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實驗小學 陸海霞
現階段,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為教師教育教學的開展提供了重要導向。因此,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中,也應跟隨時代的發(fā)展,致力于核心素養(yǎng)的融入,以此為課堂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為學生構建愉悅、幸福的課堂?;诖?,本文將以此為話題,對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路徑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fā)揮出借鑒價值。
在歷史的長河中,語言是先人非常重要的遺產。漢語言所蘊含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其結構非常復雜,不同的詞句、不同的順序呈現出來的意思都有較大的不同,甚至會出現相反的解釋。因此,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在核心素養(yǎng)的引導下,首先就應聚焦語言構建及運用,應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作用,引導學生親身感知到漢字的魅力、價值等,大大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幸福感,將學科價值全方位地展現出來。
例如,在講解《荷花》一課的過程中,作者在文章中的語言運用十分生動、形象,運用了排比、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將荷花的動態(tài)美淋漓盡致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帶領學生走入文章當中,帶領學生深刻品味作者在文章中的用詞用句等,使得學生深感語言的精妙所在,為后續(xù)的應用打下基礎。而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選一處景物,采用剛才學習到的描寫方法寫出一段話,并在后續(xù)的課堂中朗讀出來,讓學生真正實現學以致用,實現語言的構建及運用等,促使其核心素養(yǎng)得到大大提升。
另外,在語文教學的實際開展中,教師也可以對教學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可以引入一些能鍛煉學生語言能力的趣味活動,大大增強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參與度、活躍性等,促使幸福課堂的構建。比如,小學生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引入一些形式豐富的活動,比如辯論賽、演講比賽、故事會等,使得學生在參與這些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實現對語言的構建及運用,大大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等,促使學生語文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強化,力求將語文學科的內涵、價值全方位展現出來。
所謂核心素養(yǎng),就是指學生在接受教育中逐步形成的滿足自身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關鍵能力及必備品格,是我國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而在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主要可以分成四個方面,分別是語言的構建及運用、思維發(fā)展、審美與創(chuàng)造、人文因素等,是教師在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導向。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注重對學生語言的構建及運用之外,也應充分挖掘出教學因素,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起到助力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在局限的課堂中得到更多收獲,將學科價值全方位展現出來。
例如,在講解《烏鴉喝水》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前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先為學生播放相應的動畫片段,使其在觀看的過程中對這個小故事有一定的了解,為后續(xù)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而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結合動畫內容來為學生設置幾個問題:“這個小故事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如果你是那只小烏鴉的話,你覺得你在看到水瓶和喝到水的期間會產生怎樣的心理變化呢?”“你覺得除了動畫中提到的那種方法外,還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小烏鴉順利喝到水呢?”在問題提出后,就可以讓學生投入到后續(xù)的課文閱讀中,并使其在自主分析、合作探究中集思廣益,找尋到問題的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推動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將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落到實處。
再例如,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通過轉換文體形式的方法來活躍學生的思維,對學生的思維起到激發(fā)、活躍的作用,使得學生廣泛參與到課堂中來,促使幸福課堂的構建。比如,在講解《登鸛雀樓》這首古詩的過程中,作者通過感受大自然而體悟出了深刻而樸素的道理,將作者自身摒棄陋識、達到嶄新境界的思想展現出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古詩內容,將其轉變成一小段文字敘述,并充分展開自身的想象力、聯想能力加以適當的補充,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可以始終思維活躍,促使其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及發(fā)展。
針對語文學科而言,其不只具有表述和溝通的功能,其更是學生抒發(fā)自身感情的一種工具,這也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挖掘的一個要點。因此,小學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除了要關注對語言文字的構建、運用等,也要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更加深刻地感知到語言美、文字美等,使得學生真正認識美、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等,使其在局限的課堂中得到更多。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作用,可以帶領學生針對課內或課外的美文進行鑒賞,或者開展一些賞詩會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積極表達、闡述自己的觀點、看法等,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使得學生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另外,教師在教學中也應充分結合語文學科的特質,緊扣人文因素,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等,力求將核心素養(yǎng)的導向性最大化展現出來。例如,在講解《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的過程中,在課文中蘊含了非常多形象、生動的語言,將群島的優(yōu)美景致、豐富物產展現得淋漓盡致,可以充分激發(fā)起學生的愛國之情和自豪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充分聯系本地的習俗、特色文化等,大大增強學生對語言的親切感,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將學科魅力展現出來。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滲透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不僅能促進學生的綜合性、全面性發(fā)展,使其在局限的課堂中收獲更多,也能增強教學的生動性、活躍性等,為學生打造一個開放、幸福的空間,是教師在教學中應關注的要點。但在這其中,教師也應運用正確的滲透對策,以此實現一舉數得,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