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要】新媒體時代,文化娛樂新聞記者如何把握采訪技巧,提升自身的采訪水平,掌握最新的第一手資料,保證內(nèi)容的真實可靠,讓人民群眾看到更多真實豐富的新聞內(nèi)容,是極為重要的。本文通過對如何拿捏采訪技巧、如何做個內(nèi)心豐盈且敏銳洞察的好記者以及文筆的重要性三個方面進行論述,指出了文化娛樂新聞記者如何做好本職工作,完成自我提升。
【關鍵詞】采訪技巧;洞察力;新聞敏感;十九大精神;業(yè)務素質(zhì)
1. 拿捏好采訪技巧
1.1 記者提問的巧妙方法
新聞記者在采訪中,要運用一定的采訪提問技巧,逐步對采訪對象進行引導。比如在需要提出較為敏感的問題時先提一些輕松的問題進行鋪墊,慢慢引導采訪對象走進設計好的問題中。其中對明星的新聞采訪,要注意如何提出比較敏感尖銳的問題,如何深挖明星背后的真實情況。要事先設計好相關問題,然后在采訪中利用提問技巧引著采訪朝著預想的方向進行。提問程序可參照以下幾點:
①小火微醺朋友式聊天進入;開始階段適合向采訪對象提較為開放的問題,漫談一些休閑放松之類的家常聊天,例如聊一聊彼此的家庭成員情況等;
②直擊重點問題,找出關鍵所在;在進行了前期鋪墊后,可以適當?shù)靥岢霰容^重點的問題。這些問題通常要與整個訪談主題相關,也和整個節(jié)目制作最想要的核心話題觀點相關;
③尖銳話題大膽提問:當遇到提問時,新聞記者需要把控好提問的時機,勇于提出疑問,不要害怕提出疑問,有質(zhì)疑的采訪才能得到更多詳盡的第一手資料。
④最后,若采訪對象拒絕回答采訪者提出的問題,采訪者也無需緊張,只需要調(diào)整策略換另一種的方式進行提問,找出最讓被采訪者舒適的節(jié)奏。
1.2 記者先要做好聆聽者
新聞記者在進行訪談的過程中,要懂得聆聽采訪對象的觀點。這可以幫助記者從采訪對象身上找出原來沒能找到的問題線索,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確保資料的完整度和真實度,減少因信息交流產(chǎn)生的錯誤;聆聽過程中記者要注意采訪對象所說的話是否有偏離主題,若方向偏離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進行調(diào)整,這樣的做法可以使新聞記者發(fā)現(xiàn)采訪對象對某一事件的評論是否過頭或者偏激,以便新聞記者能夠及時打斷或者插話將其引入正確的思路和節(jié)目想要的回答上。除此之外,注意聆聽可讓新聞記者查找出一些新的思路點,彌補新聞采訪資料中的不足,完善整個采訪的內(nèi)容,同時還能夠幫助新聞記者挖掘新的思路和突破點。
1.3 “鑒貌辨色”體會被采訪者內(nèi)心
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除了聆聽,還要用眼睛看。新聞記者在現(xiàn)場訪談中收集到的第一手資料往往是最能體現(xiàn)事件的本質(zhì)與內(nèi)涵,能夠使得觀眾信服。新聞記者要真看、真聽、真感覺,對現(xiàn)場進行細致觀察,除了了解現(xiàn)場環(huán)境,還要了解當事人的感受,確保采訪是建立在一種“共情”的狀態(tài)之下。這樣的觀察記錄可以作為提升采訪報道質(zhì)量的重要資料,這種方法是保障新聞采訪真實準確的有效方法。與被采訪者的真心交流,不僅可以增進彼此對對方的了解與信任,更能讓新聞記者得到高于普通采訪的心靈感悟,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與采訪水平。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所強調(diào)的開展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教育實踐工作,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加強宣傳思想戰(zhàn)線隊伍建設的重要論述,認真開展增強“四力”教育實踐,以提高政治能力為核心目標,以增強專業(yè)本領為重要目的,以銳意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為提升條件,以培養(yǎng)優(yōu)良作風為底子,推動隊伍整體素質(zhì)實現(xiàn)重大提升。
采訪重要的是“采集信息”與“訪問群眾”?!安杉畔ⅰ笔墙⒃凇霸L問群眾”的基礎之上的,而“訪問群眾”恰恰是采訪過程中重要卻難以把控的部分。只有讓自身的采訪水平不斷提升,不斷地突破自身原有的壁壘,獲得更多更深刻的感悟,才有可能更深入的與被采訪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最終將采訪做好、做實,做出真正的好新聞。
2. 做個內(nèi)心豐盈且敏銳洞察的好記者
新聞敏感是能夠迅速及時發(fā)現(xiàn)新聞的前提,它有助于新聞記者在眾多的新聞中挖掘出對本媒體最有價值的新聞。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新聞工作者,必須要時時保持政治熱忱,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歷史階段作出的重大決策和重要部署,讓思想和行動與中央的政策行動保持一致,每時每刻保障輿論導向正確,吃透國家相關方針、政策,對事件進行更深的解讀,做出符合實事精神的報道,緊扣時代發(fā)展的主題。正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強調(diào),想要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任務,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増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承擔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發(fā)展任務,堅持正確方向,在基礎性、戰(zhàn)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關鍵處、要害處下功夫,在工作質(zhì)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動宣傳思想工作的行進,促進全體人民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的團結,為服務黨和國家作出更大貢獻。因此身為一線工作的記者必須俯下身子深入實際,仔細觀察生活。
責任感是新聞敏感的基礎。身為一名記者,必須要關注老百姓的事,關注時刻在發(fā)生的新聞事件,才算得上有了基本的社會責任感,而只有有了基本的社會責任感并不斷在工作中進行提升,才能培養(yǎng)和練就新聞敏感。
3.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筆桿子功夫必過硬
新聞采訪的記錄工作是采訪報道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記錄工作是新聞記者積攢資料的重要方法,利用合理的技巧,可以提高采訪的整體業(yè)務水平。一般新聞記者采用的記錄方式有手記、腦記、錄音設備記錄和錄像等,其中錄音錄像的記錄方式較為普遍,它在采訪過程中不會影響到正常的訪談,記錄的要點清晰,所以現(xiàn)代的媒體多數(shù)時間會采用這種方式對資料進行記錄與保存。除了依靠現(xiàn)代科技的錄音記錄以及影像錄像外,手記是最原始但卻有效的記錄方式。在沒有設備支持的年代里,手記在記錄方式中所占的比例極大,影響也極廣,例如說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各種名人的日記與老式的采訪記錄檔案等。哪怕到了今天,手記依舊撐起了采訪記錄方法中的一片天,因此記者筆桿子功夫必須過硬。正如“四力”中提到的筆力,筆力過硬是一個記者的業(yè)務素質(zhì),在快節(jié)奏的采訪當中,筆力記錄、關鍵詞跟蹤、熱點話題的追問和鎖定,以及最后的信息回傳和總結是一個好記者基本業(yè)務能力的體現(xiàn),所以在一線工作的實戰(zhàn)中,記者要不斷練習這些業(yè)務本領,扎實自身的業(yè)務水平,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新聞采訪工作是一項技巧性較強的工作,新聞記者在進行訪談過程中,工作作風必須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工作態(tài)度必須嚴謹認真,工作熱情必須時刻高漲,做可以雅俗共賞的好新聞,做真實可靠的好報道。
參考文獻:
[1]翁江川.簡論新聞記者如何把握采訪技巧[J].電視指南,2018(09):122.
[2]張屹.記者如何把握采訪的技巧[J].科技傳播,2018,10(08):17-18.
[3]宮玉忠.淺談如何把握聽覺因素在新聞采訪中的技巧[J].黑河學刊,2017(04):49+52.
[4]李立宇.“三步”把握突發(fā)事件采訪的主動權——突發(fā)事件采訪技巧初探[J].東南傳播,2014(03):135-137.
[5]常丹.基于民生類節(jié)目的電視記者一線采訪情感把握策略集采訪技巧[J].西部廣播電視,2014(03):83.
[6]王全周. 守初心擔使命 ?推動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不斷強起來[N]. 商丘日報,2019-09-23(003).
[7].黃坤明出席貫徹落實《中國共產(chǎn)黨宣傳工作條例》電視電話會議強調(diào) ?以黨內(nèi)法規(guī)建設新成效 ?推動宣傳思想工作開創(chuàng)新局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