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發(fā)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張義鎮(zhèn)中路九年制學校,甘肅武威 733007)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構建高效課堂成了教學人員關注的重點問題。因此教師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構建語文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語文課堂要“少教多學”,所以語文教師應在教學中深入貫徹這一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理念發(fā)生了很大改變,新的教學理念倡導“以學定教”理念,即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科學、合理地展開課堂教學活動,使課堂教學更具針對性。因此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建構應主張課堂教學“少教多學”,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的“教”為輔,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開展自主學習[1]。這種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得越來越廣泛,并獲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學生自主學習占據(jù)的比例較少,教師的講解仍然占據(jù)主導地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一些課堂教學雖然表面看似熱鬧,但是實際上缺乏實效。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課堂教學目標,有效實施“少教多學”策略,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興趣是引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動力,學生如果對學習充滿興趣,會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學習效率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想方設法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學習動力,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首先,教師應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對學生進行個性解讀,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教師才能更加地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學生也能夠更加地信任教師,從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其次,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的民主、自由;再次,教師應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時,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了許多精美的石拱橋圖片,這些精美的圖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讓學生觀察這些圖片的同時為學生介紹了“趙州橋”的來歷:“河北趙縣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橋,歐洲在趙州橋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边@讓學生不由地感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接下來教師又提出問題:“你們想不想知道趙州橋到底是什么樣的呢?”這一問題引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了學生想要進一步探究的欲望,于是教師出示了事先準備好的課件,引導學生進行了一系列任務活動,學生便帶著這些問題對課文內容進行了自主探究。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刂笇W生,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一般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學習,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并在體驗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增強文學素養(yǎng)。所以,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果,教師首先應合理確定小組合作探究的主題,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選擇合適的內容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其次,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興趣愛好等將其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每個小組的人數(shù)在4~6人較為適宜,并選取小組組長,由小組組長對其他組員進行合理的分配,使得所有組員都能夠參與教學活動中;最后,教師應該注重小組評價,對小組活動開展的效果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及時認識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藤野先生》這一課時,本課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如果講課時不分巨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所以在授課時,教師應明確文章主線,明線是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線是愛國主義思想的改變,教學思路應由主導次,由整體到局部。同時,本節(jié)課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首先,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獨立自主探究,通過默讀法、圈點勾畫法了解文章主要內容,讓學生感知藤野先生的形象,抓住文章兩個主線;其次,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由小組組長帶領組員,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作者為什么要棄醫(yī)從文”“最后一句話中的良心發(fā)現(xiàn)、正人君子分別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學生經(jīng)過分組討論之后,每組應安排一名代表反饋討論的結果,教師針對學生的討論結果作出客觀的評價,保證學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性。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采用問題教學方法,用心創(chuàng)設課堂提問,鼓勵學生多發(fā)言,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點撥,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不足,實現(xiàn)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對于問題的創(chuàng)設,教師還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問題創(chuàng)設應圍繞語文課堂教學內容以及目標,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問題創(chuàng)設應滿足學生興趣需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問題創(chuàng)設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難度應適當,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于困難,既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又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2]。
例如,在教學《馬說》這一課時,教師采用的方式是自學加點撥,要求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和已有的文言知識理解文中實詞、虛詞的意思,嘗試翻譯文言語句,以便對文章內容進行初步了解。學生自主學習后,教師提出問題:“伯樂和千里馬之間是什么關系?”“千里馬與普通馬有什么不同?”“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根本原因是什么?”……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教師可以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掌握有所了解。對于學生未能回答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解決,若小組解決不了,教師可以為學生釋疑,幫助學生解決。最后,教師針對本課提出拓展延伸的問題:“假如你是一匹千里馬,卻暫時不被重用,你會怎么做呢?”學生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回答得好的學生,教師還應給予表揚。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施行“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從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將“少教多學”的理念合理地運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結合語文課堂教學內容以及目標,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