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作教學一直以來是小學語文教學亙古不變的研究話題,提起習作,老師怕教,學生怕寫。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一是學生情緒上缺乏興趣,不愿意寫;二是生活積累較少,缺少可供選擇的素材,沒內(nèi)容寫;三是習不得法,不知道該怎樣去寫。因此,筆者結合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嘗試以說為突破口,從“激興趣、促積累、講技巧”三個方面著手,把口語交際訓練與習作訓練緊密結合起來,以說促寫,提高習作課堂的教學實效,力求讓習作教學變得更輕松。
【關鍵詞】口語交際;習作;說寫結合;課堂實效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三學段的習作能力提出明確的要求:“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钡S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畏難情緒卻越發(fā)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無話可說,無素材可用,無章可循,造成難以下筆的囧象。葉圣陶先生曾在《論寫作教學》中明確指出:“訓練學生寫作,必須注重于傾吐他們的積蓄?!苯酉聛恚P者將結合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應用“激興趣、促積累、講技巧”的策略,把口語交際與寫作緊密結合,引領學生說寫結合,減小寫作坡度,提高習作課堂教學實效。
一、讓場景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為寫作打好前站
“言為心聲,情動辭發(fā)”是習作的應然之態(tài)。拿到一個寫作要求,要想使學生“寫”得好,就得找準動情點,撥動學生的心弦,激活他們的傾吐欲望,學生方能情感勃發(fā),文思泉涌。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首先依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運用一切資源,巧妙創(chuàng)設場景,為學生搭建有效的說話平臺,為“寫”鋪墊一條有效的途徑,下面就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抓住生活場景,激活“說”的細胞,拉近“寫”的距離
生活是口語交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取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與技巧”。如果教師能夠結合教材進行創(chuàng)新,尋找到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合適的切入點,把課堂學習與生活聊天相結合,就能有效觸動學生心靈,激發(fā)他們與人交流的欲望,調動交流的積極性,從而暢所欲言。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安排了場面描寫的訓練,教師可以結合學校舉行的各種文體慶?;蚋傎惢顒訉嵤┙虒W。我校一位六年級教師抓住3月16日的大風天氣進行了一次即興寫作活動。她將學生帶到學校操場,讓他們身處大風之中,親眼看、親耳聽、親自感受六級大風的威力,教師還隨機用手機拍攝了一些鏡頭?;氐浇淌液螅粧伣o學生一個問題:“風有多大?”孩子們爭先恐后地搶著發(fā)言,談感受、談所見,天上、地面、行人、自己,涉及面極為廣泛,再加之老師抓拍畫面的展示助興,孩子們興味盎然。說完之后,老師要求學生以《好大的風》為題展開習作。短短40分鐘,孩子們都成功地完成了任務。這樣的習作過程由體驗到口頭表達,再到書面訓練,一氣呵成,使習作訓練行云流水般的順暢、輕松,無形中拉近了“生活—說話—寫作”之間的距離,提高了習作的質量。
(二)創(chuàng)設任務場景,落實語言體驗,搭建“寫”的橋梁
任務場景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具體的任務為中心,通過完成任務來提高“說”的能力??谡Z交際的任務不能太瑣碎,應為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要有利于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組口語交際訓練《策劃一次活動》時,因時逢國慶,就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任務場景:完成“愛我中華”國慶慶祝活動策劃。策劃活動可以由三個連續(xù)的任務場景組成:(1)活動方案策劃,由各學習小組討論完成;(2)活動方案評選,全班投票評選出最佳方案和主辦方;(3)活動方案落實,由主辦方組織實施具體的慶祝活動。三個連續(xù)的任務場景使學生忘記了口語交際這一學習任務的無形壓力,積極而又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之中,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沖著怎樣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國慶節(jié),因此發(fā)言真誠而又積極,這樣的任務充實了學生的語言交流和情感體驗,實現(xiàn)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互動,最后安排學生以《一次有趣的活動》為題寫一篇作文,學生只要厘清思路,稍做整理,習作自然就會水到渠成了。
(三)創(chuàng)設活動場景,調動各路感官,提供“寫”的素材
心理學家洛克說:“教導兒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币虼私處熆筛鶕?jù)作文訓練的要求,為學生創(chuàng)設難易適度、主題明確、情節(jié)生動有趣的游戲場景,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觸發(fā)學生的靈感,為寫作提供鮮活的素材。學生有章可循,有話可說,那么,接下來的“寫”也就變得水到渠成了。
如“成語表演接龍”這個游戲的規(guī)則是這樣的:老師給出一個成語,并大概劃定成語的類別,比如神態(tài)、心情、動作等,讓一位游戲者看清,通過肢體表演向下一位游戲者傳遞,這樣依次逐個傳下去,到最后一位同學時,要準確說出成語。表演的同學神采飛揚、怪相百出;猜測的同學一頭霧水、滿臉茫然;觀看的同學又驚又喜、哭笑不得。玩得盡興之后,教師再設計以“記者發(fā)布會”的形式相互訪問、交流,大家都興致勃勃,你談看到的,他說聽到的,我聊想到的,各報笑點,游戲中的亮點比比皆是,最后再安排寫作,同學們很快就完成了作文,而且篇篇都有點睛之筆。
二、注重積累,收集說的素材,夯實寫的基礎
荀子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币黄玫牧曌鞑还庖亢啙崈?yōu)美的語言來表現(xiàn),更需要鮮活的素材來支撐,而這些都來自于學生的日積月累。因此,要提高習作教學的實效,使學生筆下生花,就要引導學生做好平時的點滴積累,為“說”積累廣泛的素材,為“寫”夯實堅固的基石。
(一)在交流中積累
現(xiàn)實生活本身就是豐富多彩的,新事物、新問題、新現(xiàn)象每時每刻都會發(fā)生,這些都是我們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筆者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設置班級《早間新聞》欄目,讓學生輪流報道一條最新見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因為對新聞感興趣,慢慢地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同時,我也注意引導孩子與家長多溝通、交流。規(guī)定學生每天回家利用用餐時間給家長講一條新聞,并與家長交流對新聞的看法,這樣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產(chǎn)生不吐不快的心理,而且逐漸地培養(yǎng)起了孩子們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為今后的習作收納了許多鮮活的素材,孩子們在寫作時自然就能信手拈來。
(二)在活動中積累
魯迅先生說:“文章該怎么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別無心得和方法?!蔽覀兊膶W生要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單靠課本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陶行知先生說過:“整個社會的活動都是我們的教育范圍。”因此,教師要鼓勵孩子們廣泛積極地參與校內(nèi)外各種健康有益的實踐活動,加深生活體驗,積累生活素材。同時,還要適時地、盡可能地利用課堂時間開展袖珍小活動,比如模仿秀、掰手腕等,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可供積累使用的素材。2017年5月我校組織了一次為本校白血病患者張佳龍同學獻愛心的募捐活動。各班同學坐在自己的教室里,通過視頻了解了生病同學的現(xiàn)狀和困難,又通過校園廣播收聽了校長和學生代表的深情倡議,在嚴肅、真誠的氣氛中,各班很快地完成了募捐。筆者隨機采訪了本班的幾位同學,他們的發(fā)言雖樸素但卻真誠,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同學的遭遇真切地觸動了大家的心靈,有一位同學提議給張佳龍同學寫信,于是全班齊行動,54封充滿真摯情感的信隨著募捐資金一起交到了患者家屬的手中。由于是學生的親力親為,怎么想、怎么說就怎么寫,一氣呵成,寫出了真情實感。
(三)在競賽中積累
小孩從來都不輕易掩飾自己的好勝心理,正確、恰當?shù)匾敫偁帣C制,也能充分調動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使得傾聽、表達、應對更為積極、主動。如教學人教版第十冊《記一次辯論》時,我讓學生圍繞“小學生上網(wǎng)好處多VS上網(wǎng)壞處多”進行辯論。讓學生先明確自己的觀點,再出示辯論的要求,然后在組內(nèi)自由練說。學生為了贏得辯論的勝利,主動搜集了大量的資料,辯論起來有理有據(jù)。最后在全班進行評議,選出了“最佳辯手”和 “最佳辯論小組”。得獎的同學分享成功的喜悅,失敗者分析原因,爭取下次奪魁。正如給運動員注入興奮劑一樣,辯論賽引發(fā)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廣泛搜集資料的興趣。這樣的信息傳遞就像一張網(wǎng),尋找、篩選、交流,整個活動過程從開始到結束每時每刻都有全新的理念、典型的素材、有力的語言在流動。經(jīng)歷了這樣的過程之后完成的習作,肯定要比一個人單打獨斗寫出的文章表現(xiàn)力更強吧。
(四)在展示中積累
每一個人都有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尤其是小學生,這種好表現(xiàn)的心理會毫不避諱地通過行動表現(xiàn)出來。筆者充分利用班內(nèi)“展示臺”、班級微信群、學校校報和紅領巾廣播站等平臺隨時隨地地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這樣不光達到了激勵先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大家對這些平臺的關注,悄無聲息地積累了許多信息和資源。
三、授之以漁,點撥寫作方法、明確寫的思路
學生有了想寫的欲望,豐富的積累,還要有會寫的能力。俗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習作教學中,在引導“說”的基礎上適時講授技巧,讓學生有章可循,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一)點化謀篇布局,讓學生明確習作條理
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很多時候,有一部分學生會因為沒有習作的思路而感到困惑,因此習作教學有必要為孩子進行布局謀篇的指導,使學生明確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哪些詳寫,哪些略寫,選用怎樣的素材。學生寫作起來就會更加得心應手。時下比較流行的思維導圖常常被我們的語文老師請進習作課堂用于謀篇布局的指導,實踐證明確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師生互動探究,讓學生明確習作要點
在習作教學中,注重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寫法也是提高習作教學實效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應在習作課上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討本次習作的選材、立意等問題。通過小組交流,讓學生談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征求他人的建議,然后根據(jù)大家的意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構思。通過這樣有層次的討論,學生就很容易寫出真實、具體的文章。如,教學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第二單元習作訓練“童年趣事”,一位女同學談到自己離家出走的事,同學們立馬放鞭炮似的擲出了許多問號:為什么出走?去了哪?啥時候?最后咋回去的 ?其實大家問的這些正是這篇習作的主要內(nèi)容,但關鍵點“趣”在哪呢? 經(jīng)過同學們的討論,將“趣”點定在出走之后到回家之前這段時間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上。大家建議作者重點要寫出賭氣不回家和害怕想回家之間的矛盾心理,這樣文章的眼睛才能亮起來。最后,小作者以《我再也不敢了》為題,完成了一篇不錯的習作。正是有了同學不斷地發(fā)問,整個事件的焦點才被精準挖掘,小作者才能寫出內(nèi)容具體、生動有趣的童年趣事來。
(三)激勵優(yōu)秀,幫助邊緣生,樹立習作自信
作文教學中組織學生互評互改也是調動學生作文積極性、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教師可讓學生在同桌之間或小組內(nèi)交流所評改作文的主要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見解,推薦好的語句、段落或整片文章供同學們欣賞,達到激勵優(yōu)秀的目的。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巡視,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互評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引導和指正,確保既要實事求是地肯定同學作文中的優(yōu)點,又要態(tài)度誠懇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同時,還要特別關注那些成績不太好或者膽小怯場的學生,提醒學生在指出其作文不足的同時,要更多給予肯定和鼓勵,提出修改意見,以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寫作積極性。只要教師及時引導學生放寬評價面,做出有效的評價,就能充分調動大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結語
通過實踐研究,筆者認為這種“激興趣——促積累——講技巧”的習作教學模式的確能把口語交際訓練與習作訓練緊密結合起來,引領學生以說促寫,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我們的習作教學變得主動而又輕松。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吉春亞.“語文味課”課堂作文教學篇[M].長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9.
附? ? 注
本文系寧夏第五屆基礎教育教學課題(課題名稱:說寫結合提高小學生習作能力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JXKT-XW-05-130)。
作者簡介:王桂霞,女,1980年生,寧夏固原人,現(xiàn)就職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隆德縣第一小學,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