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平
(江蘇省盱眙縣明祖陵初級中學 江蘇 盱眙 211758)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初中信心技術課程有效教學的途徑。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要發(fā)揮信息技術這門課的特點,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充分融入生活元素開展教學。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而且能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的感興認知是從平時的生活中獲得的。對于上了初中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所以,初中生已經(jīng)對信息技術課程存在感性的認識了,這為學生接下來信息技術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傳授信息技術時,應該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從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再結合課上講的知識進行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學生的障礙其實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就很好的被克服了。學生就能很好的深入去學習這么課程,去了解信息技術的運用。例如,在教學“計算機系統(tǒng)及其工作原理”時,其中一些名詞及術語“硬件”“軟件”會讓許多學生摸不著頭腦。但是,同學們基本在生活中都對硬件軟件有所運用,所以教師完全可以從日常使用入手,從學生了解的知識引入課堂,如硬件中的鼠標、鍵盤、顯示器等同學們非常熟悉的硬件。然后逐漸擴展到計算機內部的硬件,如CPU、硬盤、顯卡等設備。這樣從學生熟悉的內容著手,就能夠減少學生對于這些信息技術知識的陌生感,也能更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慢慢掌握信息技術知識。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實用性知識,有它獨特的魅力。教學中可以讓知識變活,變得更生動,能夠對知識重新加工生產(chǎn)的驅動器的技術。初中生形象思維的活躍的特點讓他們在學習信息技術時對于理論的學習也許有些困難。教師要關注到學生們的這一特點,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通過把一些生動有趣的生活內容引入到課堂中,知識就會變得非常形象,通俗易懂,學生就能夠很好的掌握枯燥的理論知識。例如,在七年級《應用文檔設計與制作》(蘇教版,下同)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先讓一些學生準備自己喜歡的文章,再把他們輸入到電腦中去。此時教師再提出一些具體的美化要求來對這篇文章進行布排版,最終做成一個圖文結合、各方面都恰到好處的作品。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學生,也從中收獲了樂趣。
課堂教學中如何呈現(xiàn)豐富的生活化信息技術知識,學生會對這些信息非常有新鮮感,自然學習積極性就大大提高。教師一定要在學習任務和教學方法上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調整,使課堂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也要控制在讓學生跟得上的基礎上調整,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信息技術的課堂充滿效率。提出任務后,教師一定要給學生時間去思考去分析,獨立思考然后完成相關任務。這樣的學習任務一定要具體、明確,每個學生都要有具體而明確的任務,一定要細化。例如,在教學《網(wǎng)上查找信息》這一內容時,教師完全可以從學生的疑問點出發(fā),引導學生再次深入思考。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搜索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者信息,然后將相同問題學生分成同一組,一起在網(wǎng)上尋找相關信息解答疑問。這樣布置任務后,學生的需求就能很好的得到解決,課堂也會非常的高效,學生在此過程中積極性和興趣也會很高。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僅憑老師說教是無法讓學生深入理解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好教材,立足教材,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尋找能夠與書本知識相結合的生活素材,讓學生能夠將書本上的理論運用于實踐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如果說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到的信息可以來解決生活問題,那么生活閱歷、經(jīng)驗的積累也可以幫助到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學課程。二者相輔相成。例如,蘇教版的教材中,教師在講授信息資源管理的時候,教師可以刻意的把這些技能,如建文件夾、命名文件夾、給文件夾分類等知識可以拓展到生活中去,從而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一些資源管理的問題。利用課堂上學習的信息管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就能很好的處理復雜繁瑣的資源了。
綜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一定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jù),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利用生活情景來引入課堂,消除學生對信息技術的陌生感和隔閡感,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