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振頡
他從小喜歡讀書,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結(jié)緣奇幻文學,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即便不是外語專業(yè)的學生,他也敢于攬下翻譯文學作品的“瓷器活”。多年的堅持,他在濃厚興趣的驅(qū)使下奏響一曲“冰與火之歌”。他,就是奇幻作品譯者屈暢。
結(jié)緣奇幻文學
1982年,屈暢出生于重慶市渝中區(qū)。父母的工作地點離家很遠,照顧屈暢的重擔落到了外公外婆手中。外公曾是一所中學的校長,會給屈暢講述各種歷史故事。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屈暢被分分合合的歷史變遷、鮮活動人的英雄人物所深深吸引。
從那以后,屈暢愛上了看書。很快家中的書被看完,他又將目光投向圖書館。受外公的影響,屈暢最喜歡歷史類圖書,被常人視作畏途的《資治通鑒》,他通讀了一遍,做了大量的文字筆記。兩年后,讀完了離家最近的一個區(qū)級圖書館內(nèi)的歷史類圖書,他又去重慶市其他區(qū)級圖書館借書。從小學到高中,屈暢每年保持著兩三百本的閱讀量,對于學業(yè)繁忙的學生來說,能達到這個閱讀量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也為他今后從事文學翻譯,打下了非常扎實的文字基礎(chǔ)。
由于有大量的閱讀積累,屈暢在學習中并不感到吃力,順利地考上了四川大學行政管理專業(yè)。相比于學業(yè)繁重的高中階段,大學留給屈暢的閱讀時間更多。經(jīng)過同學的介紹,他第一次翻開了奇幻類文學作品,似乎進入了一個夢幻神秘的嶄新世界。這類作品不僅給人充分的想象空間,還用另一種方式刻畫出人的本性,屈暢如饑似渴地閱讀,手不釋卷。
濃厚興趣奏響一曲“冰與火之歌”
大一下學期,屈暢第一次接觸到喬治·馬丁的作品。特別是他的代表作《冰與火之歌》。那時候大學寢室在每晚十一點熄燈,而《冰與火之歌》在國內(nèi)沒有簡體字紙質(zhì)版本,屈暢只能在電腦上閱讀英文原版。斷電以后,他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還在回味剛才的情節(jié),猜測下一步人物命運的走勢。
幾天后,屈暢在寢室中和室友們討論這本《冰與火之歌》,同時也聊到一些翻譯作品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瑕疵,比如語句拗口、意思表達不清楚,閱讀過程非常吃力。屈暢也有類似的感受,只不過他的理解能力較強,這才克服了因為翻譯帶來的問題。
“你對喬治·馬丁的作品非常熟悉,要不你試著翻譯一下吧?!庇形煌瑢W慫恿他。屈暢還是糾結(jié)于自己的專業(yè)背景。畢竟一個行政管理專業(yè)的學生,卻翻譯有著很多專業(yè)詞匯的文學作品,聽上去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想法。
不過這次,屈暢決定順從于內(nèi)心的想法。他把最熱血沸騰的兩個章節(jié)作為小試牛刀的對象。翻譯不同于閱讀,閱讀是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只要能順著上下文語境去理解就可以,而翻譯必須把意思表達清楚,必須選用最恰當?shù)脑~匯。這兩個不長的章節(jié),屈暢愣是花了將近兩個星期才譯完,隨后對文字進行了潤色,才放到一個網(wǎng)絡(luò)論壇上。不久,這篇帖子便到了置頂?shù)奈恢?,收獲了數(shù)以萬計的點贊。
由于翻譯《冰與火之歌》的兩個章節(jié),屈暢引起了出版社的關(guān)注。有一位編輯力邀他完成《冰與火之歌》第一卷、第二卷的翻譯。面對這個巨大的挑戰(zhàn),屈暢沒有猶豫?,F(xiàn)在能把愛好變成事業(y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兩卷書有上百萬個單詞,很多資料要靠自己去收集、打印,光整理的資料就有好幾百頁,像小山一樣堆在桌上。屈暢會去原著的讀者留言區(qū),把所有關(guān)于作品的讀后感都收集起來。這些前期準備工作,屈暢花費了幾個月時間。
盡管困難重重,如同千年寒冰讓人心生退縮,但是屈暢帶著一顆火熱的心,投入到這項工程浩大的翻譯中。他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比如,書中所有的食物都有讀者列出專門的名單,他會逐一進行核對,找到最準確的詞匯。
2005年,《冰與火之歌》的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屈暢拿到了一筆5萬多元的翻譯費,他用這筆錢交研究生學費,繼續(xù)在四川大學攻讀歷史學碩士學位。畢業(yè)后,他去了《科幻世界》雜志做了編輯。
力爭還原作者最真實的本意
2012年初,屈暢越來越覺得雜志社的工作不適合自己。他愿意把更多時間花在作品翻譯上,以及后期的修改打磨上。他正式從雜志社離職,在重慶正式注冊成立了自己的圖書工作室。
生產(chǎn)圖書都有一個周期,熬過了初期的各項繁瑣的注冊手續(xù),后期的發(fā)展和長期維持需要花費不少心思。隨著網(wǎng)絡(luò)閱讀和電子書的興起,以紙質(zhì)書為代表的傳統(tǒng)實體文化產(chǎn)品的利潤率很低。明知這個行業(yè)不再像過去那樣蓬勃發(fā)展,屈暢依舊決心投身其中。
公司規(guī)模并不大,核心員工目前也就4人,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策劃、制作到銷售都有自己的一套體系。有朋友曾勸他多元經(jīng)營,畢竟奇幻類作品在中國的受眾群體不大,單一化經(jīng)營的風險比較大。屈暢拒絕了這個善意的提醒,堅持聚集于自己最喜歡的領(lǐng)域。當然他也不會故步自封,將業(yè)務(wù)領(lǐng)域延伸到經(jīng)典IP的各種衍生品,比如動漫、視頻等。
很多人誤以為,只要外語水平過硬,就一定能做好翻譯工作。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特別是在文學作品翻譯領(lǐng)域,這樣的觀點更顯得偏頗。文學作品的翻譯是一項中文能力為主,外語能力為輔的工作。外語水平只能幫你讀懂原著,但是如何將原著的意思,相對客觀、準確、藝術(shù)性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卻要用到譯者的中文功底。要想中文水平過關(guān),沒有捷徑,只有不停地閱讀,倒不是說一定要閱讀名著,各類作品可以“博觀而約取”。屈暢就是這么做的,不論是求學階段,還是參加工作后,哪怕工作加班到很晚,他也會抽空閱讀,始終沒有中斷閱讀這個習慣。
翻譯時,屈暢會將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人物,不能容忍翻譯出的版本出現(xiàn)過多注解甚至是英文單詞。他給自己定下規(guī)矩:如果中國讀者看過譯本后,能獲得和國外讀者相同程度的理解,甚至從不同的視角和切入點引發(fā)思考,這樣的譯者才是合格的。
從2005年到2018年,屈暢翻譯了《冰與火之歌》的前五卷。書迷們非常關(guān)心第六卷到底什么時候能出。
2019年3月,屈暢接受采訪時,正忙于翻譯該書的前傳,年底即將問世。對于未來,屈暢希望翻譯出更多、更優(yōu)秀的奇幻類作品,用自己夜以繼日的努力,還原作者最真實的本意,給讀者們呈現(xiàn)出一幅夢幻絢爛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