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初中生,在文學閱讀方面,新課標特別強調(diào)學生對文學的“領(lǐng)悟”“體驗”,語文教師要引領(lǐng)學生靜心閱讀,深入文本,細致品讀,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動人物的品格,感悟思想的智慧。教師在閱讀課上指導學生讀懂作者,讀出自己,使學生提高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lǐng)悟程度,注重學生的個性閱讀和獨特體驗,提升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
關(guān)鍵詞:新課標;閱讀課堂;品讀鑒賞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語文閱讀需要學生用自己的言語經(jīng)驗、言語感悟、言語智慧乃至言語人格去與文本對話,與學生對話,喚醒學生的言語生命意識、促進學生的言語生命發(fā)展,引領(lǐng)學生進行文本細讀,品讀鑒賞,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現(xiàn)結(jié)合閱讀課堂教學實踐,探究出幾種品讀鑒賞方法:
一、 字斟句酌法
詞語是能夠表達意義的最小的語言單位,品讀鑒賞,應細微到詞語。細讀詞語、沉入詞語,始終保持對文本言語有一種高度敏感和警覺。咬文嚼字,是把文本內(nèi)容融會貫通的過程,這一過程也是提高學生鑒賞文學作品能力的重要過程。細心品味文本最精彩的文字,感受語言的表達力,感悟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例如:教學《背影》時,師: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背影?生1: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生2:這是一個凝鑄著父愛深情的背影;師:為什么背影凝鑄著父親的深情呢?你能結(jié)合詞句具體說說嗎?生3:“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中“蹣跚”表明父親腿腳不靈便,還穿過鐵道為我買橘,很不容易。例如,教學《故鄉(xiāng)》時,教師采用選詞品鑒法,設(shè)計學生活動:從下列詞語中任選一詞(隔膜故鄉(xiāng)希望悲哀變化扼殺),寫200字左右的課文分析。例如,教學《春》,教師采用替換詞語法,讓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字詞的妙處:A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B小草慢慢地從土里長出來,短小而嫩綠。請比較這兩個句子,哪個更好?并說明理由。
二、 話題品析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采用話題品析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多角度多層面有個性的解讀,讀懂文本,讀出自己。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課例一:《背影》用“為什么”的句式就課文的內(nèi)容、情感、手法提問交流。(“為什么父親執(zhí)意要送我?為什么寫祖母死了家庭狼藉?為什么反復寫到父親的穿著是黑灰色調(diào)?為什么用背影做題目?”)課例二:課例:《岳陽樓記》:我從文中讀出了(填反義詞),結(jié)合文句簡述理由。(憂與樂,遠與近,得與失,喜與悲,進與退,大與小,狹隘與曠達,現(xiàn)實與理想。)課例三:《范進中舉》:你最喜歡以下哪一處細節(jié)?結(jié)合課文說說你的理由。(胡屠戶對范進的稱呼;眾鄉(xiāng)鄰的雞蛋酒米;范進跌倒時的兩手黃泥;胡屠戶油晃晃的衣袖;胡屠戶掌摑范進后手上的膏藥;胡屠戶低頭替范進扯了幾十回衣裳;張鄉(xiāng)紳的稱兄道弟及賀禮;范進還胡屠戶的六兩銀子;胡屠戶緊攥銀子不肯松開的手;胡屠戶揣錢的動作。)
三、 表演體驗法
《新課標》在總目標中要求: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著重考查學生感受形象、體驗情感、品味語言的水平,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初中生活潑好動,表演欲強,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點,給學生表演體驗的機會,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活動中深入品析文本,完成學習目標,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例如,教學《孔乙己》時,學習目標之一是“在表演中體會文本的人物描寫”,為了打成這個目標,教師采用表演體驗法設(shè)計課堂活動。小組合作進行課本劇片段表演,引導學生分析哪里表演的好,哪里不好,若不好,如何改進?注意關(guān)鍵詞“摸”“排”“漲紅”“爭辯”等詞的展現(xiàn)。例如,教學《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時,分析人物形象——魯提轄,先請學生表演其中感興趣的情節(jié)片段,觀眾看后點評:誰哪個細節(jié)演得好?誰哪個細節(jié)處理得不到位?我覺得,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點評很精彩。魯提轄愛憎分明、粗中有細、疾惡如仇的人物形象,通過學生細讀文本,生動表演,具體點評深入了腦海,從而達成了分析人物形象的學習目標。
四、 朗讀品味法
《新課標》要求:各學段關(guān)于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朗讀,讀出思想,讀出情感,讀出形象,讀出韻味。朗讀教學應從“讀”出發(fā),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
課例一《雖有佳肴》,其中環(huán)節(jié)之一是:初讀,讀其韻:1. 讀準字音:自由朗讀一遍,勾畫疑難字音;同桌合作互讀,互評正音;請一個學生代表在全班朗讀,其他學生和教師傾聽評價聲音是否洪亮、聲音是否正確。2. 讀出節(jié)奏:A. 自由讀一讀,思考:前三句話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B. 反復朗讀,用“/”劃分句子節(jié)奏。C. 朗讀比賽:出示去掉標點的原文,每組派代表參賽朗讀,教師和學生評價字音、斷句、韻味。課例二《訴衷情》與《南鄉(xiāng)子》比較閱讀,首先讀得抑揚頓挫:1. 自由朗讀,感受節(jié)奏。2. 靜心分析,劃分節(jié)奏。接著讀得情真意切:一名同學配樂朗讀《訴衷情》,其余同學閉眼聯(lián)想。這首詞在你的腦海中呈現(xiàn)出怎樣的一幅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然后,合作品讀比較分析:我們應該懷著怎樣的感情來讀《南鄉(xiāng)子》呢?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下注釋分析你喜歡的詞或句。小組分工:一名同學讀句子,一名同學分析詞/句,一名同學總結(jié)。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用心設(shè)計閱讀“品讀鑒賞”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孔衛(wèi)燕.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5(23):172.
[2]陳敏敏.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默讀能力發(fā)展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7.
[3]伍遠岳.高中生理解能力表現(xiàn)標準及培養(yǎng)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4]溫儒敏,巢宗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劉惠云,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第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