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常勝小學 馮思舜
詩歌是作者情感噴薄的產物,短小卻精悍,言簡卻情味濃厚綿長。但很多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情味不濃,去詩意化,孩子們沒能夠感受到兒童詩的獨有魅力。如果我們能夠帶領孩子走進詩境,體悟詩情,那么在詩意的滋養(yǎng)下,孩子會如野草般肆意成長。而想要入情入境,就應當引導孩子體驗詩歌所承載的情感、情味、情懷。
縱觀整個小學語文第一課時的課堂教學,不管是低到一年級,還是高到六年級,文本的感情朗讀始終占據(jù)了三維目標的一席之位。孩子的朗讀沒有較為適宜的聲氣、節(jié)奏和韻律,是因為孩子沒有融入詩句的意境中,想要朗讀時有波瀾壯闊的感覺,似乎有些不太現(xiàn)實。
如在聽一位同校老師執(zhí)教二年級的《一個接一個》時,孩子在課堂中胡亂地在教室里追逐了一圈,雖然沒有體會到詩境中踩影子的趣味,但這一突發(fā)狀況卻幾乎讓教室里所有的孩子都體會到了與伙伴游戲的愉悅,心中的情趣便有了,這時家長的一盆冷水潑下來,“快回家睡覺!”孩子此時的那一聲“唉,我好想再多玩一會啊”是多么自然,是多么真情流露??!
如果是我,肯定會這樣處理:
師:我踩不到自己的影子,只好踩別人的影子偷著樂,不過其他同學也不會輕易讓我得逞,你進我退,你追我趕,這樣的游戲體驗是多么讓我們陶醉,多么讓我們興奮,多么讓我們開心??!還有哪些同學想上來玩?請舉手。(生紛紛舉手)
師:可是天色已經不早了,大人喊道:“快回家睡覺!”這時候你想回家嗎?你想干什么?
生:不想,我還想再和小伙伴玩一會。
師:是呀,不僅是我們不愿意,插圖里的兩位小朋友也不愿意,(出示:“唉,我好像再多玩一會啊?!保┱埬阕x好它,替他們向大人求求情。
王崧舟老師在詩意語文中說:詩是不可解的,一旦功利化地解讀詩,就是糟踐和摧殘這個完形的小生命,而教詩的最好途徑是不教詩,讓“詩”憑著自己的言語存在說話,讓學生直接貼在詩的面頰上感受她的詩意,這些東西孩子在情趣中、在詩境里意會到了,讀正確、讀準確,才是對詩這種完形存在的深刻尊重和理解。
又如這節(jié)課里有這樣的訓練:
月夜,_______正在玩踩影子。
月夜,________正在________玩踩影子。
月夜,________正在________玩踩影子,玩得______ 。
看似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有梯度的語言訓練,可是這不恰恰肢解了兒童詩嗎?作者為什么避而不談?因為快樂無處不在,誰都能獲得。我想孩子心中情趣的高度和深度如果能夠言說,那都是膚淺的。
情是互逆的,趣也是互逆的。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敝R可以傳授,能力可以培養(yǎng),而人格是靠影響的。教師帶有激勵性的、引導性的“高帽子”式評價,能夠讓孩子建立極強的自信心,為了獲得榮譽感,孩子在課堂里的表達欲望更強了,對文字的熱愛悄然滋長。
在這節(jié)課中,老師經??滟澓⒆?,如:
師:你能讀好這句話嗎?(PPT出示:唉,我好想再多玩一會?。。?/p>
生讀得很入味。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這位大人都心軟了,真棒!再請這位同學來讀。
生帶著抹眼淚的神態(tài)讀。
師:你怎么這么厲害??!讀書時的表情可真豐富,你可真了不起!再請你來讀。
生邊讀邊急切地跺腳。
師:哇塞,大家看,他急得都跺腳了,如果我是你家大人,肯定拗不過你,會讓你多玩一會的。我們大家一起來求求大人。
在他們眼里,老師的一份寬容和善待,一聲同情和勸慰便是偉大,沒有了畏縮,接下來的只會是高歌猛進。
有了情感,孩子的想象力如同插上了雙翼,在固定的行文結構中,在明晰的情感基調變化里,孩子把他們的成長經歷、生活積淀、文化底蘊化作充滿童真、童稚、童趣的話語,不就成了這首兒童詩的續(xù)寫了嗎?
《一個接一個》這首兒童詩前三段的結構相似,情感變化相同,回過頭來帶孩子重新審視前三個自然段,歸納出行文結構,情趣的變化已然在孩子心中,不需也不必過多言說,并可借此來進行段的仿寫。行文結構可歸納如下:
正_____________,(孩子在生活中感到快樂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聽到了什么,快樂被中斷了)
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中的抱怨、期盼)
不過,______________,(后一件事中的“趣”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豁然開朗、釋懷的感受,引導學生加上適當?shù)恼Z氣詞)
這些出彩的創(chuàng)作,不正是向孩子傳遞著情趣嗎?它們滿載著自豪、自信、自強不息,并會帶著孩子一同走上語文的康莊大道。
在詩歌教學中做到詩意化,做到不去肢解這個有機的生命體,以入情入境,探尋情趣為途,我想這便是對詩最好的教學和品悟,課堂里的孩子們真的生長起來了。