對“意外問題”的恰當處理,將初中歷史課堂變得更加民主、生動與富有創(chuàng)造性。
一、對于學生:表達疑惑,渴望答案
首先,學生會根據(jù)課上知識點提出問題,至少說明學生在認真聽課,這是學生給予教師最好的反饋;其次,學生能提出問題,說明是抱著求知的心態(tài)參與課堂的,也說明提問的學生足夠好奇“真相”到底是什么,表達他對歷史知識的求知欲,這是學生喜歡歷史的表現(xiàn);最后,不是每個學生都有勇氣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做這種看似挑戰(zhàn)老師權威的事情,這是學生勇敢的表現(xiàn)。以上三點足以說明,大多數(shù)初中生在歷史課堂上提出問題,是其積極主動參與歷史課堂,確有問題想要弄明白,是表達他們的疑惑,并渴望得到解答的表現(xiàn)②。
從大多數(shù)學生角度講,初中生之所以在歷史課堂上提出“意外問題”,不是為了嘩眾取寵或者故意挑戰(zhàn)教師權威,而是因為某個歷史細節(jié)不清楚,想要得到教師的進一步講解;某段歷史材料內容離他們的生活太遙遠,與他們的認知有沖突,渴望教師專業(yè)的解釋等。教師應該謹慎對待初中歷史課堂上學生提出的“意外問題”,處理方式的恰當與否會影響學生的方方面面。從小的方面看,歷史教師處理“意外問題”的方式會影響學生對某個歷史知識點的理解,教師敷衍了事,學生便失去進一步了解這一歷史知識的機會;從大的方面看,歷史教師對“意外問題”的處理會影響學生對歷史教師的印象及之后對歷史學科的喜愛程度,畢竟初中生看待事情還不夠理智,容易被情緒左右,如果某個歷史教師沒有認真處理他們的問題,容易導致提問學生失去對歷史的愛好與追求,心態(tài)差一點的學生甚至直接放棄對歷史學科的學習??紤]到以上兩個方面,歷史教師應認真對待初中生的“意外問題”。
二、對于教師:意料之外,成長機遇
由于初中歷史課是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為依據(jù),以歷史教材為中心展開的教學活動。歷史教師們的備課工作圍繞教材展開,課前準備工作限制在一定知識范圍內。教師與初中生年齡差距大,興趣愛好截然不同,導致初中生提出的問題,歷史教師沒有料想到,更不可能做準備,問題在歷史教師的意料之外。初中歷史課上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的知識點實在太多,歷史教師在意料之外的情況下能夠完美解答的概率不大,這對一些歷史教師來說是尷尬的事情。凡事都有兩面性,初中歷史課上學生提的問題有時候比較偏、比較細,這對于歷史教師來說有好處,尤其在促進教師自身成長方面是難得的機遇。我們將初中歷史教師分為新手型與熟手型兩類,分別探討學生提出的“意外問題”對于兩類教師自身成長的作用。
新手型教師有強烈的維持尊嚴的需要,學生提出自己一時半會解答不出的問題時,新手型教師第一反應通常是教師的權威被挑戰(zhàn)。維持權威這一需要迫使新手型教師認真對待每一堂課,仔細鉆研每堂課上涉及的每個知識點,有利于新手型歷史教師熟練掌握歷史知識,促進新手型歷史教師快速成長;熟手型教師在大量重復的工作中很容易陷入“職業(yè)倦怠”,課堂上學生的“意外問題”便是打破教師“職業(yè)倦怠”的一劑良藥,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教師就得想辦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使熟手型歷史教師重回激情燃燒的狀態(tài):分析學生心理、查找相關資料、與學生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是熟手型教師克服職業(yè)倦怠最好的方式。綜上所述,初中歷史課堂上學生提出的“意外問題”對于教師而言不僅不是麻煩,反而是促進初中歷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自身成長的珍貴機遇,更是處于職業(yè)倦怠期的歷史教師找回動力、充滿活力的源泉。
三、對于課堂:氣氛和諧,民主寬松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01年版)》實施建議第七條提出: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為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合作與交流提供條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提出質疑和說明自己的觀點、看法,對歷史進行有意義、有創(chuàng)見的闡釋③。初中歷史課堂上學生的一聲聲“為什么”最能體現(xiàn)教學環(huán)境的寬松與民主,充分體現(xiàn)“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這一基本教學原則。
首先,有“意外問題”產(chǎn)生于課堂足以說明課堂環(huán)境比較寬松民主,這是發(fā)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等學習能力的土壤;其次,“意外問題”反作用于課堂,如果一節(jié)歷史課只有教師講授學生機械學習,或者只是教師設問學生作答,這節(jié)課或許條理清晰、過程順暢,但難免覺得是教師在唱獨角戲,這時候如果學生主動提出困惑,會使歷史課更加鮮活生動,更能體現(xiàn)課堂的民主,有利于歷史課堂寬松氛圍的營造;再次,教師對于“意外問題”的恰當回應,既是對當前問題的回應,更是對民主課堂的保護,只有教師認真對待學生鼓起勇氣提出的問題,采取正確合理的方式解決,才是對學生好奇心最大的保護,也是對課堂民主的支持,更是對學生主體這一教學原則的堅持。最后,根據(jù)《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01年版)》實施建議,教師有義務積極構建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說明不僅在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需要認真對待,更應該在“意外問題”方面“反守為攻”,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鍛煉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綜合以上三點論述足以說明,“意外問題”是學生求知欲的外在表現(xiàn),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機遇,更是初中歷史課堂寬松氛圍的體現(xiàn)與促進因子?!耙馔鈫栴}”不是麻煩,也不是問題,采取恰當?shù)奶幚矸绞?,對于學生、教師及課堂都是有益的。有問題提出,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自主思考問題的表現(xiàn),恰當?shù)奶幚恚亲鹬貙W生、尊重歷史知識的表現(xiàn);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僅會影響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理解,更會影響學生之后對歷史課的參與度、對歷史知識的堅持學習,還會影響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
認真對待學生在歷史課堂上提出的“意外問題”,既是對學生的尊重,又是對教師自身職業(yè)的尊重,不管出于何種動機,能夠根據(jù)問題查找資料、尋找解決方法最終找到答案,這一過程從歷史教師專業(yè)成長角度講,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每一堂課都有相應的課程目標,但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初中歷史課堂上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教學過程與方法,筆者認為,只有民主寬松的課堂氣氛,才是歷史教學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前提,教師正確處理歷史課上學生提出的“意外問題”,即是對民主課堂的維護。面對初中歷史課堂上學生提出的“意外問題”,教師的處理方式會影響學生的認知發(fā)展,也會影響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成長,更會影響民主課堂的打造。至于何為正確恰當?shù)奶幚矸绞?,還需廣大一線教師共同研究。
注釋:
①王芳.學生提問與教師專業(yè)成長[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4.
②葉小兵.淺談歷史課堂上學生提出的“意外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07(2).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8.
參考文獻:
[1]王芳.學生提問與教師專業(yè)成長[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4.
[2]葉小兵.淺談歷史課堂上學生提出的“意外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07(0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8.
[4]趙紅梅.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以《西晉的短暫統(tǒng)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一課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2019(04).
[5]譚傳金.轉化學生的質疑為教學契機的一次嘗試[J].中學歷史教學,2018(12).
[6]張建偉,陳琦.從認知主義到建構主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04).
[7]劉士芳.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研究[D].曲阜:山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