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嘉峪關市勝利路小學 王海燕
整本書閱讀是指小學生在閱讀時把整本書作為閱讀的主體,選段或單篇只作為輔助材料的一種閱讀方式。整本書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學科內的知識內容,并接觸到豐富的新知識,從而養(yǎng)成系統(tǒng)性學習和思考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提升學生品格和內涵。
小學是學生培養(yǎng)閱讀習慣和思辨能力的最佳階段。這一時期,學生對新知識和新鮮事物充滿了求知欲和好奇心,結合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用符合學生特點的讀物,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閱讀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教師可以選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指定學生閱讀書目對學生進行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二年級推薦學生閱讀《“歪腦袋”木頭樁》一書,是嚴文井先生的童話集,其中收錄了《“歪腦袋”木頭樁》《小溪流的歌》《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童話故事。故事內容生動、構思巧妙且蘊含厚重的哲理感和飛揚的生命氣息,能夠簡練而又生動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閱讀興趣,故而,嚴文井先生的童話故事一直被贊譽為“一種獻給兒童的特殊的詩體”。
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是一個充滿未知的過程,同時,閱讀中的很多內容又是抽象的。想要引導學生耐心地讀完整本書,就需要教師借用其他的外在輔助方法,使學生的閱讀輕松有效。通過實踐引導學生閱讀便是一種科學有效的輔助方法。
在讀到《剪窗花》這一篇兒歌童謠時,教師可以適當布置學生手工作業(yè),要求學生放學后和家長協(xié)作完成。教師還可以與學生家長約定時間,讓家長到學校以陪讀的形式和學生一起閱讀。而在整個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他們小組之間交流閱讀心得和重難點問題,家長也可以通過學生的學習閱讀情況對教師提出意見建議。
思維導圖模式是指教師利用關鍵詞或篇目中心內容,由點到面,對學生閱讀內容進行逐步擴充,逐漸形成網狀學習閱讀習慣的一種模式。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更多的思路和想法。
如:六年級必讀書目《童年》講述了蘇聯(lián)作家高爾基童年時的經歷,整本書偏向于對主人公阿廖沙悲慘命運的描寫。同時,作者也通過描寫外祖母對阿廖沙的愛,讓阿廖沙在陰暗的童年歲月得到愛與救贖。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書時,可以以“外婆給阿廖沙的疼愛”作為一個中心點,讓學生圍繞著這個點去深入閱讀,品悟愛的力量,進而淡化悲慘和不甘帶給阿廖沙的傷害,引導學生學會愛和感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文學習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往往和其寫作運用能力相輔相成,整本書閱讀能夠極高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和知識積累水平,而寫作就是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最好的檢驗手段。
如:部編版四年級必讀書籍《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在引導學生閱讀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寫作的方式了解學生對這一系統(tǒng)內容的掌握情況,畢竟我國的神話故事是每個學生從小就耳濡目染的,如后羿射日、精衛(wèi)填海、女媧造人等。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某一位人物再一次要求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主題可以是這一人物英雄氣概的描寫等。通讀全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文體,寫出自己對整本書的閱讀心得,促進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專題閱讀是指在學生閱讀過程中,針對某種特定文體、內容主題或寫作方法上的相同、相近等內容,對閱讀材料進行歸類或對比閱讀的一種學習模式。
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推薦書目共有26 本,其中童話故事集占多數,我們可以以國別為分類標準,將其分為國內童話和國外童話。在引導學生閱讀外國童話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通過分析外國文學的寫作內容和特點,引導學生對《格林童話》進行深入閱讀,也可以根據童話的寫作手法等進行專題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分類,在閱讀中能做到觸類旁通。
在渴求新知識的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也容易受外界干擾,教師制定科學合理的監(jiān)督方案,便能有效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
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必讀科目《中國民間故事》一書,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詢問家長或其他方式搜集一些學生身邊的故事。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分享他們認為最有趣或最有意義的,讓學生通過自身感染力去調動同學們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對于其他同學分享的故事給出評分,并給予積極的鼓勵,或定期組織同學進行閱讀知識沙龍競賽等,以便更好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閱讀和思辨能力。
新課改要求教師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所學知識與實踐有效結合,以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教師不僅要認識到整本書閱讀對于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和閱讀能力的重要性,還要不斷總結經驗,多方法、多視角地引導學生學習閱讀,以實現教師在教育教學引導中的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