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文光
(云南省保山市昌寧縣大田壩初級中學,云南 保山 678105)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陷入了困境,語文教師精心備課、認真上課、批改作業(yè),忙得不亦樂乎,但學生的語文成績依然不容樂觀。課堂上教師講過的、教師帶領學生做過的、甚至是反復做過的,到考試依然出錯。有人提出要花大量的時間學習語文,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既與課標要求不相符,也不能適應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我認為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開展語文教學,做到減負增效。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論述了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巨大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生硬、被動的讓學生學習,可以正確、巧妙地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也可以用創(chuàng)設閱讀空間、閱讀情景、誘讀、導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驗閱讀的樂趣,學生一旦有了學習的興趣和激情,課堂教學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例如在教學九年級下冊(人教版)《威尼斯商人》一文時,可以根據選文中的人物角色分角色朗讀課文,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又在閱讀后體驗成功的喜悅。
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是一種促進語文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各種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并非一朝一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正如葉圣陶所說:“要養(yǎng)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近年來,教師忙于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進行分輪復習,片面的追求教學質量的提高,而忽視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作為語文教師不能急于求成,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首先應培養(yǎng)學生勤查工具書的習慣,遇到不會讀的字和詞語主動查詞典。其次,培養(yǎng)學生積極閱讀大量課外書籍的習慣,在學好課文的同時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大膽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質疑文本內容,使學生具有較強的思考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讀書動筆記錄的習慣,“好記心不如爛筆頭”、“不動筆墨不看書”這些都說明了讀書動筆的重要性,在讀書時要指導學生動筆圈點、勾畫、批注,寫一些個人學習心得。最后,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勤寫作的習慣,教師要指導學生經常寫作,學校開展活動中,將活動場景有趣的事情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寫作能力就提高了。學生一旦養(yǎng)成這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也就水到渠成了。
初中開設的科目較多,時間有限,而語文教材容量較大,如果教師在教學時每篇課文都是面面俱到,每項內容都是詳細學習,就無法學完語文教材,更不必說要讀大量的課外書籍。如果這樣做必須占用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那么減輕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又要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大膽的取舍,就整個初中階段而言,教師每學期的教學重點要有所側重,將每種文體要掌握的內容分層次推進,例如在學習說明文時,可將說明對象的判斷、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及作用、說明文結構、說明文語言特點這些知識分散到所不同的文章來學習,有所側重,減少學生繁雜的學習內容,避免重復低效的學習。在教學一篇課文時要按照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點來安排學習重點,教學時做到精講精練。
教師在組織學生復習時要做好四件事。一是研究考試標準,有哪些考點,每個考點的試題是怎么設計的,會有哪些新的變化。二是認真分析近年各類考試試卷,哪些考點考得最多,哪些沒有考過,要做到心中有數。三是要認真分析學生對考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已掌握的考點不必用太多的時間學習,不必過多的重復訓練;對學生不會的考點要各個擊破。四是,針對學生掌握考點情況,要認真選擇有價值的的訓練題,不用過難或過于容易的題,不用偏題、怪題,不用與歷年考試題差距較大的題。訓練的題選好了,既能減輕學生負擔,又能收到較好的復習效果。
有部分教師只領著學生做題、考試、講題,只負責把正確答案說給學生,沒有總結答題技巧和解題規(guī)律,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做題,既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也加重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同時影響了學生規(guī)范、準確答題能力的形成。教師可以總結給學生說明方法的判斷方法及作用、答題技巧,比如舉例子這種方法的作用一般是具體、形象。答題格式是××句用了××的說明方法,具體形象的說明了××。教師總結歸納出這些答題技巧及方法,不需做更多的題學生就能輕松地掌握了。這對減負增效是大有益處的??傊瑢W生能否真正減負在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取決于教師,要能真正減負增效還需教師多思考、多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