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嬌
摘要:識字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深切感受到優(yōu)化課堂識字教學和拓寬識字渠道的重要性,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給學生科學的識字方法,提高識字能力和識字效率,最終讓識字成為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識字教學;情境;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1-0058-01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強調識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識字教學“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因此,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努力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兒童的識字興趣,做學生樂于識字、學會識字。
1.注重直觀教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精力集中時間短,單純的識字又往往枯燥無味,所以學生容易失去識字興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講課時,必須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fā),依據識字內容,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并促進學生識字。例如運用班班通、多媒體、掛圖、卡片、表演、繪畫、音樂等多種手段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好奇心、求知欲,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部編版的語文課本具有圖文并茂、色彩鮮艷,識字內容豐富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運用形象直觀的圖畫幫助學生記憶生字。這些圖畫可以是老師或者學生的簡筆畫,也可以是收集相關圖片資料。如我在教學“日、月、水、火、馬、蟲、魚、山、石、土”等象形字時,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然后出示漢字,讓學生進行仔細的圖文對照,原來文字多么的象圖,只要記住太陽的圓形樣子就能寫出日,這樣,在活躍的氣氛中學生能將圖畫與漢字聯(lián)系起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如教學“休”這個會意字時,教師可以畫一個人靠在樹底正式休息的簡筆畫,再引導學生聯(lián)想和記憶生字。
利用直觀教學識字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識字方法。例如,教學《烏鴉喝水》一文時,教師可以在講臺上放一個沒有裝滿水而瓶口又較小的瓶子和一些小石子,再和學生一起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里,觀察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的過程。在愉快的實驗中,學生理解了“漸漸”的意思,領悟了往瓶子里加小石子后“瓶子的水漸漸升高”的原理,也懂得了遇到困難要善于開動腦筋的道理。
2.引導各法并舉,教會識字方法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還要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比較受學生喜歡的識字方法有:
2.1 歌訣識字法。教師可根據漢字的特點,編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訣,讓他們反復誦讀,讓學生對字形產生直觀的形象,從而提高記憶字的準確性。如“春”字,先出三個小朋友在陽光明媚,草綠花紅的環(huán)境中游玩的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使他的形象感受春天的特點。接著,憑借畫面上三個小朋友在陽光中游玩的情景。與漢字“春”建立起識記聯(lián)系,把“春”分解成“三”,“人”,“日”三個部件,引導學生根據畫面意思編識字兒歌,“三個小兒樂悠悠,紅日晴天去春游”。這樣通過圖畫、兒歌等形式,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中識字,其效果十分理想。學生能夠從自編或老師、家長幫助正式編創(chuàng)的兒歌中感受到識字的趣味性,也有利于提高識字能力。
2.2 字謎識字法。字謎是具有益智性,是學生很感興趣的一種活動。根據字形特點,創(chuàng)編謎面或猜謎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識記字形的過程,學生能積極思考,認真觀察,展開聯(lián)想,既能讓學生識記字音、字形,理解字文,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學中,教師要做到謎語難易適中,啟發(fā)性強。如“午”字,可編成字謎“遠看像頭牛,近看不見頭,要問是樹苗,頭上戴斜帽?!薄氨姟笨删帯叭睡B羅漢,頂人踩兩旁”。這樣的識字方法不僅激發(fā)孩子們的識字興趣,也鞏固了生字學習,學生對生字的印象更加深刻。
2.3 故事識字法。教師有意識地將一些抽象的漢字改編成生動有趣的故事,這樣,既可以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又能準確記住較難的生字。如我在教學“滾”,可以這樣啟發(fā):下大雨了(氵),一位老公公(公),穿著雨衣(衣)出門,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在地上打了個“滾”。
2.4 近反義詞識字法。即利用近、反義詞一個帶一個串連起記憶。如數學“前—后”時,老師出字卡片“前”,邊讀字邊向前走的動作,學生拿出卡片“后”,邊讀字邊向后退,再如,學習近義詞“斜—歪”,“肥—胖”,“降—落”等,學習反義詞“大—小”,“多—少”,“高—低”等等,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一個帶一個串連記憶,學生無形中積累了更多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2.5 變魔術識字法。教師選出一些簡單的字讓學生加一兩筆或者給熟字加換偏旁變成新字。如“日”字孩子們變出了“電、甲、由、申、田、白、百、目、且、舊、旦”等。通過加換偏旁如“挑”、“眺”、“跳”、“桃”聯(lián)系起來識記。這樣的識字方法,不但可以復習學過的漢字,還能讓使學生在“魔術”中體驗識字的樂趣。
3.鼓勵自我創(chuàng)新,培養(yǎng)識字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逐漸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適合自己的方法識字,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從而把識字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識字帶來的樂趣。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經常這樣問學生:“你是如何記住這個字的?”、“你用的什么好辦法?”、“請你來教教大家!”、“你覺得哪些字最難記,最容易寫錯,要提醒大家注意?”這樣,既能讓大家分享識字的樂趣,又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學生在老師的講解正式知道了頁字旁的字大都與頭部有關,如“煩”字就理解為“腦袋發(fā)燒時很熱,很難受,心情就比較煩躁”,學到“睡”字時,學生理解為“睡覺時眼皮要垂下來,”所以“目”的右邊是個“垂”字,這些想法都很有創(chuàng)意,教師再予以肯定的評價。學生不但能牢牢地記住漢字,也能感受到識字是一種快樂而有意義的事。
有時一個漢字還有不同的記憶方法,這就可以讓學生比一比誰的方法最好。學生在靈活有趣的方法中享受到識字的樂趣,從內心激起了自主識字的愿望。這樣,識字也就成了一件很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