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是課程的基礎和最終目標,是學生未來學習和發(fā)展的德育基礎,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我們所注重的是對基本理論知識的講解和掌握,而對于其中所蘊含的德育內(nèi)容講解不夠,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就成了一個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所以,本文從實際出發(fā),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和課堂實踐,探討基于德育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方式。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教學研究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進步,在小學的教學工作中,對于學生的個人素質(zhì)和能力的要求和關注也越來越高,僅僅傳授學生基本的理論知識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目標,因此,我們傳統(tǒng)以理論知識講述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再適合當前的教學情況,所以,為了保證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提高,我們需要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德育教學,讓道德與法治逐漸回歸其本來的教學目標,從而達到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
一、 注重教材解讀,提高學生德育意識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材一直是我們教學開展的主要輔助工具,幾乎所有應該掌握的內(nèi)容都能夠在教材中直觀體現(xiàn)。所以,對于教材的解讀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對教材的解讀形式主要是對其中的重點知識來進行講解和要求學生背誦記憶,而對于其中蘊含的德育道理則只是淺顯地提一下,學生的印象不夠深刻,自然也就沒有要按照課本上的內(nèi)容進行自我管理的意識。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德育意識,我們需要在講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對其中的德育思想進行講述說明,從而提高學生的德育意識。
例如:在學習《紅領巾胸前飄》這一課時,我們就可以利用一些合適的教學開展來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意識,比如,在教材中有許多戴著紅領巾來進行的各種活動,比如看望老人、田間勞動、生活自理等等。一般情況下,我們只是告訴同學們,這些行為都是好的,值得同學們?nèi)ツ7?、學習,但是在這些行為中蘊含更加深層次的道德理論,則講解非常少,比如,我們都知道尊老愛幼是傳統(tǒng)美德,但是為什么要尊老愛幼呢?因為他們的方方面面行動都比較不方便,很可能出現(xiàn)危險,屬于弱勢群體,所以,我們應該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到道德行為的作用和重要性,自主地按照道德行為標準約束自己,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
二、 注重言傳身教,培養(yǎng)學生德育行為
在小學階段的德育教學中,僅僅從理論上來對學生講解相關的德育行為和標準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時時刻刻注意言傳身教。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本身的心理還不夠成熟,對于事物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自我認知,并且喜歡模仿大人的言行,那么如果只是說出所謂的道德標準是遠遠不能夠讓學生服氣的,我們還要注意自身的約束,做到言行合一,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漸培養(yǎng)自身的道德行為。
例如:在學習《換個角度想一想》這一課時,我們不僅要教授學生學會換位思考,還要自己給學生做一個表率,比如:有一天學生因為各種原因遲到了,如果按照以往的習慣,我們會批評他,讓他以后不要再遲到了,但是在這過程中沒有體現(xiàn)出換位思考的思想,那么學生也就不會對這個思想有個深刻的認識,所以,我們在處理遲到的這個問題中,應該首先問一下為什么遲到,如果真的是不可抗因素,比如上學的路上堵車了,或者家人有事送晚了,那么我們就不要批評他們,而是以安慰和鼓勵為主。這樣,學生就會看到原來自己在書上學習的東西并不是只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一個好的成績,而是能夠在實際的生活中得到體現(xiàn),并且老師都帶頭做到了,那么自己也需要做到。這樣,學生就會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模仿老師的言行來處理事務,那么學生的道德行為就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 注重生活結合,加強學生道德品質(zhì)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我們依然是以理論為教學的主要目標,而對于生活的結合涉獵比較少,導致學生的理論道德水平與本身的道德品質(zhì)出現(xiàn)了偏差,影響了學生的個人品質(zhì)建立。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在日常的教學中,運用生活探究的形式來進行教學的開展,讓學生能夠?qū)⒆约核鶎W習到的理論道德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
例如:在學習《讓爺爺奶奶高興》這一課時,我們在學習了課文上的基本知識之后,就可以給學生留一個學習任務,讓學生回到家后,給爺爺奶奶準備一份禮物,想一想爺爺奶奶喜歡什么,在假期或者周六日給爺爺奶奶送過去,讓爺爺奶奶開心。在這個過程中,要與家長溝通好,不要引導學生的禮物準備思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來進行,并且在遇到困難時,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真正地將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以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
作為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學科,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小學教學中的地位非常之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作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任課教師,應該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尋找研究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zhì),使學生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韓徐瓊.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入德育[J].新課程導學,2015(18):12.
[2]陳婕.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研究[J].成才之路,2017(11):9.
作者簡介:
胡宇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qū)長虹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