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剛
(云南省紅河州建水縣西莊鎮(zhèn)東者小學 云南 建水 654311)
所謂的看圖寫話不難理解,主要就是對一幅圖或者是一組圖進行觀察,而后根據其中描繪的情節(jié)寫出一段話。看圖寫話的重點在于,學生們必須要能夠充分理解圖畫中的意義并且利用語言將其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觀察能力、發(fā)散能力都會得到鍛煉,而且這也是為學生以后進行寫作打基礎的一種教學內容。但是就目前來看很多低年級學生并不能熟練掌握看圖寫話的技巧。
“看圖寫話”這四個字中“看”占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說看圖寫話必須要以觀察為基礎,學生們在不斷的鍛煉中將會擁有更加優(yōu)質的觀察能力。在寫話之前,學生們只有對畫面進行深刻的觀察,才能形成對畫面的認知。但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往往各方面的能力都還不成熟,在接觸到圖畫的時候很難直接找到故事的轉折點等,看圖寫話的重點很容易出錯。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將如何觀察一幅圖畫的技巧傳授給學生。具體來說首先就是要讓學生們明確看圖的順序,而后讓學生們大致上對畫面形成一個整體印象,而后對畫面中的人物能夠體現出來的信息進行提取,比如人物穿的衣服、可能從事的職業(yè)等等。另外,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畫面環(huán)境的習慣,在看到一幅圖的時候確定事件發(fā)生的環(huán)境十分重要。只有這樣,讓學生們能夠以正確的順序進行觀察,學生的故事描寫才會更加飽滿。比如在《曹沖稱象》看圖寫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帶領學生對圖片進行仔細觀察,之后嘗試著進行描寫。有學生這樣寫道,“曹沖的爸爸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就讓手下的官員來稱大象,曹沖說自己有辦法,大家都不信,結果曹沖真的把大象的重量稱出來了,爸爸很高興。”通過學生的描寫可以發(fā)現,學生對于圖片的觀察不夠細致,語段描寫的邏輯不夠嚴謹,并未通過描述來反映出曹沖是如何稱大象的。在此種情況下,教師要展開積極引導,從細節(jié)入手,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掌握正確的順序來進行看圖,優(yōu)化學生的邏輯思維,以確保學生能夠寫出邏輯正確的語段。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發(fā)現,學生在進入二年級下半學年的時候基本上就已經能夠獨立寫完一段話。在這個時候我們的教學重點也應該從“教會他們寫”轉變到“教會他們寫好”,培養(yǎng)學生抓住畫面主要情節(jié)的能力,提高他們描寫動作和心理的能力,鼓勵學生們通過對一些細節(jié)的把握反應出人物的心理。比如在帶領學生觀察《吃水不忘挖井人》圖畫時,學生經常觀察后能夠將圖片內容描寫出來,但并未找準重點,僅僅是流水賬式的描寫。此種情況下,教師要結合學生語文基礎情況出發(f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把握重點,毛主席是如何挖井的,毛主席臉上有什么表情等等。之后組織學生通過描寫來將這一情景展現出來,強化學生的感知,突破看圖寫話教學的難點,促進學生把握重點能力的不斷強化。
在觀察訓練結束之后我們發(fā)現,有一部分學生寫出來的語段仍然是平平無奇毫無波瀾,這就證明有一部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發(fā)散能力確實還有提升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給學生出示一幅圖畫,讓學生們觀察以后進行提問,幫助學生從教師提供的思路進行想象,往往能夠取得不錯的教學成果,這主要是因為教師提出的問題成為了學生思維發(fā)散的切入點。另外教師還應該著力于鼓勵學生們有自己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讓他們敢于在經過思考后勇敢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比如在《小壁虎借尾巴》圖片展示過程中,受到成長環(huán)境以及思維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在想象力方面存在一定差異,部分學生很難通過圖片觀察來對小壁虎借尾巴的畫面進行想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加以引導,小壁虎看到小猴子有尾巴,小猴子為什么不能借給他?小狐貍呢?通過問題的提出能夠輔助學生擴寬思路,在獨特思維方式下,學生的想象力得以發(fā)散,這就有助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來將自己的想象描寫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被激發(fā),并且在看圖寫話方面的自信心也明顯增強。對于教師來說,看圖寫話教學要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為學生寫作能力強化打下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中看圖寫話的教學是尤為重要的,它決定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發(fā)展,也關乎到學生們以后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我們需要給予其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在教學過程中牢牢把握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情況,利用“設置問題”“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想象””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看圖寫作能力,同時還要根據學生實際學習狀態(tài)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