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祥華鄉(xiāng)福新小學 劉金德
識字教學對低年級語文來說非常重要,文字是學生理解文章的重要橋梁。在一、二年級的語文學習后,學生會用兩種方法查字典,有認識1000 多字、會寫550 字的識字基礎。統(tǒng)編教材中主要采用隨文識字的方式,每篇課文中要求十幾個認字,八九個識字,學生可一邊認識事物,一邊提高認字和寫字能力。處理好認識事物與識字的關系,認識事物的同時又能提高識字量,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的認為用“國語環(huán)境中認識漢字”“已知漢字中分類再記憶”“以規(guī)范的方式識字寫字”“用多種教具教學生寫字”四個方法可以取得有效成果。
文字在具體的語境中才能更有效地展示其意義。識字的語境很多,如超市、校園、報刊文章等等,都能指導學生寫字。教師在拋出問題后,看學生的回答情況,及時指導。
例如教師可在課堂上模擬超市購物情景,在黑板上畫出或用拼音標注出超市中會出現的物品,讓學生主動回答問題,在黑板上寫出該物品的漢字?;蛘咭宰鲇螒虻姆绞剑龑W生說出超市中會出現的物品,并詢問學生是否會寫該物品的漢字,如果學生會寫,教師應給予獎勵或者表揚;如果不會寫,教師可以教導學生規(guī)范書寫該漢字,鼓勵學生課下多加練習,下次看到該物品時,要會寫它的名字。
教師在模擬生活環(huán)境時要注意語言對細節(jié)的勾勒,要與學生進行互動,無論學生能否回答問題,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正確的引導,保持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
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已經認識了某些漢字,但不忘記它們,大腦還有一個加工的過程。加工的方式就是“新舊結合,共同記憶”,即把生字和自己已知的某個熟字從發(fā)音、意思方面進行比對,歸類記憶,或者將已知的漢字進行組詞,以達到認識新漢字的目的。
例如,學生已經認識了“蒸、煮、熱”這幾個字,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進行歸類,發(fā)現它們都是烹飪方式;拼音都是以卷舌音“zh”開頭的;三者都是四點底的字,關于烹飪,自然與火有關,教師就可以把這三個字再教學生一遍,分類記憶,讓他們在使用這三個字其中一個時,可以聯想到其他兩個字。還可將這三個字組詞,比如“蒸飯”“煮粥”“熱湯”,這樣就可以認識更多的漢字,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湯、江、流”三字也可以用該方法教導學生。
在進行分類時,教師要注意尋找?guī)讉€漢字之間的聯系,從筆畫、讀音、使用方法入手,加深學生記憶。
在經歷了一年級一學年和二年級上半學期的學習后,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構成漢字所必需的因素以及用漢字組詞的相關知識,二年級以后,教師就要讓學生運用拼音、漢字知識,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引導他們從漢字的音形義的角度進行整體的歸類比較,如給生字找一找同音字、形近字、近義詞等。在最后記憶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音—義—形—義”的一般范式,避免出現脫離字詞的單字記憶。
會認字是指學生只需要認識的字,不強求學生會書寫,一部分字要求學生會寫。字如其人,寫得一手好字,不僅可以提高自我的內在修養(yǎng),還可以提升別人對自己的好感度。想要寫好字,就必須從小打好基礎,一筆一劃地規(guī)范書寫,細節(jié)中追求完美。教師所引導的識字教育,關鍵就在于學生要對會寫的字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例如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寫好字的信念,課堂上反復強調寫好中國字的重要性,在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下冊《千人糕》這一課中,“能、桌、味、買、具、甘、甜、菜、勞”就是會寫字。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把課文中要求的會寫字隱藏起來,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嘗試填寫,使文章流暢通順,有問題出現時,就可以進行寫字指導。在學生填字時,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寫字情況,嚴格要求學生,不浮躁,不湊合,規(guī)范地書寫會認字的一筆一劃。同時,教師也要提高自身寫好字的能力,特別是硬筆字和板書,在批改學生作業(y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以身作則,更好地指導學生,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其次,規(guī)范書寫,要認真觀察漢字中每個筆畫的位置,尤其是起筆(第一筆)和關鍵筆畫的位置、走勢。例如,“甘”是指事字,是“甜”的本字。教師在教學時要用容易理解的例子來引導學生,比如說“甘”字像我們的舌頭,不能寫成大舌頭,不能寫成了小舌頭,不能寫成長舌頭,也不能寫成短舌頭。“一”要平,就像我們的嘴巴一樣,歪嘴、斜嘴都不好看。兩豎要像直直的松樹一樣,稍稍向豎中線收攏,中間的短“一”要處在居中的位置。要充分用好教材中的田字格,寫好每個字。書寫合體字時,觀察清楚每一個偏旁部首的特點,準確下筆,書寫寫到位。
小學低年級教學中的識字教學非常重要,識字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讀文章和表達內容。課文中出現的生字,會讀、會寫只是最基礎的,但學生的記憶時間是有規(guī)律的,不及時鞏固復習舊知識,很快就會遺忘。
為了讓學生把剛剛認識的生字牢牢記住,教師可以讓學生多讀帶拼音標注的課外書。課外書不僅可以鞏固課本知識,還可以拓寬識字渠道,增加學生識字量,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可以讓學生讀內容情節(jié)較為簡單易懂的圖書,并從中抽取統(tǒng)編教材中的會認字,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教師也可以運用剛剛學完的知識,引導同學們編一個小故事,反復鞏固知識。對于會寫的字,教師可使用圖畫、PPT 等教具,將文字和具體的、生動的圖畫或者視頻聯系起來,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大大提高。在學完一篇課文后,教師也可以和學生一起制作關于課文中會寫字的卡片,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水平。
學以致用是識字的目的,也讓語文教學更加有意義。教師在與學生互動,制作相關教具時,不應該太過煩瑣,增加學生負擔,影響其他科目的教學,要在學生有條件可以承受的范圍內提高語文興趣和識字水平。
總之,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也暗示了國學語文的重要程度會不斷增強,作為中國人,認識漢字、寫好漢字是最基本的要求。提高識字水平更要從小抓起,本文詳細敘述了開展識字教學的四個方法,通過舉例的方式提高各方法的可操作性,希望對語文識字教學的開展提供參考,使小學生的識字能力得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