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露
(貴州省畢節(jié)市納雍縣新房鄉(xiāng)中心小學,貴州 畢節(jié) 553300)
引言:學困生指的是在學習中的弱勢群體。轉化學困生并不是一件立竿見影和輕而易舉的事情。特別是在農村的小學英語教學中,相比起城市小學教學,更少的教學資源和教學硬件使得這項任務難上加難。本篇文章將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分析和總結農村小學英語學困生轉化的有效對策。
首先,農村的學生比較樸實,缺乏鍛煉的機會,一次比較放不開和自信心不足。具體表現為一些學生不敢發(fā)言、不敢在人多的時候講話。從而對于英語學習,尤其是英語口語表達也有畏懼感。因為他們非常在意他人的想法——害怕自己說的不好被別人笑話或者會受到教師的批評。再者,雖然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感受到一些學生有很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制力,但是缺乏了合理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效率不高。例如,習慣將老師的板書都一字不差的摘抄下來,對單詞進行死記硬背,閱讀的過程中缺乏自己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農村家庭教育和城市學生的家庭教育有著很大的差異。家庭教育也是影響學生開展有效英語學習的重要因素。農村小學學生的家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在課后很難對學生進行輔導,甚至出現不重視小學英語學習的現象。
興趣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就很難真正投入其中。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實際上也和教師有關——因為教師沒有分析和總結學生學習沒動力的原因,以及沒有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困難。由此可見,教師需要加強和學生及家長的溝通。通過師生間的互動,找出根本原因,從而對癥下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比如,班級中有位學生在課堂中基本不怎么回答問題,向他提問也總是回答不上。但是如果仔細和學生溝通,學生反映家里工作原因,沒有很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導致作業(yè)完成情況和睡眠質量都不夠好,因此上課無精打采。針對這類型的學困生,需要教師和家長進行溝通,并幫助學生重拾學習信心,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挖掘出英語學習的魅力,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
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比較弱,學習基礎也相對較差。因此英語教師對于學困生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和信心,通過鼓勵以及從他們的角度出發(fā),既更多關愛。更重要的是,教師需要根據學困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并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挖掘學困生的閃光點。即使是很小的進步,教師都需要給予及時的表揚。讓他們在收獲當中不斷進步。此外,教師還需要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來實現教學計劃。包括利用小游戲、課本話劇表演等等,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鞏固自身的基礎知識。
對于學困生,最佳的教學策略是開展分層教學。分層教學符合因材施教這一教學概念。學困生只是在性格、學習能力方面和其他學生存在差異,這些都屬于非智力因素。因此,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更有利于學困生。例如,在布置家庭作業(yè)的時候,對于學困生,主要是讓他們做到總結課堂內容,而非布置具有難度的語法題。
就小學生的性格特征來說,他們希望收到他人的關注和重視。因此,教師如果能夠和學生坐下來,傾聽他們的學習煩惱,表現出對學生的尊重,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漸漸的也會主動和愿意向教師吐露一些心聲。此外,和諧、平等和民主的師生關系還能夠明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題地位,打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推動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具有重要意義。合作學習能夠有效運用教學資源,這針對教學資源有限的農村小學來說,是非常有利的教學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分組的時候,教師應該盡量讓每個小組之間的水平相當,并且小組內部學生學習情況具有差異。再者,通過合作學習,有利于成績較好的學生幫助學困生以及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特別是小學生之間有很多共同話語,他們能夠開展更好的溝通和交流。同時,長期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學困生更積極和主動的開展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舉行一些小組之間的競賽。比如,小組間寫作、閱讀和演講比賽。通過這樣的競爭學習,進一步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深化合作探究學習,轉化學困生。由此可見,小組合作方式促進了學困生的全面發(fā)展。
結束語:總而言之,我們需要結合農村小學和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分析學困生的問題。并基于這些問題,探索學困生轉化的有效對策——用耐心和愛心去引導學困生,幫助他們建立學習信心,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動力。從而提升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