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韓錚 符虹
【摘 要】 總結符虹主任醫(yī)師運用自擬理氣方治療小兒十二指腸壅積癥的經驗。符虹主任醫(yī)師認為,肝主疏泄,脾主運化,胃主通降,十二指腸壅積可累及肝、脾、胃三臟,以健脾疏肝、理氣和胃法治療本病,臨床療效確切。
【關鍵詞】 十二指腸壅積;小兒;中醫(yī)治療
【中圖分類號】R57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9)16-0086-01
十二指腸壅積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腸遠端或十二指腸、空腸交界處的梗阻, 以致十二指腸近端擴張, 內容物壅積產生的一種臨床綜合征[1]。本病在兒科門診并不多見,西醫(yī)內科主要采用對癥支持治療,若無效時則需外科手段干預。中醫(yī)學中并無該病名,根據其臨床表現,可將其納入“胃脘痛”“腹痛”“噯氣”“嘔吐”等范疇辨證施治。
符虹主任醫(yī)師為蘇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原兒科主任,師從吳門醫(yī)派——金氏兒科金紹文老先生,從事中醫(yī)兒科臨床工作40余年,在治療小兒呼吸及消化系疾病方面頗有建樹。筆者有幸跟從符虹主任醫(yī)師抄方2年余,現將符虹主任醫(yī)師門診診治的一例十二指腸壅積癥報道如下,以供同道參證。
1 驗案
趙某某,男,13歲,2018年6月5日初診?;純喊肽昵伴_始出現胃脘部疼痛,當時至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就診,查胃鏡示:十二指腸壅積。予西醫(yī)(具體不詳)口服半年后癥狀未見改善,遂來我院就診??滔拢夯純好嫔S,形體瘦長,上腹脹滿、疼痛,食后及情緒激動時尤甚,進食生冷及腹部受涼后可加重,俯位或胸膝位時疼痛可減輕,伴有噯氣,乏力納差,口干口苦。舌質紅,苔白,脈弦細。證屬脾虛肝郁,治宜健脾疏肝,和胃止痛,自擬理氣方加減。處方:生白術15g,生黃芪15g,炒白芍20g,木香6g,黨參10g,茯苓10g,陳皮6g,枳殼10g,炙甘草6g,谷麥芽各15g,焦六曲各15g,醋延胡索10g,制香附10g,郁金6g,南沙參10g,石斛10g。共7劑,水煎服,早晚分服。并囑患兒忌食生冷。2018年6月9日二診:其母訴3劑后患兒胃脘部疼痛較前稍有好轉,現仍有納呆食少,口干口苦癥狀基本消失,舌紅苔薄,遂以上方去石斛、南沙參,繼服5劑。2018年6月16日三診:患兒訴服藥后仍感腹?jié)M脹痛,時有納食欠香、神疲乏力。遂將原方生白術、加量至30g,生黃芪加至60g,另予飴糖30g入湯藥中,繼服7天。2018年6月23日四診:患兒藥后胃納盛旺,舌苔薄潤,諸恙均安。繼予原方7劑調理。停藥后隨訪半年,病情穩(wěn)定,體重增加6kg。
2 小結
十二指腸壅積癥患兒多數體型瘦長,由于先天因素,十二指腸[2]已有受阻之可能,若外邪來犯,或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暢,經過十二指腸的食糜受阻,而發(fā)為本病。符虹主任醫(yī)師認為本病的病位在肝脾;病理特點主要歸之于虛和郁;虛蓋指中焦脾胃虛弱,運化無力,水谷內停,壅阻氣機;郁指肝氣郁結,本例患兒情緒激動時病情尤甚,乃因情志不暢,肝郁氣滯,失于疏泄,肝氣橫逆侵乘脾胃故也。初診時健脾與疏肝同用,藥力較為平和,方中以生白術、生黃芪、黨參、茯苓、陳皮、枳殼健脾理氣;選醋延胡索、制香附、木香、郁金之屬疏肝和胃;用白芍、甘草柔肝緩急止痛;取谷麥芽、焦六曲消食化積之效;因患兒兼有口干口苦,故加用南沙參、石斛以止渴生津。二診患兒口干苦之癥基本消失,且腹?jié)M疼痛稍有改善,故以原方去南沙參、石斛續(xù)用5劑;三診患兒仍感腹?jié)M脹痛,時有納食欠香、神疲乏力,考慮脾胃虛弱,中焦運化失司故也,因而選用大劑量生黃芪、生白術補氣健脾、另取飴糖補益中氣,緩急止痛之功。本案用藥根據不同癥狀隨證加減,組方可謂精密,故能有效。
參考文獻
[1]陶春祥.十二指腸壅積癥有何特征?如何治療[J].中醫(yī)雜志,2000,41 (12):755.
[2]呂冠華,包永欣.十二指腸壅積癥的中西醫(yī)臨床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04,13 (21):2923-2926.
(收稿日期:2019-05-31 編輯:楊 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